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時事  /  正文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年-2020年)

admin 2011-04-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前期研究報告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前期研究報告

  ——前言

  1984年國務院批準《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原城市總體規劃安排的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大部分已經實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適應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根據《城市規劃法》的有關規定,經過認真研究,從1989年開始修編《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在上報國務院審批過程中恰逢2000年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國務院辦公廳要求“總體規劃暫緩批復,規劃調整期間,廣州市的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參照原上報國務院的城市總體規劃”。

  2000年,廣州市開始編制《廣州城市建設總體戰略概念規劃綱要》,確立了“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空間拓展方針,并相繼編制了番禺、花都兩個新區發展規劃,完成了《近期建設規劃》,形成了城市規劃實施跟蹤評價制度,及時地對規劃進行政策調校,有效地指導了城市建設,增強了廣州城市發展的科學性,較好地發揮了規劃對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導和宏觀調控作用。“十五”期間,廣州城市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區域中心功能進一步加強,成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據國務院和建設部的指示,在綜合2000年之后廣州的發展實際以及《廣州城市建設總體戰略概念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形成了《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并獲得國務院批復(國函(2005)105號文)。

  2010年,在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廣州市將通過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城鄉生態環境、拓展并優化空間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區、南沙副城區、花都副城區、蘿崗副城區、荔城組團、街口組團組成的“一主三副兩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同時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優化功能分區,強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設目標:經濟中心、國際都會、創業之都、文化名城、生態城市、和諧社會。

  為了更好地發揮總體規劃指導城市中遠期發展的根本作用,響應中央宏觀政策,落實新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國辦發號)等國家相關規劃政策,深化和落實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5-2020)[征求意見稿]、《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等上層次規劃,以及為了實現2020年把廣州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戰略目標,2010-2020年的空間發展將實現從以“南拓、東進”為主的拓展戰略向強調“優化與提升”的品質戰略轉移。

  2001-2005年間,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廣州市及時組織開展并完成了30多項總體規劃相關的規劃和研究。根據《國務院關于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國函號)和2006年8月21日建設部《關于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有關問題的函》(建規函號),廣州市及時開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現行總體規劃的回顧與總結,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保障條件,對城市發展目標與空間戰略的思考以及新一輪總體規劃的初步工作思路。

  ——現行總體規劃的回顧與總結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下簡稱“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的重點是因行政區劃的變化而帶來城市整體空間結構、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調整,并補充番禺、花都兩個新區的內容。本輪規劃采用分層次編制的工作方法,將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分為總論和組團規劃兩個層次進行。總論作為全市性、長遠發展策略與綱領,在規劃空間上突出市域城鄉全覆蓋、在規劃內容上突出整體戰略性,在規劃時限上突出宏觀長遠性,主要確定城市長遠發展戰略與目標,市域城鎮體系的結構與布局,城市性質,城市發展方向與規模,總體空間布局等重大戰略問題,重點制定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和綜合交通發展策略,同時作為編制各組團規劃的依據;組團規劃是以市轄行政區為單位的,分解落實總體規劃總論的各項戰略目標,著重研究市區遠期發展與近期建設規劃,形成地方性的近遠期總體規劃。

  現行城市總體規劃將廣州市轄十區劃分為中心組團、番禺組團和花都組團,中心組團(即中心城)包括越秀、荔灣、東山、海珠、天河、芳村、黃埔和白云原市轄八個行政區范圍,番禺組團和花都組團則分別涵蓋番禺區、花都區兩個新的市轄行政區范圍。城市規劃區范圍包括10個市轄區和2個縣級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城市性質確定為:“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之一,是我國南方的國際航運中心。”

  規劃預測2010年廣州市域總人口1225萬,城鎮人口1040萬,其中市轄十區總人口1035萬,城鎮人口920萬。市轄十區人口分布:2010年中心組團總人口680萬,其中城鎮人口628萬;番禺、花都組團總人口355萬,其中城鎮人口292萬。

