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余城市雕塑亟待“體檢” 有人建無人管令人憂
admin
2011-09-08
來源:景觀中國網
曾經風光無限,招人喜愛,后來落魄滄桑,令人心痛,這是城市雕塑難逃的宿命?日前,市人大代表裴蓁繼去年之后再提書面意見呼吁:“對全市每一座城市雕塑做一次‘體檢’,修復破損雕塑,拆除質量低劣的雕塑。”7日,記者在對上海市部分城市雕塑進行隨訪時發現,城市雕塑生存狀況堪憂,有人建無人管現象普遍。
華山路1124號門前的手捧鮮花看表約會的胖紳士雕像屢屢被路人丟棄雜物,在其手捧的 “鮮花”上,還有幾朵破敗的真花耷拉著,尚未被清除掉
曾經風光無限,招人喜愛,后來落魄滄桑,令人心痛,這是城市雕塑難逃的宿命?日前,市人大代表裴蓁繼去年之后再提書面意見呼吁:“對全市每一座城市雕塑做一次‘體檢’,修復破損雕塑,拆除質量低劣的雕塑。”7日,記者在對上海市部分城市雕塑進行隨訪時發現,城市雕塑生存狀況堪憂,有人建無人管現象普遍。
看到破損雕塑就“隨手拍”
作為市人大代表,裴蓁代表是個“有心人”,但凡看到哪座雕塑傷痕累累或斑駁破損,就隨手拍下。 2010年,裴蓁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加強城市道路雕塑監管的建議》,并附上了平時收集的多張破損的街頭雕塑和各類非法占道雕塑的照片“佐證”。
裴蓁表示,上海有許多充滿神韻和創意的雕塑,但也有不少質量低劣、養護不到位的雕塑魚目混珠。不是每座雕塑都是風景線,有的未經行政許可,擅自設置;有的偏重搶先設置,輕視事后管理;有的無力、無錢跟蹤服務,成了“爛尾工程”,隨意棄之不顧。
裴蓁拿出一張在社區調研時拍下的照片給記者看。 “華山路1124號道路邊,我發現了這尊老人雕像,全身漆面斑駁,唯一支撐站立的兩只腳已經大面積破損,腳部破洞里還都是垃圾。 ”
調查之后,裴蓁得知“老人”如此落魄是由于平日既沒有保潔養護,也沒有維修復原。周邊居民也頗感惋惜:當初建完的時候神采奕奕,現在只感覺凄涼。該份書面意見在當年得到“解決采納”,裴蓁“隨手拍”的習慣也就保留下來。看到破損雕塑無人管的現象依然普遍,裴蓁日前又提交書面意見,呼吁及時修復破損雕塑,希望引起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
“有人建沒人管”并非個案
近日,記者來到本市因為街頭雕塑而出名的小馬路——武定西路。
2006年下半年,長寧區與靜安區聯手用“節約型雕塑”將這條并不寬敞的馬路“激活”,使之帶有古老而濃厚的藝術氣息。 2007年正式建成后,因為這些沿街的雕塑點綴,被市民認為是上海最具有風情的馬路之一。
在武定西路1288弄門口,記者看到左右兩組雕塑,其中右邊一組雕塑:一個“爸爸”帶著一個“孩子”,撐著傘,腳下的池塘里一只青蛙張著嘴……小區居民七嘴八舌地告訴記者,剛建成時候,其實完全是另一幅模樣:“爸爸”帶著“孩子”撐著雨傘漫步,“爸爸”傘上的雨水流到“孩子”的傘上,又順勢滑入池塘中“青蛙”的嘴里,充滿動態的設計是表達一種人和景互動的效果。
但沒過多久,雕塑噴水壞了,配置的景觀燈也壞了,池塘的水由于沒有人來換越來越渾濁,從此這組雕塑再也“動態”不起來了。為了不讓池塘的水發臭,小區里一些熱心居民和物業,接了水管,自發地為池塘不定期地換換水、做做清潔。水清了,居民們還自掏腰包,從花鳥市場買來許多漂亮的金魚,放進池塘。
但居民沒有料到,竟然有人專門在夜間偷偷捕撈池塘里的金魚,幾次之后,池塘中再也沒有金魚了。
記者隨后在武定西路1353弄發現,一個閉著眼吹薩克斯的“男士”風度翩翩。但低頭一看,發現“男士”的兩只腳已經斑駁破損,像在泥地里走路的鞋子上坑坑洼洼。
城市雕塑傷痕累累,并非個案。記者在華山路、淮海路、靜安寺等一些設置街頭雕塑較多的路段,同樣發現了街頭雕塑不同程度的損壞情況。
雕塑“落難”市民心痛
城市雕塑“落難”,實際上頗受上海市民關注。
2010年,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地鐵口,亭亭玉立的“電話少女”被斷成兩截后,市民馬上電話向有關部門反映,隨之引發全市關注,直至修復后的“電話少女”重新亮相街頭。
作為滬上最知名的城市雕塑之一,自誕生以來就命運多舛的“少女”在1998年第一次被放倒,但盜賊當時并未來得及將其運走,2000年,“少女”被拾荒者盜走,并被盜竊團伙軋成碎塊以3元1斤的價格賣給廢品回收站,在回收站內,又被切割機軋成碎塊賣到有色金屬交易市場。 2006年,少女獲得“重生”,原址上又豎立起新銅像,材質全部改為價值較高的鎳白銅,但僅過了1年多,2008年1月,電話架上的“電話機”不翼而飛,直到去年“少女”再次“遇難”后又復位……每次“出事”都會讓路過此處的人駐足感慨。
