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城市化不再“攤大餅” 珠三角年票明年互認
admin
2011-12-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未來廣東將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關于粵港澳合作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要求,加強粵港澳城市規劃的銜接,推動粵港澳聯合開展世界級城市群總體規劃框架和重要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深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支持金融機構跨境互設分支機構,逐步建立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珠三角地區城市金融資源和服務為支撐的金融合作區;實施環珠江口宜居灣區重點行動計劃,規劃建設灣區跨界綠道等。
世界級城市群:
未來廣東將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關于粵港澳合作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要求,加強粵港澳城市規劃的銜接,推動粵港澳聯合開展世界級城市群總體規劃框架和重要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深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支持金融機構跨境互設分支機構,逐步建立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珠三角地區城市金融資源和服務為支撐的金融合作區;實施環珠江口宜居灣區重點行動計劃,規劃建設灣區跨界綠道等。
珠三角一體化:
以廣佛同城化為示范,以“兩年實現項目全面合作、五年實現高度融合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推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建設。提高合作協議的執行效率,抓緊推進機場、港口、高速公路一體化運營管理,到2012年實現珠江三角洲區域車輛通行費年票互認。
粵東西北城市體系:
加快“雙轉移”步伐,以城市帶動區域發展。其中,粵東重點抓好機場、港口和路網的優化建設,加快“汕潮揭”同城化;粵西支持廣鋼環保遷建、中科合資煉化一體化、石化產業鏈延伸等大項目,培育壯大湛茂都市區;粵北創建人居環境示范區。
“十二五”期間,廣東城鎮化率將力爭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到2015年達到70%,總體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除了數量,未來廣東推進城市化將更加重視質量的提升,改變以往城市化進程中拼資源、拼土地、“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在昨日召開的廣東省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工作會議上,一份省委、省政府最新印發的《關于提高我省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我省提高城市化質量明確了具體目標和著力點。廣東將樹立文明的、宜居的、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強的新型城市發展理念。
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也將有序推進試點工作。據了解,廣州、佛山、云浮等市將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點;深圳、珠海、河源、肇慶等市將開展低碳城市建設的試點;汕頭、梅州、中山、湛江、清遠等市將開展宜居城市建設的試點。
此外,《意見》還明確,“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將投入6億元支持開展城市化發展重大專項工作和專項建設,各地級以上市也要求確保加大財政投入。
城市病1
環境污染 資源短缺
應對:新增建設用地與吸納農村人口掛鉤
近日,北方城市灰霾天、pm2.5等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實際上,灰霾也是困擾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的一大環境問題。以廣州為例,2010年灰霾天數超過了90天。不僅是灰霾,城市發展模式的粗放,使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成為困擾城市發展和人民幸福感的一大問題。
根據《意見》,我省將推進國家低碳省試點工作,建設以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為導向的低碳城市,并加快低碳技術創新,積極運用低碳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同時以生態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盡快實現居民出行半徑500米內有綠色公共空間,2015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綠道網絡。
在城市化過程中,我省也將提高節地、節能、節水水平。以節約集約用地為例,到2015年,全省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將控制在147.38萬公頃以內。并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實施城市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定居規模相掛鉤,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增強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作用,不斷擴大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覆蓋面。推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逐步實現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地同價。
城市病2
交通擁堵 房價高企
應對:大力發展公交,解決低收入人群住房難
某人才機構調查顯示,改革開放初期曾引爆“孔雀東南飛”盛況的廣東,如今卻面臨著“逃離北上廣”的窘境。在參與調查的984名白領中,59%的人有離開的想法,另有11%的人已經付諸行動,主要原因是房價、交通等所帶來的壓力大。
對此,《意見》提出構建現代公共交通體系,通過讓更多的人借助公交系統低碳出行從根本上緩解交通擁堵問題。我省將構建以公交樞紐為節點、大運量公交系統為主體、其他公交方式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到2015年,全省城市軌道和城際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分別達到630公里和700公里以上。同時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合理配置公交優先車道、專用車道,完善慢行交通專用基礎設施等。
