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百歲紅樓獲億元巨資修復
admin
2011-03-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據《東方早報》報道,中山東二路、新永安路交會處,一座清水紅磚的小紅樓赫然露出真容外墻清一色紅磚勾縫,綠、黃雙色古銅大門,二層以上寬敞通透的連廊東向黃浦江。這就是著名的太古洋行辦公大樓,如今,百年老樓逐漸煥然一新。
據《東方早報》報道,中山東二路、新永安路交會處,一座清水紅磚的小紅樓赫然露出真容外墻清一色紅磚勾縫,綠、黃雙色古銅大門,二層以上寬敞通透的連廊東向黃浦江。這就是著名的太古洋行辦公大樓,如今,百年老樓逐漸煥然一新。
有著百年歷史的太古洋行辦公大樓舊址此前因年久失修而斑駁陳舊、傷病累累。記者昨天獲悉,這幢“傷病”中的大樓,正由一家外資公司投資1億多元復古修復,目前已近完工,將成為外灘沿線又一個集珠寶、名表、中高檔餐飲及零售等元素的時尚新地標。
曾經是輪船公司辦公樓
太古洋行辦公大樓舊址位于中山東二路22號,20世紀初由太古洋行在外灘投資興建,新瑞和洋行設計,1906年竣工。最初建成的太古洋行辦公大樓只是一幢面向黃浦江的四層外廊式建筑,具有折中主義風格。
大約1930年代前后,太古洋行又在老大樓緊鄰的西邊南北兩側各蓋起一幢大樓,作為其下屬太古輪船公司的倉庫,倉庫大樓的南側建了一條長長的外向臺階,記者看到,臺階還原樣保存著,階梯非常密,每級臺階高不超過10厘米。據說,這種特別的臺階是為當年的碼頭工人運輸包裹進倉庫而特意建造的。
記者從一張上海檔案館保存的圖片上看到,太古輪船公司的遠洋運輸船只就停靠在黃浦江的碼頭,碼頭工人們在輪船與中山東二路之間的江面上搭起幾扇跳板,將一箱箱重重的包裹從船上背下來,走過跳板,又越過其時還不算很寬的中山東二路,沿著特建的臺階將貨物搬運到倉庫。
紅樓一度變“白樓”
1949年后,太古洋行大樓收歸國有,劃歸豐華圓珠筆廠使用,故又有人稱“豐華大樓”。其后,又有上海工業集團、儀電集團、輕工集團和新黃浦集團紛紛進駐。
2004年,這幢百年老樓被黃浦區公布為區級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05年,又經上海市政府公示為上海市第四批三類優秀歷史建筑。
最近二三十年間,太古洋行大樓遭遇了一次面目全非的“整形”,還忍受著長時間的“病痛”折磨。
1986年,太古洋行大樓其時的產權單位因使用的需要,對大樓進行了改造,東面的主樓在原有的四層上加了一層,更要命的是,整個大樓的外立面也被改造,原來的清水紅磚全部被遮蓋,涂上了一層灰白色的仿石涂料噴漆。原來的小紅樓仿佛一夜之間從外灘“消逝”了。
近幾年,太古洋行大樓由于年久失修,又頻頻遭遇“病痛”之苦內、外立面的粉刷層普遍出現脫落現象,東面主樓的四層樓頂出現滲漏,部分墻體出現裂縫。黃浦區文化局分管文物保護的李名駿科長無奈地說,由于產權復雜,一直沒有一家公司出面投資維修,一直持續到2009年。將成外灘時尚地標。
2009年9月,在黃浦區文化局等部門的協調下,來自香港的圣邦(上海)事業發展有限公司租下太古洋行舊址大樓,開始投巨資進行復原、裝修。
“我們最初準備投入1500萬元,主要對外立面進行改造,鏟除白色涂層,恢復原來的清水紅磚本色,并對大樓內部進行適當裝修。”圣邦(上海)總經理李玉麟說,他們聘請上海著名文物維修專家設計方案,并報請市文物局地面文物處批準,然后才動工修復,“沒想到古建筑復原工程耗資太大,1500萬元的預算遠遠不夠,到目前,我們的投入已經超過1億元。”
目前,太古洋行舊址大樓修復工程已近尾聲,預計四五月將完工。記者了解到,經復原、裝修改造的太古洋行大樓將成為外灘沿線又一個時尚新地標,這里將進駐珠寶、名表、高檔手工制品,以及中高檔餐廳等高端零售、餐飲服務業。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