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月28晚7點32分,隨著最后一班載客的索道,由江北嘴駛向滄白路,29歲零兩個月的嘉陵江索道,和我們的城市告別。當天,1.2萬人帶著對嘉陵江索道的記憶、懷念、體驗……各種心情,來到江北嘴和滄白路,買上一張票,從此岸駛向彼岸,用這種方式和這位老朋友說再見。
坐索道——排隊一個半小時(這景象黃花園大橋通車前才有過)
2月28日下午3時20分,記者來到滄白路63號的嘉陵江索道。
買票坐索道的人不少。索道購票處,人們排成長隊,原本就不寬敞的大門被擠得水泄不通,人流一直延伸到了大門外的公路旁。買完票后等待登索道,仍需排隊。索道始發點位于4樓,等候的乘客從4樓蜿蜒而下,一直到底樓入口的壩子。粗略統計,足有200多人。交巡警和協勤也來維持秩序。入口周圍的建筑物,不少已涂上紅色的“拆”字。
由于索道轎廂一趟只能裝28人,人流只能緩慢前進。記者排隊買票,花了一個半小時,才終于站到了盼望已久的索道轎廂里。曾經家住九尺坎的市民王國民說,他記得,這樣繁華的場景,還是在黃花園大橋通車以前才有過,索道剛運行時,排隊才會這么長。
開索道——收班再延一小時(不會讓乘客留下任何遺憾)
按照正常工作時間,嘉陵江索道每天上午10點開班,晚6點收班。上周末,由于很多市民通過微博得知索道要拆的消息,索道公司將收班時間延遲到了6點半。
2月28日,由于乘客增多,索道公司直到晚7點32分,才把最后一廂乘客送走。“我們不會讓乘客留下任何遺憾,一定要讓他們坐上。”索道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晚7點32分,當最后一班乘客送走后,索道公司工作人員唐師傅,把人行通道鎖了起來。7點37分,索道公司工作人員坐最后一班索道離開。之后,唐師傅將嘉陵江索道的大門緊緊地鎖了起來。
愛索道——留下一面懷念墻(江邊長大,怎能對索道沒感情)
據索道公司統計,昨天,嘉陵江索道共迎客1.2萬人次,這個數量雖不及索道剛開通時的高峰值,卻是最近十多年來的歷史新高。坐索道的乘客,多數都是帶著對索道的特殊感情來的。在嘉陵江索道滄白路站臺三樓的一面墻上,很多乘客用貼紙寫上自己對索道的懷念,然后一張一張地貼上墻。
“我和老羅曾經要留下你,無奈今天你要走了。”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無奈。”
“你拆,或者不拆,都在那里,在重慶人的心里。”
……
家住謝家灣文化七村24棟5單元的市民龍小玉說,她和很多朋友一樣,都是請假出來坐嘉陵江索道,“生在江邊,長在江邊的人,怎么能對索道沒有感情呢?”用這樣特殊的方式,與嘉陵江索道說再見,雖然傷感,卻值得留戀。市客運索道公司介紹,嘉陵江索道今起停運,將著手準備拆除。
建議——修交通歷史博物館
對于嘉陵江索道是否異地重建,市索道公司表態,目前正在制定相關方案,是否復建尚無定論。昨天,作為一直呼吁保留嘉陵江索道的市民代表,重慶大學教授蒲勇健建議,在嘉陵江索道拆除后,保留部分設備并修建博物館進行妥善保存。蒲教授表示,可以建一個博物館,把老重慶的東西、影像、照片等資料收集起來,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這些曾經的記憶。還有市民建議,修建交通歷史博物館,把告別城市舞臺的電車、纜車、車渡等都納入其中,供大家追尋山城的回憶。
留紀念 不坐索道也買票
30多歲的市民陳可雄先生,自小就是在江北城的上橫街長大。陳先生說,索道開通前,江北到解放碑,只能坐過河船,但過河船有很多問題,那時重慶多霧,一到霧天,輪船就不能過河,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對岸。索道開通后,改變了天氣對交通的阻礙,“那個時候,每個周末都要去解放碑,雖然當時的船票價格才4分錢,而索道票價就要1角,但是,當時的人們都愿意選擇乘坐索道,幾分鐘一過去,就到了解放碑,不用再爬坡上坎那么辛苦。”
才接觸 沒想到就說再見
在西南政法大學刑偵系讀大三的新疆學生羅蕎,來重慶6年了。雖然看過電影《瘋狂的石頭》,對經典的索道場景記憶猶新,他卻一次都沒有坐過索道。“我是早上看晚報,才知道索道要拆了,不知怎么地,心里很難受。”看完報紙,羅蕎從學校打車來到滄白路,他的同學也陸續趕來,“一直以為索道隨時可以坐,誰知才第一次接觸,沒想到就要說再見了。”
拿著票,同學們彼此舉起相機,相互留下紀念。
亮“寶貝” 首名乘客簽名卡
家住大渡口區翠柏路99號秋實景苑小區的艾遠興老人,是一位重慶城市記憶的收集者和守護者。昨天,76歲高齡的艾老也最后一次乘坐嘉陵江索道。他在滄白路索道站臺上久久站立,手里攥著一疊資料。不少市民停下腳步翻看資料,和他一起追尋回憶。艾老說,他家里收藏了各年代的重慶紀念品,年代最久的是清朝同治元年。和嘉陵江索道有關的資料,一是幾張老報紙,二是兩張集郵卡。“從施工開始就天天盼,可惜通車那天我在上班,沒坐成。”艾老說,在索道正式載人前,他從郵政公司買到兩張集郵卡,一張有面值1分的索道郵票,還有 紀念郵戳,另一張有手繪索道圖。他四處打聽到索道的施工單位地址,把兩張卡片寄過去,得到了3位施工負責人的親筆簽名。艾老說,其中一位是索道的首名乘客 當時的技術主管、如今國內索道建設專家龍通全。卡片上還寫下了開工和竣工日期,十分珍貴。
紀念牌 如此告別有新意
“最大牽引速度6.5米/秒”、“1980年12月15日動工、1982年1月1日通車”……這些參數是嘉陵江索道的“檔案”,昨天,它被做成18塊紅色紀念牌,被市民們帶到現場與索道做最后的告別。組織這次活動的是重慶一家網站的工作人員。昨天上午,看到報紙的新聞后,專門把嘉陵江索道的相關信息搜索出來,做成紀念牌。這一幕,被許多市民譽為告別的最好形式。
嘉陵江索道29年滄桑歷史
1980年12月15日,中國第一條城市跨江客運索道以及我國第一條自行研制的大型雙線往復式過江載人索道嘉陵江索道開工建設。
建設難度最大的是橫跨嘉陵江鋪架索道。1981年秋天,嘉陵江索道放鋼繩時,成百上千名民警現場維持秩序,兩個站點附近的居民臨時疏 散,嘉陵江斷航12小時。為避免鋼繩掉在水中無法拖起,工程方安排了七只駁殼船,每隔一段距離一只,一字形排在江面承托鋼繩。鋼繩自重15噸,加上張力, 共重75噸。江北站需要兩個分別重43噸的重錘,用來調節鋼繩的松緊和高度。
1982年1月1日,嘉陵江客運索道建成試通車。全長740米,車廂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牽引速度6.5米/秒,總投資378萬元。當年,乘坐索道票價1角,從渝中區到江北城區只要兩分半鐘。
1989年7月1日后,嘉陵江索道從重慶市輪渡公司轉交由重慶市客運索道公司管理,保持了29年安全通行紀錄。據統計,29年來,嘉陵江索道載客量已突破1億人次,最高峰每天運載量達到2.54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