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縣:貧旱地上描繪出生態綠化藍圖
admin
2013-08-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大同縣造林基礎可用兩個字概括:一是貧、二是旱。所謂“貧”,是因為大同縣大片土地位于火山群上,巖石多、土層薄,土壤貧瘠。所謂“旱”,是因為大同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年降水量300多毫米,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
“雁門關外野人家,不養桑蠶不種麻。百里并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千百年來,“荒涼少木”似乎成了大同市大同縣的寫照。
大同縣造林基礎可用兩個字概括:一是貧、二是旱。所謂“貧”,是因為大同縣大片土地位于火山群上,巖石多、土層薄,土壤貧瘠。所謂“旱”,是因為大同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年降水量300多毫米,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
而如今,大同縣造林達96萬畝,森林覆蓋率超出山西省平均水平近12個百分點,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大同縣人不僅在火山群上種出了滿目蔥蘢的昊陽森林公園,還把全縣的森林覆蓋率和林草覆蓋率分別提高到29.6%和51.2%。且種植樹木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創造了一個奇跡!
科技造林
種樹選擇上,松樹適宜種植。為徹底改變生態環境,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大同縣積極探索科技營林之路,縣林業部門采取多種辦法,經過反復試驗,發現只要種植得法、護理得當,松樹適宜種植。八十年代初,大同縣在荒山上種植松樹3萬畝取得成功,打造了山西省第一個樟子松示范造林工程,打破了“松樹只適宜陽坡栽植”的說法。現今,樟子松、油松等松樹在大同縣的種植面積達50萬畝左右,撐起了大半林地。
種植時間上,“春抓旱,秋抓晚”。 針對干旱少雨的特點,大同縣每年春季于3月中上旬地表解凍20公分左右時便開始造林,秋季大地封凍前半個月內造林,并采用探墑深栽的辦法,造林后冬季連續2年用土覆蓋,第二年春季再刨開,這樣既保證了苗木不被風干,也防止了鼠兔危害。
造林方式上,采用專業隊承包。大同縣林業局與專業隊簽訂合同,按“四、三、三”分期付款。即第一年成活率達到90%的,付造林款總額的40%;第二年保存率達到90%的,付造林款總額的30%;第三年保存率達到90%的,付清造林款。
通過一系列科學造林措施,大同縣在自然條件極其惡劣、資金缺乏情況下,使樹木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遠遠超過了國家半干旱地區75%的標準,成了山西省唯一被國家確定的風沙治理工程科技示范縣。
可持續造林
“種下的是樹,生長的是財富,積淀的是精神。要讓植樹造林可持續,就必須從發展戰略、營林理念、造林方式等方面做到‘四個并重’:‘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并重、生態造林與發展經濟林并重、單一樹種與喬灌草混交并重、自然美化和打造景觀并重,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人民的居住環境美起來。”
按照規劃,今后大同縣生態綠化要每年造林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到2015年,林地面積將達到110萬畝,經濟林達到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8%。
大同縣全面加快“生態立縣”和縣域園林化建設進程同時,圍繞建設現代城郊型新大同縣的總目標,全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游樂園。到那時,大同縣將真正形成“百花迎春,綠蔭護夏,紅葉映秋,松柏伴冬”的美好生態景觀。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