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30平方米的大雜院被改造為附帶公共休息區的5間微型房,狹窄的胡同加裝了“可折疊”停車鎖,金色反光板涼棚替代大樹遮陽擋雨……80多個胡同改造設計作品9月26日正式亮相北京大柵欄,匯集眾多國內外設計師的創意精華。
大柵欄地處北京城中心地段,已有500多年歷史,曾是北京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雖然近幾十年來,大柵欄曾一度衰落,但自2008年經整體翻修重新營業后,紅磚灰瓦的百年老街重新聚焦了眾人目光。如今 ,大柵欄已成為北京最核心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是保留最完整的中華老字號聚集地。不過,在密集的 胡同群落中,依然有很多建筑年久失修,危房成片。為改善胡同居民生活,推動大柵欄發展,有關方面 組織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深入胡同,對老街區建筑環境進行“創新性”保護改造。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大柵欄楊梅竹斜街53號院,年久失修的鐵門已破敗生銹,但院內卻煥然一新:30平方米的危房變為5間獨立的微型房間和一個公共休息室。每個微型房間約4平方米,以“分層拼疊”的方式被搭建起來;房間由木板拼接而成,面向院內的一面為透明玻璃墻。
站在“微型疊拼”院落中,建筑設計師張軻對記者說,胡同中很多危房安全隱患很高,但簡單的拆除工程毀壞性太大,不適用這些老建筑的改造。他們在改造中秉著“尊重傳統”的原則,在不破壞原建筑主體結構的基礎上,盡量延伸胡同空間。他表示:“不僅要解決居民的困境,更要讓他們能持續生活,盡最大可能提高胡同生活的舒適度”。
茶兒胡同19號四合院內,記者發現,金色反光板被拼接為10多個“球體”高高架在屋頂。來自美國的華裔建筑設計師沈海恩對記者介紹說,大雜院采光、防曬等基礎性能較差,這些“球體”由反光板經特殊角度拼接而成,防曬又透風,形成一種“天然涼棚”;它們拆卸方便,且完全不會破壞原建筑結構。
針對胡同停車、公廁改建等問題,設計師們也集思廣益。楊梅竹斜街上,一個“折紙”木質停車鎖吸引了眾人關注:地鎖平時可展開平鋪在地面,節省空間,需要時可豎立成為一個阻隔裝置,它來自24歲的設計師王立春。設計團隊邁克爾·楊的工作室采用一種新型的瓦片結構,可在極端天氣下保證公廁內的溫度,阻擋烈日和雨水,古色古香的外貌也與胡同外觀相呼應……
另外,設計師們還“牽手”傳統手工藝者,打造兼具時尚與傳統的創意工藝品。有“兔爺張”之稱的張忠強,制作老北京傳統玩具“兔爺”已有數十年,此次他與設計師聯手讓“兔爺店”裝飾一新:全新的卡通“兔爺”標志懸掛在墻上,依托原建筑墻體打造出的多排隔間,既節省空間又時尚美觀。張忠強說,這次合作 試圖將傳統工藝與新材料、新時尚相結合,以提升傳統手藝的價值,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關注傳統藝術。
上述“舊城改造”的設計作品于9月26日起在“大柵欄新街景”系列展中進行展示。系列設計展是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活動主展區之一,于9月26日至10月7日在大柵欄地區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設 計師和藝術家們將分享城市建設的理念,呈獻一場傳統與創新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