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雅典衛城是希臘文化的代表。(資料圖片)
歷經兩千多年滄桑的巴特農神廟游人如織。(資料圖片)
雅典保護文化遺產規矩多多 機動車全年單雙號限行
古希臘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希臘首都雅典,很自然地成了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不朽的名城”、“文化的搖籃”之美譽。建在海拔156米高石灰巖絕壁上、距今2800多年的雅典衛城,因其最高點的世界文化遺產——巴特農神廟而著稱于世。由于歷史古跡眾多,人們一直把雅典衛城作為整個希臘文明,甚至整個西方文明、現代文明的代表。
廣州不乏歷史古跡,要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廣州在哪些方面需要向雅典衛城學習?希臘政府在保護雅典衛城的文化遺產方面有哪些可供廣州借鑒的經驗?記者近日專訪了希臘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卡其武斯·康斯坦丁先生。
“在雅典,隨便挖哪里,都很有可能會挖到文化遺產,沒有文化遺產管理機構的允許,不得亂拆亂建。拆遷是面對古跡的最下策。”
文化遺產管理部門
對文物有干預特權
記者:巴特農神廟一直占據城市最高點位置,在現代建筑高度突飛猛進的今天,請問雅典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卡其武斯:雅典的建筑法律條款規定,任何建筑都不能高于8層樓,也就是說不能高于巴特農神廟。在雅典衛城,最高的一棟建筑離巴特農神廟也有70公里之遠。制訂這個法律的初衷更多是出于防震考慮,但在客觀上起到了突出衛城文化遺產的良好效果。
記者:據說希臘文化遺產管理部門權力很大,是這樣嗎?
卡其武斯:第一部世界性的城市規劃法律文件,就是國際建協在雅典召開并簽署的《雅典宣言》,它的主要宗旨就是保護城市、保護文化遺產。2002年,希臘政府又頒布了《文物法律38條》,保護范圍涵蓋了各類可移動文物,古跡、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以及口頭傳說、神話、音樂、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外,希臘政府實施了文化遺產“三優先”配套政策,規定文化遺產管理部門對古跡、考古、歷史建筑具有優先的保護管理職能,擁有干預的特權。在雅典,隨便挖哪里,都很有可能會挖到文化遺產,一旦在城市建設中發現古跡,沒有文化遺產管理機構的允許,不得亂拆亂建。拆遷是面對古跡的最下策。2001年,雅典修建穿越市中心的地鐵時發現了古跡,經專家論證后,政府決定改機械施工為人工挖掘,其間還停工過一段時間,目的就是要保護古跡不遭到破壞。
為保護文化遺產
全年單雙號限行
記者:城市要發展,要建設,雅典如何在歷史古跡和現代城市之間尋求平衡?
卡其武斯:首先雅典沒有很明確地區分新城和舊城,不論是古城,還是新建的城區,它們都是文化名城的一個部分,不可分割。新的建筑要求在色彩、造型上和舊建筑風格不能沖突,新舊建筑通常和古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巴特農神廟區域,既有18~19世紀建造的古城,也有新的雅典衛城博物館以及環城花園。漫步其中,可以讓游客體驗不同的建筑風格,現代和歷史也有了很好的對話。
記者:雅典游客眾多,如何在不破壞文化遺產的同時,很好地解決當地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卡其武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雅典在空氣污染上有相關規定,除了星期日和每年8月的全國放假月之外,全年都對機動車實行單雙號限行。此外,雅典還在城中心建了很多保護區,區內完全禁止汽車駛入。雅典的保護區域就相當于廣州的“綠道”。另外,雅典有很多社會團體和政府一起,聯手監測空氣污染。
體育不是產業而是生活方式
記者:雅典是奧運會發源地,也是2004年奧運會舉辦地。在體育文化上雅典有什么好的做法?
卡其武斯:在雅典,運動會有不同的等級,有世界級的、國家級的,也有市級的。市級運動會全雅典人都可參與,這些非專業的普通市民運動員,通過運動會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在雅典,那些國家級的運動設施,市民只要象征性地交一些錢,就可使用。最關鍵的是,體育在希臘不是作為一種產業來發展,其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樣就可動員全民參與,以體育文化助推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
培養外來人口的城市認同感
記者:您對廣州有什么印象?如果讓您給廣州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提些建議,您想說什么?
卡其武斯:廣州和雅典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有很多外來人員,雅典有很多從其他國家來定居的人,廣州外來人口也很多,而且兩座城市都大力發展旅游業。
廣州的城市風光很現代,成了現代建筑的活博物館。同時廣州也有很多保存得不錯的老建筑,像騎樓等。和雅典一樣,廣州已經具備了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所有元素,下一步應該在幫助外來人口融入這座城市中再作努力。因為城市居民的自我認同是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記者手記
踢毽子比建筑更重要
在采訪中,卡其武斯·康斯坦丁多次提到雅典和廣州一樣,外來人口很多。因而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時,一定要激發起這座城市所有居民的文化認同,讓每一個人都熱愛文化,保護文化遺產,這樣才能很好地繼承文化。
廣州的外來人口已達713萬,這些“新廣州人”也是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給予他們身份認同,讓他們從心理上把自己當成廣州的一分子。只有把這部分龐大的群體融入廣州中來,才能擰成一股繩,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一起努力。
卡其武斯還說到他對廣州最深的印象是:廣州的公園里、廣場上,有很多人鍛煉身體,他們有的練太極,有的踢毽子,有的跳舞,這無疑是對文化的很好傳承。從文化遺產角度來說,甚至比建筑本身更重要,因為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公共精神,也反映著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說到底,這其實也是公眾對城市的一種認同感、歸屬感。只有每一個人把這座城市都當成了自己的家,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地愛護她、保護她,包括每個古跡,每個文化遺產。(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