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運河申遺考古調查工作取得新進展
admin
2011-08-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記者日前從鄭州市文物局獲悉,大運河申遺“立即列入項目”--通濟渠滎陽故城段的考古調查工作取得新成果,進一步確定了通濟渠滎陽故城段的走向、范圍、年代,為論證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和真實性、完整性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記者日前從鄭州市文物局獲悉,大運河申遺“立即列入項目”--通濟渠滎陽故城段的考古調查工作取得新成果,進一步確定了通濟渠滎陽故城段的走向、范圍、年代,為論證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和真實性、完整性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通濟渠滎陽故城段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現(xiàn)名索須河,長約15公里。該段運河始于戰(zhàn)國時期開鑿的鴻溝水系,后為隋唐大運河沿用,習稱汴渠、汴河,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汴口”引黃河水,對通濟渠的順暢運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進一步加強對通濟渠滎陽故城段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今年以來,鄭州市文物局組織技術人員對該段運河河堤及鄰近區(qū)域進行了考古勘探,同時對橫跨通濟渠故道的惠濟橋橋基進行了清理。
在對河道的勘探中發(fā)現(xiàn),古河道呈東南-西北向,與文獻資料記載該段的隋唐大運河走向基本一致,河道寬65米至85米不等,兩邊部分地段發(fā)現(xiàn)有河堤,堤上有路,路寬6米至7米。專家根據(jù)惠濟橋橋基底部的地層堆積情況分析,惠濟橋應建于元末明初,其所在古河道至少在唐代已經形成。
河南是大運河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分布的大運河遺產主要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北段和永濟渠南段,涉及洛陽、鄭州、開封、商丘、焦作、新鄉(xiāng)、鶴壁、安陽等8個省轄市。
據(jù)了解,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已被列為中國2014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由沿線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安徽等8省市的33座城市聯(lián)合申報。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