不少年頭已久的城市雕塑都承載著一段城市記憶,被盜走或因為年事已高而被拆除,都會讓人心痛,“怎么會有人去破壞呢? ”、“怎么又出事了? ”、“怎么破成這樣? ”、“誰來修復”?憤怒、無奈、不解、不舍……各種感情交雜,城市雕塑的命運牽動人心。
不是每座雕塑都是風景線,從風景線到“煞風景”,城市雕塑的管理缺位、維護缺失暴露無遺。
街道大多“不清楚”日常維護
究竟誰對城市雕塑日常維護、管理?記者走訪了部分街頭雕塑所屬的街道,希望了解具體情況。但大部分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聽到雕塑維護、管理這項工作時,都顯得有些茫然。
“不清楚”、“我們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這項工作”、“街道不管雕塑維護,哪個部門在管我們也不曉得”……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居民都認為城市雕塑由所屬街道管轄,而大多數的街道工作人員都表示 “不清楚”這項工作。
區縣應指定部門、單位守護
上海市城雕委是市政府的一個非常設性機構,主要負責本市城市雕塑建設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其下設的市城雕委辦公室具體負責本市城市雕塑的組織實施和相關的管理工作。
7日,記者從市規劃國土資源管理局風貌保護處證實,根據《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和《上海市城市雕塑總體規劃》要求,本市城市雕塑實行市、區兩級管理。
具體而言,本市重點地區、重大題材的雕塑項目由市規劃國土資源管理局負責;其他項目由區縣規土局負責。市、區(縣)規劃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分別按城市雕塑規劃要求予以審批,并從雕塑的作品主題、建造選址、方案征集、方案評選、制作加工、安裝驗收和維護管理等各個階段分別落實責任,加強管理。
在落實行政執法查處責任方面,根據規定,設置在城市公共空間的城市雕塑,如未取得行政許可或未按行政許可規定建造的,應由規劃管理部門按照城市規劃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本市建成后的城市雕塑的日常維護保養實行屬地化管理,除居住區、開發區等大型建設項目內的城市雕塑項目由建設單位負責外,其他城市雕塑由所在地的區、縣政府指定部門或者單位負責。
城市雕塑管理亟待“定責明晰”
裴蓁認為,當務之急首先要落實行政許可批后監管。所有占據城市道路、廣場、空地、公共場所的雕塑及其衍生品,必須獲得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設置人是否遵守行政許可批準的規范標準,許可監管部門應當加強現場實地監督檢查。
由于雕塑的管理、維護在操作上牽涉到多個部門,裴蓁提出,需要進一步清晰“定責”。
3500余城市雕塑亟待“體檢”
據相關部門透露,目前上海共有3500多座城市雕塑,而在2003年普查摸底時,還只是1000多座。八年時間里,城市新增了2500多座雕塑。
裴蓁建議,應組織全市性道路雕塑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對城市雕塑來一次“體檢”。 “確有必要予以保留的,及時修復破損,落實養護責任人;確屬報廢、遺棄的,組織拆除,恢復環境原狀。同時共享行政資源,納入城市網格化監管范圍。 ”
追究養護不力者的查處責任,同時對不屬于城市雕塑范疇的占用道路、公共場所、空地的各類擺放構筑物品,科學定性量罰,細化行政法監管的適用依據,避免行政執法爭議。
盡管去年提過書面意見,相關部門答復“解決采納”,但裴蓁對答復結果并不滿意。 “相關部門把我提供的照片中的破損雕塑的確進行了整頓或修復,但卻沒有整體、系統地進行治理。我希望今年得到的答復,相關部門不要 ‘就事論事’,可以舉一反三,我會繼續關注城市雕塑問題。 ”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