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國際規劃大師討論新城核心區規劃
千年古運河畔,通州,正在新生!
2009年12月,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國際國內資源,盡快形成與首都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國際新城”。
2011年8月,市政府成立了通州新城建設領導小組。9月,市委書記劉淇調研通州時強調,要突出通州作為“首都新區、歷史名鎮、北方水城”的特色,加快把通州新城建設成為首都科學發展的示范區。
當前,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已經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一核五區”建設順利推進,通州新城核心區建設已由地下轉為地上,由一點轉向多點建設……一座集聚世界現代城市理念、薈萃當今最新科技成果、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經典與時尚交相輝映、城市功能完備的美麗水城正加速在大運河畔崛起。
對話一把手
不負使命,最快最好建新城
——專訪通州區委書記王云峰
從“衛星城”到“重點新城”,再到“現代化國際新城”,通州區委書記王云峰說,“過去5年,通州用行動闡釋了什么叫‘日新月異’。”
昨天,王云峰在區委院里向記者介紹通州新城這不平凡的5年。“我們先后取得了國家級示范區、國家衛生區、全國雙擁模范城等榮譽,在全市第一個建成了萬畝大運河森林公園,發展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都大變樣。”
如今,全北京都在關注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的建設,進度如何?“新城建設時間表確定為一年一跨越、五年展雛形、十年出形象。建設上海浦東用了20年,建設深圳特區用了30年,通州要更快,我認為有10年就能看到一個引領時代風尚的嶄新城市。”王云峰說,“通州不僅能借鑒這些好的經驗,新城的規劃、建設、產業發展最大限度地集聚全市、全國乃至國際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通州將不負使命,用最快速度、最好質量建新城。”
當下新城建設的重點就是“一核五區”,“‘一核五區’中,一核指新城核心區,五區指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環渤海高端總部基地、文化旅游區、國際醫療服務區和國際組織聚集區。目前已完成300公頃的土地一級開發和近3萬戶百姓搬遷,核心區多宗地塊實現上市交易,東關大道、北環環隧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低密度水鄉區年底前將完成一期建設任務。還有即將建設的‘北京中心’、‘彩虹之門’、‘大船’等項目將成為通州的新地標。”王云峰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產業應該說是一個地方科學發展的根基和支撐。“近幾年來,我們堅持提升一產二產、集聚做強三產、加快產業融合、突出發展高端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同時明確了包括高端商務、高端制造、現代物流、文化創業、金融服務、醫療康體、旅游休閑在內的‘三主四新’產業格局。”王云峰介紹說,2006年以來,通州已經引進了北京汽車動力總成、北京卷煙廠及煙草物流中心等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00多個。
“作為現代化國際新城,文化創意產業是通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是通州著力發展、重點培育的主導產業。在一核五區布局中,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達20.4平方公里,占全市3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總面積的一半,文化旅游區規劃面積12.1平方公里。通州發展文化產業的空間優勢十分明顯,人才也不斷聚集。”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王云峰信心十足。
“建新城是通州人民的幸事,是通州發展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是首都北京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首都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戰略之舉,是破解首都北京發展所面臨人口、資源、環境、交通等瓶頸問題的必然選擇。”王云峰說,“市委市政府賦予了通州新城許多內涵,包括‘北京發展新磁極’、‘首都功能新載體’和‘首都科學發展示范區’等,通州新城必將被世界矚目。”
看著門外的車水馬龍,一個越來越繁華的通州初顯雛形,王云峰說,在通州第五次黨代會上,該區提出了“綜合經濟實力、城市建設管理、文化發展、城鄉一體化、人民幸福指數”五個走在前列,“我堅信,經過今后5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座象征首都科學發展、展現世界城市窗口形象、承載百萬人民夢想的現代化國際新城將矗立于燕趙大地。”
關鍵詞
生態環境
國際新城綠色先行
“兒子在城里給我們找了個地方住,可現在運河公園環境太美了,我們舍不得離開。”昨天傍晚,記者在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遇到了70多歲的程大爺。