  規劃2010年市轄十區城鎮建設用地總量為78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組團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549平方公里(含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用地28.9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為87.42平方米。番禺、花都組團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36平方公里。

  規劃建立由都會區、片區中心、中心鎮、一般鎮構成的市域城鎮體系,形成以都會區為中心,以高、快速路網與軌道交通體系為依托,各級城鎮輻射范圍合理、空間分布均衡的大中小城鎮相結合的多層次、星座式市域城鄉布局結構。

  規劃確定城市空間發展的基本策略為:“南拓、北優、東進、西聯”,南部、東部為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為基礎,主要沿珠江水系發展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型城市結構。確立珠江作為城市空間景觀發展的紐帶。沿珠江前后航道發展帶、沙灣水道發展帶、蕉門水道發展帶,與廣州傳統城市中軸線、新城市中軸線以及沿軌道交通用地發展軸交匯,共同形成多中心網絡型發展形態。

  規劃確定中心組團的發展性質為“廣州市域金融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核心區,將繼續擔負廣州傳統城市中心的功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策略為依據“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發展戰略,調整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促進產業化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健康增長,保持社會穩定。

  規劃確定番禺組團的發展性質為“廣州市21世紀的重點發展地區,沿南拓軸將建設成為基于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服務于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教育中心;集以控制、管理、服務等新型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生態型文化旅游產業、國際化商務辦公、現代物流、居住于一體的,全面提升廣州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信息化生態型的新城市中心;區域服務業核心區、臨港產業區,將成為21世紀新的廣州市科教資訊產業中心和航運中心”;發展策略包括:(1)積極控制策略性的重點發展區,調整完善現狀建成區,保護結構性生態綠地和農業發展區;(2)城市化以村鎮經濟為主要動力,保證村鎮經濟適度發展的前提下,大力實現地區集約建設。

  規劃確定花都組團的發展定位為:“擁有強大交通樞紐功能,以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現代物流業、汽車工業、與空港聯系緊密的外向型、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為特色的,城鄉協調有序發展,功能相對獨立完善,適合居住、創業的廣州市北部重要城市組團”;發展策略包括:(1)充分利用對外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及配套的包裝、加工、配送等產業,建設成為廣州市北部的物流中心;(2)以汽車工業、機電工業、皮革加工業、建材工業等為主導,加強與廣州中心組團及其它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系,在環境容量許可的范圍內,發展傳統工業產業;(3)依托新白云國際機場,發展與航空交通聯系緊密的外向型、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4)保持作為廣州市農業生產基地的職能,大力推進“三高”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5)在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優越的自然景觀資源和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適度發展度假型、療養型、業務型旅游業,以及少量低密度住宅區;(6)城鎮建設仍以集中發展為主,重點建設花都中心城區,同時著重發展五個重點建設區。

  5年來,現行城市總體規劃有效地指導了城市管理與建設,增強了廣州城市建設、發展的科學性,較好地發揮了總體規劃對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導和宏觀調控作用:“青山綠地、碧水蘭天”工程取得成效,生態城市格局顯現;交通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拉動空間結構拓展,國際大都市空間構架形成;產業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城市服務職能逐漸增強;歷史風貌得到有效保護,城市形象明顯提升。

  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指導作用具體體現在:

  (1)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

  (2)整合城市功能分區,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3)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建設用地供應有序進行

  (4)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初現

  (5)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形象不斷提升

  (6)推進村鎮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對照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廣州目前的城市建設和管理尚存在一些不足,進一步的改進對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區配套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組團之間聯系需要進一步加強

  (2)交通機動化帶來的壓力逐漸增大,非機動化交通通道與設施缺乏

  (3)生態廊道和非城鎮建設用地有待進一步控制

  (4)村鎮城市化需要進一步引導

  ——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保障條件及現有研究基礎

  現行總體規劃符合國家宏觀政策及廣州實際,有效地指導了廣州城市建設,但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形勢也發生了明顯改變,因此,須對未來一個時期發展的外部機會和內部支撐條件有盡可能完整地把握。

