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大橋設計者:索道是重慶獨有景觀 橋應與其共融
admin
2011-03-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隨著重慶橋越來越多,兩江索道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網友認為作為重慶城市記憶,應該保留。對此,兩江大橋設計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鄧文中和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院長蔣樹屏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兩江索道是重慶獨有的交通景觀,也是重慶建設進程中的積淀。
隨著重慶橋越來越多,兩江索道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網友認為作為重慶城市記憶,應該保留。對此,兩江大橋設計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鄧文中和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院長蔣樹屏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兩江索道是重慶獨有的交通景觀,也是重慶建設進程中的積淀。
兩江索道曾經在重慶交通上發揮過重要作用,但由于千廝門大橋和東水門大橋(兩江大橋)的建設,有消息稱,兩江索道因發揮運輸作用不大,需要遷建。對于在長江、嘉陵江上往來了20余載、搭乘了無數江對岸乘客的兩江索道,重慶人有著特殊的感情。據華龍網調查,超過90%的網友反對拆除索道。
橋梁 需與地方文化融合
對此,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兩江大橋的設計者鄧文中今日在第十一屆中國科技年會專訪訪談時表示,橋梁是城市的一部分,橋梁工程師設計的時候不能只看橋,要配合城市,配合周邊的環境。一個橋一定要安全、實用、經濟、美觀。橋梁工程師應學習美學,因為修橋把整個城市破壞掉是一個很大的罪過。
在鄧文中的設計理念中認為,設計和建設橋梁有4種境界,即能、會、美、雅。從效果來看,美和雅是較高境界,后者則是橋梁最高層次。
“在我到過的城市中,重慶的橋無疑是最美的”,鄧文中說,對重慶而言,橋梁建設還有極大發展空間,‘雅’應成為重慶橋梁追求的目標。
何為雅?鄧文中解釋:“需要與地方文化相融合,體現城市的性格特質與文化精神,切忌成為純粹的鋼筋水泥產物。”他透露,未來的千廝門大橋與東水門大橋便突出了這個要求。
索道 重慶人精神寄托
兩江大橋設計單位之一的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院長蔣樹屏也認為,嘉陵江索道是全國首座用于客運的索道,在國際上也少見。它是重慶建設進程中的一種沉淀,也是大部分重慶人精神上的一種寄托。
蔣樹屏表示,但隨著交通的發展,更需要路橋來溝通南北,因此要修建兩江大橋,對此,相信網民也不會反對。由于渝中區建筑物密集,在此過程中,大橋在線路上會出現下穿建筑物的情況,相信專家和設計單位能處理好歷史和現代交融的問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