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用原生態和低成本打造田園都市
admin
2012-06-08
來源:景觀中國網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福建建設生態省的大背景下,閩南漳州從去年開始探索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采取系列舉措破解工業化快速推進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在綠色、低碳的高起點上推進城鄉一體化,謀求城市可持續發展。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福建建設生態省的大背景下,閩南漳州從去年開始探索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采取系列舉措破解工業化快速推進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在綠色、低碳的高起點上推進城鄉一體化,謀求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座城市的生態化追求
“濃郁的田園風光和現代的城市氣息相互輝映,這是很多人的理想。這個理想要實現,過去覺得很難,現在漳州正在努力實踐。”漳州市委書記陳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說。
漳州是福建省乃至海西區域最大的沖積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62.6%;作為閩南的一部分,漳州正面臨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的良好機遇。去年,漳州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業、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目標。
漳州市城鄉規劃局局長陳躍鴻認為,當前漳州大項目加快落地、大產業加快聚集,工業化發展空間相當大,在這過程中,如何避免“工業病”、“千城一面”,值得深思。
漳州市委市政府把城鄉規劃作為協調城鄉空間布局、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的重要手段,具體提出了“廈漳雙城互動”和“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城建設目標”以及“五年行動計劃”“一中心六組團”等。
福建省副省長王蒙徽認為,漳州市的城市規劃建設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融入城市規劃中去,尊重自然,尊重群眾需要,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發展環境;二是從福建全省、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考慮漳州的發展,積極主動融入廈漳同城化建設,找準了定位。
堅持“原生態”和“低成本”
“和城市公園允許人工化相比,郊野公園要原生態,比如做綠道的時候,碰見一棵樹要繞彎過去,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砍掉樹木為人開路。”漳州市龍文區城鄉建設局局長謝建龍說。
目前漳州正在建設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的20多處郊野公園。對此城市規劃,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表示,要在原生態的基礎上,提供給市民、游人一個非常自然的田園風光,它經過我們認真精心打造,但人工痕跡很少。
陳冬表示,“漳州做郊野公園的原因之一就是想低投入,利用現有資源,突出配套,突出公共的東西,其他都是原生態。高成本不是我們這樣的城市能夠支撐起來的,低成本才更具持續性。”
在此次“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過程中,漳州市發揮現代農業優勢,規劃保護和提升水仙花、天寶香蕉林、荔枝海等“名牌”,也重視“林語堂”“古城”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漳州市薌城區委副書記沈永智告訴記者,漳州古城至今已有近1300年歷史,由于地處繁華市區中心,一度面臨商業、房地產發展的壓力。去年漳州市明確提出把漳州古城打造成為文化旅游綜合體,薌城區委區政府把加快漳州歷史街區保護開發工作擺上突出位置,“這之后再也沒有聽到類似拆老房子、老街區的聲音。”
確保“田園都市”順利長期推進
“以前看到一片山就想把它推倒,現在看到一片地就想給它種點花花草草。這些都是在實踐中慢慢改變。”漳州市長泰縣常務副縣長梁躍輝告訴記者。
梁躍輝說,漳州市明確要求“長泰縣要努力建設成為生態休閑旅游城”。去年11月,漳州市、長泰縣將上蔡村列為“田園風光、生態之城”建設重點村。如今,上蔡村通過改造,盤活原有資源,成為城市人休閑的“慢客村”。上蔡村老人會理事長蔡龍興告訴記者,田園風光也是生產力,上蔡村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整治村容村貌,受到村民歡迎。
漳州也在城市互動中找準了“田園都市”的定位。一般認為,廈門作為閩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有著發達的金融、服務、旅游環境,泉州是先進制造業基地、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同為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強大的農業經濟基礎和優越的原生態資源,三城同城化的加快為漳州發展帶來了挑戰和契機。
陳躍鴻認為,目前很多城市希望嘗試生態建設模式,但田園都市的要求比較高,如何把高起點和落腳點較好結合,是很難的問題。“有可能近期有什么項目,就降低了招商引資的標準,為了眼前利益改變長遠追求;也可能片面強調高起點,沒辦法落實城市的一些經濟支撐,這些都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來解決。”
目前,漳州市人大已經作出關于推進“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的決定,要求加強對“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的監督。而漳州市也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增強全民參與意識、拓寬投資渠道、完善體制機制等確保“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的不斷推進。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