程大爺說,他每天晚飯后,都會騎著電動三輪車,帶著老伴兒,到公園里轉上一圈。老兩口一邊沿著堤路欣賞美景,一邊聽著音樂,真是不亦樂乎,“家就在旁邊,5分鐘就能到,這就是咱家門口的大公園啊。”
通州以水得名,境內分布著北運河、潮白河等大小13條河流,是北京多河富水特色最突出的區縣,碧波蕩漾的北運河和眾多蜿蜒曲折的河流如涌動的血脈,給這座城市增添了靈氣與潤澤。近年來,依托溫榆河、運河城市段,通州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萬畝濱河森林公園,打出了生態新城的靚麗名片。
放眼望去,運河兩岸10公里長的堤路平坦蜿蜒,綠樹成蔭;大運河上島嶼散落,野鴨、白鷺悠閑嬉戲……據統計,截至目前,大運河森林公園開園不到3年時間,已陸續吸引各方游客210余萬人次,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了綠色通州的魅力。
打造綠色環境,通州還有大動作。作為首都平原造林主戰場,通州將利用5年時間完成綠化造林面積20萬畝,使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4.44%,凈增14.7個百分點,著力打造“一環、四帶、四廊、多組團”空間布局,在全區營造綠道縱橫、公園鑲嵌、林水相依的生態景觀。截至5月1日,全區已植樹4.2萬畝,完成了今年任務量的84%,為全市平原造林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水是通州發展的靈魂,但以前由于河道老化,淤泥堵塞,通州的大小溝渠還是“死水一潭”。為此,2008年起,通州開始治水,將區內大小溝渠與主要河道打通,形成循環的水系。相繼在全區11個鄉鎮清淤河道、溝渠33條,總長度達139公里,清除土方量達302萬方。通過治水,使13條河道和百余條溝渠水域形成了循環流動生態水環境,通州水域循環流動從此“活”了起來,循環起來的寶貴水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實現水源保護、節水、生態和安全四大效益。
關鍵詞
黨建民生
“真是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新房子!”在通州區次渠北里小區,北神樹村的回遷戶楊如意非要拉著記者參觀一下她的新家。
“去年12月底搬進來的。你看,這新房多敞亮。”她說。兩室一廳的房間,干凈整齊,客廳向南,采光特好,一水兒的新家電。“我都不敢相信,我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她說,過去住的老村,環境臟亂差,“甭提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新家,咱過新生活。”
在通州,還有無數的楊如意。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通州農村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不僅完成了規劃范圍內42個舊村的改造,還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北神樹等4個重點村建設任務,66萬平方米安置樓投用,6千名農民喜遷新居。特別是在重點村建設中,通州創造了“先建后拆”的新模式,在全市樹立了重點村建設、城鄉一體化、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新標桿。為此,市委市政府專門對通州給予表彰和獎勵。
正所謂“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5年來,通州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財政支出更多投向民生,政策措施更加傾向了民生。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是民生之本,通州積極引進優質資源,相繼建成了北京二中分校、史家小學分校等多所名校。新建改擴建通州三中、龍旺莊學校等60多所中小學和公立幼兒園。建成新中醫醫院,實施潞河醫院手術病房樓等工程,覆蓋城鄉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5年來,通州共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165項,舊城棚戶區改造累計搬遷2.1萬余戶居民,實現了棚戶區居民多年的期盼。投入資金10多億元,解決了2.3萬余名農民征地轉非這一問題,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
通過不斷拓展增收致富渠道,2011年,通州區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7萬元和1.4萬元,分別是2006年的1.6倍和1.7倍。
近年來,通州還嚴格圍繞打造“黨建工作創新區”的要求,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涌現出“雙述雙評”、“三區一門”、“黨員示范窗口”和“小支部,大黨建”等先進模式,充分展現了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關鍵詞
產業發展
引進億元項目198個
一條國際一流的生產線,宛如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工廠,工人們穿著統一的制服,一臺臺最先進的發動機誕生了,“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動機生產線。”在位于通州的北汽動力總成發動機廠內,該廠負責人向記者說。
這家發動機廠,于2011年11月30日投產,“預計到2015年,將形成年產40萬臺汽油機、60萬臺變速器的生產能力,預計年稅收將超過10億元。”該負責人興奮地說。