  (一)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保障條件

  2005年廣州市市域現狀人口規模是1107萬人,《廣州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預測2010年廣州市域人口規模1225萬。根據上述分析,廣州市土地資源承載人口規模1500-1800萬人,生態綠地承載人口規模2490萬人,水資源雖然缺乏,但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可承載人口規模1400萬人,廣州市環境承載能力仍有發展空間。

  總體講,廣州市地質狀況良好,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等承載能力基本能滿足發展需求,但是能源基本主要依賴國內外市場,能源安全存在隱患;水資源面臨均衡性和水質性缺水的危機等。基礎設施方面,供電設施相對滯后,供水設施基本充足,能源設施基本滿足需求但是儲備不足,防洪防災基礎設施標準提高但是體系未完善,缺乏統籌。

  因此,未來廣州應該穩抓節能降耗,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降低能耗就是提升競爭力。首先保證水資源的供應,不斷挖掘水資源內部潛力以及適當從外部調水的努力;再次集約利用土地,保護生態環境;然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加強電網建設,進一步緩解電力供需矛盾;建立能源儲備體系,應對突發事件;進一步理順和明確整體防洪防災戰略。

  (二)現有研究基礎

  伴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新的城市問題和現象不斷涌現。因此,針對這些新的問題和現象,廣州在現行總體規劃實施過程中,有計劃、持續性地開展了大量研究。有些研究是問題導向型的,有些是實施型的,也有些是前瞻型、戰略型的,大量研究成果為新一輪廣州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提供了充足的技術儲備。

  1.建立了科學有效的規劃實施體系

  廣州已建立了科學有效的規劃實施體系。建立了“一張圖,一張網”規劃信息管理平臺,建立了由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專項規劃構成的逐級深入細化的規劃編制與實施程序,公眾參與的方式也在不斷完善。合理有效的規劃體系是編制新一輪廣州城市總體規劃的制度保障。

  2.宏觀發展戰略方面的規劃研究

  已經開展的宏觀戰略層面的研究項目包括:廣州市域城鄉發展規劃研究;廣州市城市經濟與城市經營發展戰略研究;廣州都市區在區域國際分工的戰略定位與選擇;廣州市現代化、國際化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廣佛都市圈發展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廣州與周邊地區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推進廣州都市區與大珠三角城市群協調發展研究;廣州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等。上述研究項目中約70%已進行了專家評審。

  3.居住、工業等用地方面的專項研究

  為了具體落實“五個統籌”,也為了應對廣州在城市空間拓展、功能布局上面對的挑戰,廣州市先后組織編制了居住用地專項規劃、工業用地專項規劃、城市公共中心專項規劃等,對用地需求、布局戰略進行了先導性研究,可直接作為新一輪廣州城市總體規劃的專項研究課題,進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此外,廣州市還組織編制了廣州市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廣州市十區肉菜市場、農貿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規劃等與城市用地相關的規劃項目。

  4.基礎設施專項規劃

  基礎設施專項建設規劃是廣州市政、交通、建設、水利、農林、環衛、環保等部門參與城市規劃、落實部門用地需要的重要手段,其規劃成果絕大部分已被納入《廣州市分區規劃及控制性規劃導則》中,包括廣州市域高等級路網規劃;廣州市中心城區河涌水系規劃;廣州市消防專項規劃;廣州市原八區公共加油(氣)站布局專項規劃;廣州市人防專項總體規劃;廣州市原八區河涌水系規劃深化——藍線控制規劃;廣州市地面高程規劃;開發區電力專項規劃;廣州市番禺區通信管道網專項規劃;廣州市環衛專項總體規劃;廣州市衛生設施專項總體規劃等。

  5.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廣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5-2020)》(包括市、區、鎮三級)已于2005年開展前期編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專項研究和規劃大綱等部分成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給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號)的規定,在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的同時,要同步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前期研究工作。可以預見廣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成果能夠與新一輪廣州城市總體規劃實現同步編制,互相協調。

