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記者29日從泉州市城鄉規劃局獲悉,泉州市區濱江北路景觀提升工程將在今年內開始,目前設計方案已經形成,施工圖設計正在進行中。
目前形成的概念性方案堅持了四項原則。一是生態優先原則:充分尊重和合理利用濱江現有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現有景觀系統和配 套設施。二是以人為本原則:設計須滿足人性回歸濱水生活的“渴望”。創造環境宜人、景色優美、尺度適宜的景觀,保證使用者的舒適方便和愉悅。三是人文性與 現代性原則:設計中充分尊重和利用本地歷史文化,保證文化底蘊的連續。創造具有歷史文化特質且與現代生活適應的濱水景觀。四是連續性和經濟性原則:在確保 生態性和以人為本的原則上,改造利用現狀,節約成本,保證濱江開敞空間的連續性。
設計定位
具有基本生態功能,滿足城市防洪要求,能提供市民休閑場所,并能展示泉州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帶狀濱水開放空間。
提升范圍
工程北起黃龍大橋,南至東海片區豐海路槍城區域,全長約16.5公里。從整體上看,規劃范圍毗鄰晉江,與泉州灣相銜接,群山環抱,具有良好的景觀優勢條件。
提升目標
打造濱水生態文化風景線,將沿晉江濱水區域再現原有的輝煌,重塑充滿活力、復雜多元、可達性好、文化繁榮、舒適安全的濱水景觀帶。
方案根據項目沿線不同的文化要素、地塊遺存、路堤形式及周邊環境,將整體設計范圍由北至南依次劃分為四大區域,分別為:生態之美段、文化之美段、活力之美段、港灣之美段:
生態之美段
(由黃龍大橋至白水營區域)
面積約34.3公頃。現狀主要為雜草地、菜地、灘涂以及龍眼林。方案計劃通過保留龍眼林、蘆葦地等原始植被,增加大量野生開花地被以及濱水植物,結合現狀祠堂等資源的節點設計,將其打造成一處自然野趣的生態體驗區。
文化之美段
(由白水營至順濟橋區域)
面積約106.6公頃。現狀有筍江公園、石筍公園、龍眼林、金山公園等,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規劃擬結合現有資源以及綠道設計,著重對綠道周邊、筍江公園北部以及龍眼林區域進行改造,在盡量利用現狀的前提下,完善配套設施、增加活動場地、突出文化景觀,打造一處集中展示泉州地區歷史文化特色的綜合體驗區。
活力之美段
(由順濟橋至海景國際區域)
面積約66公頃。這一區域緊鄰萬達廣場,地塊被高架橋分為三個地塊,分別為江濱體育公園、賽車場以及江濱文化園。該區域的景觀以活力之美為主題,打造一處體現都市生活魅力的濱江休閑區。
港灣之美段
(由海景國際至槍城區域)
面積約9.7公頃。現狀有美山碼頭、文興碼頭等歷史文化資源,由于綠地狹窄,沿江大部分綠化已經成形,此次景觀提升主要結合綠道設計,在綠道兩邊以及節點區域進行改造提升,豐富植被景觀,增加文化小品,打造具有港灣風情的濱江漫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