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綿陽城市一角
去年,綿陽城鎮人口達到108萬人,成為四川省第二個百萬人口特大城市。據了解,《綿陽城市總體規劃成果調整方案(2010—2020)》已被國務院正式批復,也是四川省目前除成都市外唯一獲批復的百萬人口特大城市總體規劃。
2020年,綿陽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1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3平方米。成德綿“同城”給力,西部第一大城市群崛起。同時,綿陽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給城市承載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帶來了挑戰性考驗,綿陽準備好了嗎?
關鍵詞 人口
建市二十五年:綿陽城區人口增長4倍成百萬人口特大城市
“不會吧?綿陽建市才25年時間,城鎮人口居然從20多萬人,一躍邁入百萬人口特大城市,真不敢相信,難怪城市越來越擁堵哦!”當教高中語文的張老師,在聽到綿陽邁入百萬人口大城市后,首先表現出來的是驚訝。
“中國根據市區非農業人口的數量把城市分為四等:人口少于20萬的為小城市,20萬至50萬人口的為中等城市,50萬人口以上的為大城市,其中又把人口達100萬以上的大城市稱為特大型城市。”當記者給他拿出這組數據,張老師這才相信這一事實。
綿陽是怎樣躍入百萬人口特大城市的呢?如今,只要去過綿陽的人,站在富樂山、西山子云亭看看綿陽城區便知道,涪江、安昌河、芙蓉溪把綿陽城區分割開來,但10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筑,讓你不相信這個“100萬”人口數字都不行。
1985年,綿陽撤地區建市后,歷屆市委、市政府經過多年努力,在三江六岸修堤建橋,在三江下游筑壩蓄水達15平方公里,這樣就形成了綿陽“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山水園林城市風格。
“良禽擇木而居”,伴隨著綿陽科技城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和山水園林城市的獨特魅力,來綿陽創業、居住、上學的人口日益劇增,從而實現了從1985年建市僅有20多萬城市人口的縣城規模,到2000年60多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四川第二大城市、再到2010年108萬人“百萬”人口大城市的四級跳躍。
關鍵詞 規劃
人口急劇增長:考驗綿陽承載能力被迫修改城市規劃
“城市人口急劇增加,2020綿陽城市人口100萬人,城市規劃區117平方公里,綿陽城市總體規劃必須修改!”2009年底,綿陽城市人口突破90萬人,綿陽負責城市規劃的黨政部門領導、專家看到這一現狀后,心如明鏡。他們分析,隨著越來越快的城市化進程,未來10年,綿陽城市人口將達到150萬,城市建設面積將達到150平方公里。
心動不如行動。于是早在1年前,綿陽市就請來了中規院、中國宏觀院等大院大所鼎力幫助,完成了綿陽城市2010-2020年總體規劃。
在這個規劃中,本著“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指導思想,綿陽城市區域將以主城為中心,形成以西邊高新區、北面科創區、南郊經開區、東面游仙區為分中心的組團式依山傍水城市格局。產業發展規劃出以科技城為核心,以四門連縣大道為經濟走廊的“一核四帶”空間布局。
以暢通一環路,建設二環路、繞城高速路和連接內外路舒展城市骨架。
形成了產業發展、商貿物流、居住休閑、生態綠化等功能分區合理布局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大城市建設體系。
關鍵詞 布局
城區重新布局:拓展新區疏解舊城優化交通提升中心
根據國務院正式批復的《綿陽城市總體規劃成果調整方案(2010—2020)》來看,綿陽中心城區空間發展策略是根據綿陽災后重建特殊性和城市經濟發展新形勢而確定城市規模: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1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3平方米。
在中心城區用地布局空間發展策略上,主要將拓展新區、疏解舊城、優化交通、提升中心、控制生態。
拓展新區:重點發展園藝、高新區和塘汛地區,啟動南部新皂工業組團和西部循環經濟園及河北(平武)工業園建設。
疏解舊城:舊城區疏解功能、降低人口密度。
優化交通:理順中心城區路網系統,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層次分明、銜接順暢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提升中心:建設行政中心、商務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會展中心、物流中心,職教中心,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
控制生態:劃定城市生態保護區,保護城市組團間隔離綠地和與城市密切聯系的山水地帶,控制城市空間結構。
據悉,綿陽城市歷史時期一直沿涪江和安昌河兩岸發展,在1996版規劃引導下,城市開始向園藝臺地發展。
關鍵詞 組團
城市具體構成:十一個“組團”構成綿陽中心城區
依托綿陽城區四山環抱、三江匯流的自然山水格局,規劃形成山水間隔、指狀生長的多組團空間布局結構。
根據自然山水及道路等要素劃分,將中心城區分為中心區、園藝、高新區、塘汛、游仙、科學城、松埡、青義、小枧、循環經濟園和磨家共十一個組團。
中心區:城市綜合性服務中心。躍進路周邊改造成為以商務、文化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南河路至臨園路為商貿服務業中心;御營壩、高水地區以居住和商貿為主要功能;花園路一帶以交通、商貿、居住為主要功能。
園藝組團:依托科創園,形成以科技研發、行政辦公、文化和居住為主導的城市新區。接受舊城疏散的行政辦公和居住功能,向外調整區內工業生產功能。片區中心規劃形成城市分中心,承擔市級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及綜合服務等功能。
高新區組團:承擔高新技術產業研發、生產、物流和居住功能。布局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及行政管理、技術研發等功能。更新改造永興片區中心,提升城市形象,沿飛云大道打造城市西部門戶,形成西部城市副中心,主要承擔城市西部商業中心、市
級體育中心、區域性商貿中心和現代制造業中心等功能。新皂布置軍轉民工業園和城市物流中心。
塘汛組團:綿興路以西主要布局工業,東部濱水地帶主要發展居住,中部形成城市分中心,承擔科技會展中心、城市南部體育中心、商業中心等功能。
游仙組團:富樂山與芙蓉溪沿岸為休閑旅游基地,承擔市級休閑旅游服務功能;游仙試驗區集中布置工業用地;沿一環路、芙蓉溪形成以生活服務、休閑娛樂為主導的組團中心。
科學城組團:以國防科技研發為主導的城市組團。
松埡組團:依托農科區,形成以農業研發、科技創新型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城市組團,完善科技城產業功能。
青義組團:教育科研和居住組團。
小枧組團:居住和休閑度假組團。
循環經濟園組團:高新區拓展區,建設成以抗震減災和循環經濟為主題,以工業和居住為主導的新城市組團,吸引西部受災企業集聚。
磨家組團:在循環經濟園南部與平武共同建設河北(平武)工業園,嘗試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在河邊鄉東部建設通信產業集中發展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