  大量的前期研究為新一輪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供利用的基礎研究資料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了上一輪,使新總體規劃在研究思路和技術創新方面有了更深厚的技術依托。

[NextPage]

  ——對城市目標、性質與空間發展戰略的思考

  (一)城市發展目標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把廣州建設成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戰略目標。

  2010-2020年,為了實現廣州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們提出城市規劃目標為:建設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廣州——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文化昌盛、風貌獨特。

  ——經濟高效

  綜合經濟實力在國內城市中名列前茅,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及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得到顯著提高。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2萬美元。

  ——社會和諧

  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城鄉人口充分就業;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確保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社會安全和城市形象明顯改善,營造治安良好、安定文明、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以中心鎮帶動外圍地區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基層組織體系不斷完善,城鄉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環境友好

  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環境優美,嶺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備、“適宜創業發展和適宜生活居住”的“生態型山水城市”。到2020年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達15平方米,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

  ——資源節約

  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節地、節水、節能,高效利用資源,實現單位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的顯著下降,提高政府投資的總體效率。2020年,單位GDP能耗將在2010年0.62噸標煤/萬元的基礎上,明顯下降。

  ——文化昌盛

  尊重歷史文化遺產、繼承并發揚光大嶺南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發展現代化文化體育設施和先進文化作品,形成高品位的都市文化形象,成為古今相承、中西融匯的文化名城。

  ——風貌獨特

  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深入研究傳統風貌保護和城市特色創造,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綜合考慮自然、人文和居民需要,規劃城市空間環境,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

  (二)城市定位與城市性質

  1.城市性質

  國際城市(國家級中心城市)、中國南方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省會。

  ——國際城市(國家級中心城市)

  面向國際是國家對廣州發展的要求,極為出色的總體水平、世界領先的活動中心、裝備精良的基礎設施是成為國際城市的必要條件。通過積極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重視金融、自主創新、社會和諧、土地使用等城市成長的關鍵方面,加強高端產業環節等核心功能的發展,建設城鄉一體的和諧氛圍和安全健康的宜居環境,不斷強化廣州經濟、社會、文化、對外交往的中心功能,最終成就國際城市的聲名。

  ——中國南方的經濟中心

  營造良好營商和創業環境,集約、節約發展。繼續保持并強化商貿業、會展業,重點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性制造業為主的先進制造業、金融和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科技創新功能和物流業,成為區域制造業中心、商貿流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爭取成為亞洲乃至于世界的金融、貿易、管理等中心。通過產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建成南方適宜創業和就業的中心。

  ——文化中心

  傳承與弘揚嶺南文化精華,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利用華南地區教育優勢建設科研教育基地,提高市民文化素質,形成創新中心,發展動漫、影視、音像等產業;借助2010年亞運會在廣州舉辦時機,完善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華南體育中心。

  國際航運中心:繼續完善機場、港口和鐵路樞紐,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交通銜接,建設南中國交通樞紐和國際航運中心。加快新白云國際機場建設,形成亞太地區航空樞紐和國際空港;建成南沙港區,把廣州港建成世界第五大海港。依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強大的制造業,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將廣州建成中國南方國際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

  ——對外交往中心

  利用省會城市優勢,強化南方領事館集聚地職能,成為我國重要外交中心;利用強大的商貿傳統和廣交會的國際影響積極發展貿易、會展業,成為中國會展中心、對外經貿和文化交流中心。

  ——生態城市

  維護生態格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環境,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環境優美,嶺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備的現代化生態型山水城市。堅持以人為本,城鄉一體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構筑治安良好、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通過生態、和諧環境的建設,形成適宜居住的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

  (三)空間發展戰略:從“拓展”到“優化與提升”

  1.現階段的空間發展戰略

  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現階段(-2010)的空間發展戰略是:“南拓、北優、東進、西聯”,通過拓展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長遠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為基礎,沿珠江水系發展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型城市結構。

