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沿海地區城鎮空間布局圖
區域空間布局規劃圖
《河北省沿海地區總體規劃》突出生態理念
綠色產業、生態城市、生態屏障……河北省政府近日印發的《河北省沿海地區總體規劃》融入了濃濃的“綠色”。參與制定《總體規劃》的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苗運濤告訴記者,這部規劃倡導的理念突出了生態性。規劃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到:堅持生態優先,將山地、海洋、區域生態綠網和水網融為一體,構筑綠色生態屏障和綠色廊道,打造風光秀麗的濱海生態景觀帶。
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
本規劃涉及秦皇島、唐山、滄州3市。其中,沿海前沿地帶指11縣(市、區)、9個產業功能區、1路、1帶。
11個縣(市、區):山海關區、海港區、北戴河區、撫寧縣、昌黎縣、樂亭縣、灤南縣、唐海縣、豐南區、黃驊市、海興縣。9個產業功能區:北戴河新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曹妃甸新區、樂亭新區、豐南沿海工業區、蘆漢新區、渤海新區、冀中南工業聚集區、冀東北工業聚集區。1路:濱海公路沿線,全長303公里(不含天津段約60公里),形成沿濱海公路的經濟帶。1帶:沿海經濟帶,包括沿海產業帶、城市帶、人口帶和濱海旅游帶。
按照《規劃》所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由2010年的7433.5億元增加到14867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萬元,城鎮化水平達到58%。其中,11縣、9區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兩番,由2010年的2184億元增加到8736億元。沿海港口吞吐量達到8.87億噸。
到2020年,區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成為全國綜合實力較強的地區之一。地區生產總值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萬元,城鎮化水平達到64%以上。其中,11縣、9區地區生產總值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17500億元。沿海港口吞吐量達到11.45億噸。
與京津共同構筑“T”字型區域空間結構
構建“一帶、兩軸、三組團”空間發展格局
《規劃》確定了空間發展戰略格局。
其中之一是與京津共同構筑“T”字型區域空間結構。即結合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和行政區劃特點,與周邊區域共同構筑“T”字型空間結構:由天津、廊坊、北京、張家口市構成發展主軸,由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市構成沿海經濟帶,形成輻射和帶動內陸腹地、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構建“一帶、兩軸、三組團”空間發展格局,是結合區位特點和發展實際,科學劃定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和生態地區等功能分區,促進人口和產業向城市化地區集聚,在沿海地區形成“一帶、兩軸、三組團”空間發展格局。
“一帶”:指沿海11縣(市、區)和9個產業功能區構成的沿海經濟帶。
“兩軸”:沿京沈高速公路的秦皇島—唐山—北京方向發展軸、沿石黃高速公路的黃驊—滄州—石家莊方向發展軸,形成聯系河北沿海與內外腹地的主要通道。
“三組團”:指秦皇島組團、唐山組團和滄州組團。秦皇島組團包括秦皇島主城區和青龍縣、盧龍縣2縣。唐山組團包括唐山市主城區和遷安市、遵化市、遷西縣、灤縣、玉田縣等5縣(市)。滄州組團包括滄州市主城區和滄縣、青縣、任丘市、泊頭市、河間市、鹽山縣、孟村縣、吳橋縣、東光縣、南皮縣、獻縣、肅寧縣等12縣(市)。
《規劃》提出的區域發展路徑包括:港區城互動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綠色循環發展、外向拓展發展,及創新驅動發展。
其中,綠色循環發展提出,要把循環經濟作為沿海地區產業發展的最大特色,以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著力打造企業內部循環,區域產業配套循環,城市、鄉村、社會大循環三大循環體系,努力實現資源可循環利用、環境可循環凈化。
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苗運濤告訴記者,《規劃》特別明確提出要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并確定了綠色產業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發展重點等等。
《規劃》明確,要“使經濟活動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努力構建體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符合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方向的綠色產業體系。”
《規劃》提出要以沿海高速和濱海公路為紐帶,促進產業和優質生產要素向濱海地區聚集,重點打造曹妃甸新區、渤海新區兩個增長極,構建“11縣(市、區)、9區、6基地”的河北沿海經濟隆起帶。
沿海城鎮將成海濱城市帶
建設三個生態新城
《規劃》中有一篇是“城鎮發展規劃”。其中明確,要大力推廣世界領先的節能技術、水處理技術、垃圾處理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建立完善的生態城市規劃指標體系。
按照發展目標,到2020年,將沿海城鎮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社會和諧、環境優美、風情獨特、休閑宜居的海濱城市帶。
沿海城鎮體系,主要包括“一帶、三中心、三新城(區)、多節點”。
一帶:指沿海城鎮帶。
三中心:指唐山、秦皇島、滄州3個中心城市。
三新城(區):指唐山灣生態城、北戴河新區、黃驊新城3個濱海生態新城(區)。
多節點:指其他縣城和小城鎮構筑的特色城鎮。
《規劃》明確要做大做強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大中心城市。同時提出,按照生態城市建設標準和港口、港區與港城互動發展的要求,加快建設唐山灣生態城、北戴河新區和黃驊新城。《規劃》分別詳細列出了三個生態城市的規劃指標體系。
(以下為三個生態新城的介紹,據苗院長介紹是比較重要的新聞點,請領導們適當處理----記者注,謝謝!)
