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日前,山東省林業、發改、財政、國土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11-2015年)》,提出建設布局主要規劃“四片區一流域”:即環渤海灣和萊州灣灘涂濕地區,魯東丘陵和沿海濕地區,魯中南山地濕地區,魯西、北平原湖區濕地區和小清河河流濕地區。規劃提出,基本形成自然濕地保護網絡,使全省65%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十二五”期間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30個,面積85.45公頃,約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48%;新建濕地種質資源保護小區或保護區5處。
濕地雖美不是人人可入
近日,記者與相關濕地及野生動植物專家走入山東部分濕地,這片“秘境”之內,生態美景引人入勝。
據介紹,山東省將濕地分為5個區。濕地最核心的要數保護區,即便是專業的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員,也盡量不進入上述區域。
身處濕地,不由得深吸幾口氣
棗莊滕州濱湖濕地是山東在建濕地中,唯一即將獲批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它不僅保護了區域生態環境,而且已躋身棗莊常規旅游線路,強力拉動了養殖、食品加工、商貿服務等行業。
濱湖濕地公園面積很大,視線一覽無余。良好的濕地植被將清新的空氣輸送到游客的鼻孔中,不由得讓人多吸上幾口。
濕地公園建起了游客中心。在這座平展的玻璃建筑背后,各種水生植物滋生,潛游動物生長。離開游客中心往濕地公園深處走,經過木棧道、生態教育長廊、休憩亭,可以前往濕地博物館等。其中還有一幢船帆狀的白色建筑,可以俯瞰整個濕地公園,看淺淺的水面上草長鶯飛,倍覺清新宜人。
進入濕地公園深處,會邂逅一種“上林下池”的新型生態布局。早年為改造洼地,人們間隔挖出一片片長方形的魚池,池與池之間堆出的岸,用于種植楊樹,池中養魚。科學合理的生態搭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退耕的農民每年可獲得800斤小麥、800斤玉米的補貼,根據糧食市值和產量情況,還可獲得增補。一舉破解了洼地“說澇就澇,說旱就旱”的現狀。
在滕州濱湖濕地公園,“賣風光”不僅賺到每年3000萬元的門票收入,還帶動該市一年賣出3億枚鴨蛋,大大促進養鴨產業,并直接拉動當地2000余人實現就業。而種植荷花,發展荷花茶、藕粉加工以及菱角、芡實生產加工,培育了新的產業鏈。
三名護林員看護900畝生態林
濕地的純美景色與守護者的付出分不開。秦存留等3名護林員全天看護著900多畝生態林、幾千畝荷花,擔子不輕。到了晚上,偌大的濕地漆黑一片,但老秦等人絲毫不敢懈怠,定時在園區內巡查。
采訪中,記者遇到老秦的表哥來探望。一碟炒花生米、一份燉魚,老秦的招待餐十分簡單。老秦說,魚是湖區的漁民送的,平時也不常吃,算是改善生活。為保護濕地生態,即便是與濕地朝夕相伴的人,也盡量減少對濕地的索取。
老秦和愛人各有分工,用他的話說就是“老婆在家看小家,我在濕地看大家”。老兩口平時離多見少,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經過長年累月的護林工作,幾年前濱湖區還常見打鳥的,近幾年幾乎沒有了。
為保護濱湖濕地的12萬畝紅荷,滕州市組織了60多人的看護隊,加上濕地公園的260多名職工,確保核心區內所有的荷葉、荷花、藕不被采摘。按照“宜林則林,宜濕則濕”的原則,以及保護為主,開發次之的要求,穩步推進退耕還林、退耕還濕。
濕地保護區,游客禁入
記者在滕州市北界河濕地入口處看到,經過一段時間的河道恢復、自然生長,這里的鳥類、魚類、草類均“長”勢喜人。
濕地公園技術顧問、滕州市林業局原保護站站長姚玉領說,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具有吸收自然界有害物質的作用,當燃燒、汽車等排放出的碳隨著降雨、粉塵進入濕地后,就會被濕地豐富的植物吸收,不再蒸發。如果植物衰老腐爛沉淀,就會形成二次污染,而割走蘆葦等,可以截斷碳重新回到水中。
山東省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耿德江說,目前我省將濕地分為5個區。他介紹,濕地最核心的要數保護區,這部分是廣闊濕地中最神秘的部分,也是寶貴動植物生息的最好樂園。按照有關濕地保護的方針,即便是專業的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員,也盡量不進入上述區域。普通的游客更是禁止進入。其次是科學恢復區,同樣禁止普通游客進入。另外3個區依次是科普宣教區、休閑娛樂區、管理服務區。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游客可以進入后三區,體會濕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