對于解決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難問題,《意見》強調按照規劃先于建設的原則,以定點申報登記和輪候安排為依據,科學編制建設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根據公共財政負擔能力和居民收入層次確定保障范圍,重點保障城市困難群體和低收入群體的居住需求。逐步將現有各類保障性住房合并管理,實行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保障方式。嚴格按照戶型標準,分類確定租金標準,采用只租不售管理模式。到2015年,全省現有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困難家庭住房全面得到保障。
城市病3
城市化落后工業化
應對:評估現有城市規劃,將之與產業規劃銜接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廣東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并打響了加快轉型升級的戰役。目前,廣州、深圳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佛山、珠海、中山、東莞等城市也處于工業化后期階段。但從城市化水平來看,城市化明顯落后于工業化、城市轉型滯后于產業轉型日益凸顯,造成綜合承載能力不強,給轉型升級形成掣肘。
對此,《意見》強調加強城市規劃與產業規劃的銜接,完善城市產業布局,推動城市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意見》強化了規劃的統籌協調作用,要求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指導,以土地利用總規為依據,科學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推動“三規融合”。
《意見》提出,2012年6月前,各市、縣人民政府要開展對現有重要城市規劃的評估工作,對不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的規劃,要按照法定程序組織修改。對不符合新訂的技術標準的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要及時修訂、完善或廢止。
■城市化目標
○全省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左右,2015年達到70%。
○到2012年實現珠三角區域車輛通行費年票互認。
○“十二五”期間完成200條城中村改造。
○到2015年,全省建成1800個宜居社區。
○到2015年,全省建成110個名鎮和1900個名村。
○到2015年,全省城市軌道和城際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分別達到630公里和700公里以上。
○到2015年,全省城市互聯網普及率、無線寬帶網絡覆蓋率均達70%。珠三角地區實現高速率寬帶入戶;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實現寬帶入戶。
○到2015年,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5%以上。
○到2015年,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
○到2015年,地級以上市和縣級城市防洪防潮標準分別達到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
○確保到2015年全省國控、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75%以上;
○確保到2015年地級以上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的天數占全年比例保持在95%以上。
○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綠道網絡。
○到2015年,全省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147.38萬頃以內。
○到2015年,全省重點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5%以上。
○到2015年,全省現有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困難家庭住房全面得到保障。
■眾論城市化
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許勤:
發展不能看眼前利益
廣東的城市化戰略,需要各個城市具體細化。以深圳為例,過去30年城市化發展體現的是“深圳速度”,未來則要做到“深圳質量”。這需要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規劃,不僅要實現外表城市化,更要實現內涵的城市化。
對于城市化質量的提升,我們要有決心,規劃要有剛性,實際工作中能扛得住各方面的壓力。比如深圳大鵬半島北部,我們規劃了無排放的產業。綠色低碳在宏觀理念上大家都認同,但有企業說跟外資已經談好10億美元的重化工項目,就要落在這兒,批不批?這個時候就有分歧了。
像深圳發展到這個階段,不能看眼前的利益,而要把綠色低碳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
設機構統籌城市群建設
建設城市群應當有組織保障和資金保證。發達國家是圍繞中心城市建立大區委員會,有專門的基礎設施預算,凡是跨境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都是由其負責。
以后應當建立珠三角城市群之間類似機制,不單單是開協調會,而是有專門的建設預算資金,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城市之間為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不同產生的矛盾。例如廣佛都市圈,過去廣州和佛山在關于道路如何對接等規劃問題上,常有一些分歧。要真正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不能僅僅做一個好看的規劃,還要更多考慮現實狀況。否則很可能會出現規劃好看卻無法實現的情況。國外成功的城市規劃,60%以上的資金和精力是花在現狀調查。
省紀委常委、監察廳副廳長秦通海:
加強監管建“廉潔城市”
文件提出,要制定全省城市化發展水平考核辦法,實行定期考核制度。未來,要將城市化發展績效納入市廳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指標,這是非常有力的舉措。
可以預見,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將會有不少大資金的大項目,督查監管工作不可或缺。比如前段時間出臺了保障性住房的監察考核指標,我們和省住房與建設廳一起檢查發現,有些地方政府將保障性住房規劃用地出讓給開發商,導致保障房用地只好另選他處;有些地方則專挑一些配套缺乏位置偏遠的地方建設保障性住房。后來約談了5個市,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
我認為,未來廣東的城市化,除了理想城市、智慧城市等目標,還要加上一個之前深圳提出的“廉潔城市”。只有加強重點工作和項目建設的監管,才能保障城市化建設真正做好。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