近5年,多個百億元項目落地,國際財團扎堆入駐,展開通州的產業地圖,其發展之快,令人驚奇。
5年來,通州共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932個,億元以上項目198個。北京煙草物流中心、北京卷煙廠、蘇寧總部、李寧總部等項目相繼建成,IDC數據中心、金融街分區等一批投資百億元、十億元以上項目加快建設,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國家時尚創意中心、派格5D秀、新樂城、世界僑商產業園及總部基地等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優質項目簽約落戶,產業大項目呈現出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1年,通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億元、稅收總額12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4倍、2.8倍、2.8倍。同時,三次產業比例由2006年的7.5:50.2:42.3轉變為2011年的4.0:48.9:47.1,第三產業比重上升4.8個百分點。
5年來,全區累計上市土地108宗,三分之二用于產業發展。隨著通州新城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速,金融、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等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高端、集聚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
關鍵詞
規劃建設
匯集國際頂級智慧
周末,記者來到了通州五河交匯之處,這里,未來將是通州新城的核心區。
巨大的塔吊林立,工地上,令人震驚的龐大地下工程正在加緊施工,工人們揮汗如雨。“你看,”施工負責人手一指,“年內,三座通州新地標就將啟動,全都是300米左右的超高建筑。”
水邊,一座新城,正在通州人的手中誕生。而這座新城,匯集了全世界的智慧。
在通州區政府的一間辦公室,該區負責人給記者講述新城建設歷史。2010年3月,30多名國內外設計大師云集大運河畔,開始為通州新城規劃更加美好的藍圖。這一刻起,來自全世界規劃設計界的“頂級智慧”開始在通州交集。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通州將進一步突出‘首都新區、歷史名鎮、北方水城’特色,全力打造首都科學發展示范區。”這位負責人說。
一流的城市建設需要一流規劃作為引導。幾年來,通州邀請世界頂尖大師參與,先后舉辦了現代化國際新城規劃論壇、世界設計大師走進通州等重大活動,借鑒了世界主要城市建設成功案例,以國際最新的城市設計理念,高標準編制完成了新城核心區總體規劃,率先在全市實現了從區到鄉鎮規劃的全覆蓋。
2010年10月13日,運河核心區建設正式啟動。
按照最新功能定位,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將著重疏解中心城功能,加強教育、醫療、文化等城市承載力建設,打造成為世界城市新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在空間布局上,重點突出“一核五區”建設。“一核”是新城核心區;“五區”分別指: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環渤海高端總部集聚區、國際組織集聚區。
目前,通州正以新城核心區為突破,全面推動五個功能區建設,已完成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最為復雜的土地搬遷,土地上市步伐不斷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階段。隨著各項工程的不斷推進,國際一流標準的規劃正在一步步由藍圖變為現實。
通州大事記
2008年
奧運火炬傳遞在通州大運河上進行,通州成為全國首個奧運火炬在水上傳遞的城市;韓美林藝術館在通州落成。
2009年
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國際國內資源,盡快形成與首都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國際新城”;通州區國家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順利通過驗收。
2010年
通州面向全球征集設計,吸引全球30多位國際規劃設計大師參與,構建“一核五區”發展戰略格局;一個月內基本完成核心區內3萬戶居民拆遷工作,現代化國際新城運河核心區順利開工;率先在全市建成首個萬畝森林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該公園榮獲2010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2011年
市政府成立了通州新城建設領導小組,隨后印發了《加快推進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行動計劃》;榮獲“全國衛生區”稱號;地鐵M6號線開工建設;三河熱力供熱通州,打破北京50年自供熱歷史,也是全國首個跨省市供熱項目;率先全面完成四個市級重點掛賬村的整治任務;榮獲“國家生態示范區”稱號;國家時尚創意中心落戶通州。
2012年
國際九球公開賽落戶通州;北京通州商務園成為國家首批電子商務基地;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人民大學東校區落戶通州;北京電影學院落戶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