  在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2010年廣州市將通過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城鄉生態環境、拓展并優化空間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區、南沙副城區、花都副城區、蘿崗副城區、荔城組團、街口組團組成的“一主三副兩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同時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優化功能分區,使城市作為經濟中心、國際都會、創業之都、文化名城、生態城市的主要功能得以強化。

  2.面向2020年,實現空間發展戰略的轉移

  2010-2020年,為了實現把廣州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戰略目標,我們設想城市規劃的目標為:建設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廣州——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文化昌盛、風貌獨特。空間發展將實現從以“南拓、東進”為主的拓展戰略向強調“優化與提升”的品質戰略轉移…

  更新舊城、建設社區,——優化城市生活空間;

  充實新城、完善結構,——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保護名城、功能升級,——優化城市職能;

  提升:

  協調區域、統籌城鄉,——提升城市定位和影響力;

  暢順交通、完善市政,——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

  維育生態、治理污染,——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優化”戰略包括:城市職能的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城市生活空間的優化。

  ——城市職能的優化

  優化城市職能的重點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實現對廣州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有序利用。通過保護廣州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推動廣州市城市文化建設和社會綜合發展,展現“嶺南古郡”風貌。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競爭力,完善廣州的國際化、現代化服務功能。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貿金融區、會展商務區、商業服務區、文教體育區。針對市民生活中需求的看病、上學、養老等問題,完善和提升市、區、社區各級配套服務設施網絡及功能。

  ——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重點包括充實新城、完善結構。

  到2010年,廣州的新城建設將初具規模,中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琶洲地區初步完成中心城區公共服務功能的疏解和城市新中心區功能的建立;南部大學城小谷圍島及南岸地區、廣州新城、南沙中心區等主要節點規模逐漸擴大;北部生態保護成效顯著,從化溫泉地區發展迅速;東部以蘿崗區為依托,沿黃埔—增城—東莞方向拓展的發展帶形成;西部與廣州周邊城市聯動協調,金沙洲居住新城、鐘村-大石新城建設基本完成。2020年,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重點將由新城拓展轉向新區配套建設的完善。

  ——城市生活空間的優化

  優化城市生活空間重點是改造舊城、構建和諧社區。

  舊城改造:在舊城區發展現代服務業,與之配套的是要改善舊城環境、優化交通、升級市政、完善公共服務,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時把改造與保護老城區歷史文化風貌結合起來,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廣州把中心城區定位于“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商業、金融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核心區域,并以此引領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心城區的魅力是其強大的服務功能。老廣州的商業服務業對應的是傳統工業,提供的多是購物中心、餐館、旅社之類的服務。隨著現代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的興起,資金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海內外經濟機構成為中心城區的重要服務對象。它需要的是金融、信息、會展、物流、保險、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同時又理當保留千年古城的文化韻味。

  構建和諧社區:在2010年前完成危破房改造任務的基礎上,加強新社區建設,提升社區管理水平。新社區建設的重點是完善社區居委會、活動中心、學校等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并通過金沙洲新社區建設的試點,探索新的社區管理模式。

  “提升”戰略包括城市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

  ——城市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

  提升城市定位和影響力的重點包括協調區域、統籌城鄉。

  協調區域:落實《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規劃》,與周邊城市尤其是與佛山、東莞等城市的協調,加強城市協調區域內城鎮產業發展、職能分工,城鎮建設用地,城際間的高等級公路、軌道交通的建設,區域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區域綠地系統等問題。

  統籌城鄉:以中心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為核心,充分發揮以城帶鄉、城市支持農村的作用,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提高農業人口素質,加快農村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的步伐,促進以都會區為中心,各級城鎮輻射范圍合理、空間分布均衡的市域城鄉布局結構,并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協調。

