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活文物”古樹是城市綠化選樹的樣板
admin
2011-08-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古樹名木”是歷史變遷的“活化石”,是“綠色的活文物”。但各地對千年古樹的保護參差不齊,位于景區的古樹尚可說得過去,位于街頭或村莊里的保護措施相對不足。 如何保護古樹名木?如何發揚古樹文化,挖
“古樹名木”是歷史變遷的“活化石”,是“綠色的活文物”。但各地對千年古樹的保護參差不齊,位于景區的古樹尚可說得過去,位于街頭或村莊里的保護措施相對不足。
如何保護古樹名木?如何發揚古樹文化,挖掘古樹文化旅游?日前,山東商報社與濟南市城市園林綠化局聯合舉辦“直通民意·古樹名木保護”座談會,來自園林、旅游、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在會上展開熱烈的討論。
千年古樹是造不出來的
“千年古樹是造不出來的,高樓大廈很快就能建起來。”濟南市園林科研所高級工程師索奎霖說他1965年就來到濟南,從事園林綠化方面的工作。
“千年古樹的存在告訴我們,城市綠化首先要選對樹種,不能選不適生的樹種,更不能唯長官意志馬首是瞻,喜歡啥就種啥,最后全都活不了。”索奎霖舉例說,濟南南部都是青石山,土壤呈堿性,適合側柏生長,但側柏長得慢。1958年大躍進時,生長緩慢的側柏被換成各種闊葉樹,但由于不適應當地環境,闊葉樹幾乎“全軍覆沒”。“種樹不只為了好看,要符合自然規律,否則就像器官移植一樣會產生排斥,樹也一樣。”索奎霖說。
除了符合自然規律,從名木古樹的形成特點出發,索奎霖說:“南部山區種了許多好看的火炬樹,其生長快,觀賞性強,但壽命普遍只有二三十年,死后再補種經濟效益上來說不合適。要想希望古樹多,就應選擇壽命長的樹種種植。”
索奎霖還建議,不要只保護現有的千年古樹,幾百年的、幾十年樹齡的樹也同樣重要,因為誰也不知道它們中哪一棵又會成為子孫后代手中的千年古樹。
生態價值不應忽略
濟南市人大代表梁凡認為,目前該市古樹名木保護甚至園林綠化的整體環境不容樂觀,樹木種植不僅僅只是為了綠化觀賞,保護古樹名木實際上也是在保護我們生態環境,“而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它的生態價值。
濟南二環西路的道旁樹曾郁郁蔥蔥,而現在為了建高架橋,這些樹木幾乎被砍光了。同樣,興濟河兩邊的樹木在改造之后都“砍掉了,移栽的也沒幾棵成活的”,周邊的小環境頓時就變得不如從前。“最典型的,泉城廣場的建設,我認為它很好看但缺乏生態價值:冬天寒風凜冽,夏天如同在磚石上被蒸烤。而小型景觀樹對生態調節起不了什么作用。”梁凡說。
在濟南市兩會上梁凡也曾提過議案,認為經十路這樣的道路兩邊不應只種植小型景觀樹,要種植大型的、能夠調節生態環境的大樹,但會上的討論發生了爭執。“有工作人員說,道路路面下是各種管網,如果種植大樹其樹根把管道頂破了誰能負責得了?”梁凡認為,這樣做真的缺乏生態意識,甚至他還表示,小區里的草地、小型景觀樹等根本不算綠化,“它能調節生態嗎?只是為了好看嗎?”
作為人大代表,梁凡又在草擬新的提案,建議“立法保護城市生態,為城市生態設立剛性標準”。
信息化工作已啟動
“今年我們普查了千佛山景區的345株古樹名木,趵突泉、大明湖及歷下區的古樹名木也已普查完畢。”千佛山風景區管理處主任焦玉忠介紹說,千佛山風景區承擔了濟南市古樹名木的GPS定位及信息化建設的課題。
據介紹,此次普查就是想摸清濟南市古樹名木的“家底”,對古樹名木進行現場拍照、GPS定位、長勢、綜合地理條件、土壤生長環境等全部記錄,并為以后建立古樹名木信息庫做準備。根據目前普查到的信息,位于景區的古樹名木,因為有固定的經費和專業護理,生長環境及長勢相對良好。
“經過GPS定位的古樹名木將實現動態化保護和管理,一旦發現破壞古樹名木的行為,工作人員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事發現場,開展保護工作。”據悉,古樹名木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的課題需要三年的時間,到2013年完成。屆時,濟南市2000余棵古樹名木將有自己的信息庫及相關網站。通過GPS定位,古樹名木的地理位置可精確到3米以內。
古樹保護面臨兩大困境
濟南市城市園林綠化局公共綠地管理處處長王吉棟提到,隨著城市化腳步加快,一是城市中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城市規劃和房地產開發,對舊城區和棚戶區古樹名木的影響比較大,甚至與古樹名木的保護有沖突。其次是新農村建設、城市擴張過程中,古樹名木的保護較弱,比如山溝里的古樹甚至沒有人去鑒定或統計,保護行為靠自發,情況也很不樂觀。
古樹是城市綠化樣板樹
四門塔風景區市場銷售部經理韓元美發言說,素有“齊魯第一樹”的九頂松就位于四門塔景區,它與歷史悠久的四門塔相依相伴,相互輝映,源源不斷的游客來此游覽。四門塔里古樹豐富,植被茂密,長期工作在景區里,讓她享受到市區享受不到的生態環境和清新空氣。“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那么好的寶貝,我們應該考慮如何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茂密的森林。”
在四門塔景區,有不少長壽樹種,如600年的紫藤和一片野生竹林,這些野生的長壽樹種可以為我們現代城市綠化提供借鑒。
一堆白石灰燒死一棵古柏
索奎霖提到目前古樹的處境滿是擔憂之情,他告訴記者,許多古樹都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幾乎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他給記者舉了幾個親眼看到的事例。
“千佛山的興國禪寺旁,原有一棵多年的側柏,站在它的樹蔭下可以俯瞰整座濟南城。但后來一次施工中,施工隊在樹下堆放了一堆白石灰,很快側柏被燒死了。”索奎霖說。另外一例發生在原來的橡膠廠,
除了已經發生的,索奎霖表示就在前段時間,他在靈巖寺看到大殿前的一株古柏已經老的樹干全部中空,但依然頑強地活著,可是因為缺乏保護措施,有孩子跑到已經空了的樹干里點火玩,產生的濃煙從樹干中間的另一個洞冒出來,就像是一根活著的煙囪,讓索奎霖非常痛心。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