唐山灣生態城
城市定位與發展目標:建成環渤海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國際港口城市,京津冀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到2020年,建成人口規模達到40萬人的濱海生態示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9.03平方公里左右。
空間布局:按照港城協同、港城一體發展的思路,規劃到2020年形成“一城兩區、組團聚合”的空間布局形態。“一城”是指唐山灣生態城;“兩區”指以溯河、青龍河、灤南第二泄洪道等自然水系為綠色生態廊道,形成八里灘和柳贊兩大城市片區;“組團聚合”是指以綠色生態網絡將東西兩大城市片區劃分為若干城市組團,形成組團式聚合發展的城市空間結構,塑造“田、海、湖、城”一體的濱海生態城市特色。在生態城內規劃4.5平方公里的日本生活區,作為中日生態工業園的配套生活基地。
北戴河新區
城市定位與發展目標:以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等新型高端產業為支撐,以生態低碳為導向,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和文化新區,打造濱海生態示范新區和中國最高節能標準綠色建筑示范區,打造成為河北沿海重要的增長極。到2020年,新區規劃人口規模控制在20萬人以內,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1.8平方公里以內。
空間布局:規劃采取分散布局、點狀發展的模式,注重各功能區間的生態隔離,形成“一帶兩區四片多點”的總體空間結構。“一帶”指濱海旅游度假帶;“兩區”指森林公園生態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四片”指4個功能片區,為南戴河片區、中心片區、赤洋口片區和七里海片區;“多點”指規劃范圍內保留發展的鎮區和重點培育的中心村,為鄉村地區發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同時是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地區。考慮到新區的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及功能定位,應合理控制人口容量,以及建設用地的開發規模與開發強度。
黃驊新城
城市定位與發展目標:建成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和交通樞紐,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以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濱海生態示范城市。到2020年,新城規劃人口規模控制在5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47.96平方公里左右。
空間布局:采用緊湊集約的布局方式,規劃到2020年形成“一核一極兩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一核”是指黃驊中心城區和南大港;“一極”是指臨港工業區和配套生活區;“兩組團”分別是南排河組團和海興組團,形成東西向城鎮、產業發展軸和沿津汕高速公路的城鎮發展軸。利用濕地、水庫、自然保護區等景觀生態區,形成生態涵養帶。
保護資源治理環境建設“綠廊花海”
在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方面,《規劃》分別針對土地資源、水資源、岸線資源等進行了闡述。其中明確提出,唐山重點做好灘涂的利用和改造;滄州重點做好鹽堿地、灘涂的利用和改造;秦皇島重點做好荒草地和山地的利用和改造;積極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建設一批海水淡化工程和海水綜合利用基地,遠期海水淡化生產能力達到300萬噸/日。
《規劃》提出,要強化對自然保護區、地表水源保護涵養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調蓄洪區、海岸線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空間管制,嚴格禁止開發建設項目隨意侵占和破壞生態保護區。
按照《規劃》,將依托岸線、水系、山脈等自然空間,打造集防風、防浪、游憩、觀賞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沿海綠色生態廊道。加強沿海防護林帶建設,大力實施“綠廊花海”工程。487公里海岸建設濱海綠廊;沿洋河、石河、灤河、陡河、南排水河、宣惠河建設6條生態綠廊。沿海濱大道、濱海公路、沿海高速公路、高鐵、城際輕軌建設生態綠道,重點沿海濱大道建設景觀廊道,突出慢行、休閑、旅游功能。
北戴河新區、唐山灣生態城、黃驊新城,沿海11縣(市、區)9區全部進行綠化美化,實施花海工程,大幅提升綠化水平,進一步優化沿海地區生態環境。城鎮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要達到10平方米以上。曹妃甸新區、北戴河新區、渤海新區綠化率達到30%以上。11縣(市、區)分別建設不少于1個3000畝的城郊森林公園。
到2015年,沿海地區完成造林綠化總面積52292公頃,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林木綠化率達到30%以上。
《規劃》提出了區域生態環境治理目標:到2020年,沿海區域主要江河湖泊水(環境)功能區水質監控率達到90%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質監控率達到100%以上,100%的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90%的主要江河監測斷面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水質標準,城鎮過境河段水質明顯好轉,河流最小生態環境用水保證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地下水超采區減少開采量3.0億立方米。區域城市污水回用率達到80%以上。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