  ——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

  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的重點是順暢交通、完善市政

  綜合交通方面,繼續完善以機場、港口、鐵路龍頭,以公路為基礎的現代化對外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強化廣州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物流、客流中心的地位;完善“雙快體系”(快速軌道交通、高快速路交通)、“雙化體系”(公共交通一體化、區域交通一體化)的交通發展戰略,優化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支線、其他交通方式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進一步強化公共交通在城市客運交通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優化我市對外交通與市內交通,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銜接。

  完善市政:加強供水、污水處理、電力、燃氣、防災、環衛、供熱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提升市政公用設施服務水平。

  ——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

  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重點包括維育生態、治理污染。

  圍繞建設生態廣州的總體目標,開展青山綠地、碧水藍天及市容美化等生態維育工程,構建合理的“藍脈綠網”生態格局,實現區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保障廣州城市發展的生態安全。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控制污染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十一五”期末明顯降低;危險廢物及放射性廢源、廢物得到安全處置。建立功能強大的環境監控指揮體系,環境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市民的環境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社會監督機制基本建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

  繼續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城郊林業生態、構建城區生態廊道、推進城區園林綠化。治理水環境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噪聲污染。

[NextPage]

  (四)空間布局原則

  綜合考慮2020年廣州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城市規劃目標和空間發展戰略,確定面向2020年的城市空間布局原則為:以人為本、區域協調、城鄉統籌、適度開發、集約建設。

  ——以人為本

  全面建設以人為本的新城市,空間布局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通過空間資源的分配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城市建設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區域協調

  貫徹科學發展觀,注重基礎設施、公共設施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與區域其它城市間的統籌協調,做到設施共建共享,區域生態共同保育。

  未來珠三角地區將發展成為網絡狀的城鎮體系,廣州在這一體系中處于發展的核心位置,是珠三角發展的脊梁頂端,是維系和輻射泛珠三角的核心節點,更是珠三角進入國內的橋頭堡。因此,廣州未來的空間布局將需要考慮區域的合作發展,包括與周邊城市的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等的協調,也包括與周邊省市的協調和輻射。

  生態環境方面,重點是落實和保障珠三角區域綠地格局,形成“一環、一帶、三核、網狀廊道”的框架。廣州重點維護北部陸域結構性生態控制區、珠江口河口海域結構性生態控制區、白云山-帽峰山等山體組成的區域生態綠核、東江獅子洋水道及沿岸為區域性生態主廊道,以及兩條區域性生態次廊道。

  區域基礎設施方面重點是加強珠三角機場、港口的聯系與協作;對外與廣西、湖南、江西等泛珠地區跨省道路的連接;以及珠三角內部城際軌道、公路等設施建設與管理的協作,實現粵港澳交通一體化。

  區域市政設施方面的重點是水資源和污水處理的協調,上游地區城鎮和產業布局,應避免造成下游地區的環境污染。廣州要從東江、西江和北江調水,應保護東平水道等上游水體的水質安全,保障廣州供水。廣佛毗鄰地區的城鎮之間,宜共建污水處理設施,集中污水處理。

  ——城鄉統籌

  針對廣州高度城市化的實際,應注重城鄉一體規劃,通過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著重要建設好新農村建設,在規劃的指導下,統籌來自各政府部門的公共資金,解決當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嚴重短缺的問題,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類隱患,保護農村居民點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

  ——完善結構

  面向2010-2020年,經濟目標實現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翻的目標,人口保持繼續增長的態勢,要求我們繼續加快城市建設,完善城市設施和空間結構。

  ——集約建設

  考慮資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注重適度開發和強調存量挖潛。通過集約發展的形式和建立資源能源節約型生態經濟體系,在保證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維護生態環境的安全。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看| 全彩调教侵犯h本子全彩网站mj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舔|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午夜三级黄色片|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浮力影院第一页|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男人j桶进女人j的视频| 杨晨晨被老师掀裙子露内内| 无遮挡a级毛片免费看|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19禁免费观看|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a在线观看欧美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无遮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午夜视频免费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未发育孩交videossex| 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