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新城市計劃 買車但不用車
admin
2011-02-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這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方面是,中國人越來越富裕,希望擁有自己的汽車。但這并不是什么值得慶賀的事情,至少對中國的市長們來說。事實上,各個城市正努力將開車人從他們熠熠生輝的新車中拽出來,誘使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中國交通部提出的發展規劃稱,到2015年,平均而言,大城市中三分之一通勤者應該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現在這一比例是五分之一。
《紐約時報》網站2月9日報道 原題:中國的新城市(北京)計劃:買車但不用車
這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方面是,中國人越來越富裕,希望擁有自己的汽車。但這并不是什么值得慶賀的事情,至少對中國的市長們來說。事實上,各個城市正努力將開車人從他們熠熠生輝的新車中拽出來,誘使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中國交通部提出的發展規劃稱,到2015年,平均而言,大城市中三分之一通勤者應該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現在這一比例是五分之一。
這一問題在官方的工作日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因為道路上私家車的大量增加使城市變得異常擁堵。而且,空氣污染也在惡化。雖然排放標準提高,但更多汽車上路在導致酸雨和霧霾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國的城市規劃者試圖盡量減輕這些問題。在過去數年中,他們增加公交車數量,擴大城市鐵路網絡,并提出公交車專用道路等解決辦法,以此說服開車人放下汽車鑰匙。
這的確讓一些中國人選擇不開車了。29歲的車立青(音)是美國一家制藥公司在北京的銷售員。他3年前買了一輛車,但很少開車上班。車立青說:“坐地鐵很方便,不用擔心堵車。”但他又說,現在他擔心的是,能不能擠進越來越擁擠的車廂。
近年來,每年都有大約1300萬人涌入城市,快速增加的通勤需要使得任何讓使用公交工具成為一種舒適體驗的努力都落了空。例如,在中國首都,在身穿黃色制服的工作人員用戴著白手套的手將最后幾個乘客推進車廂前,地鐵門在高峰時段是關不上的。
然而,上述種種措施可能并不能使道路免于擁堵。
在這一問題上,北京已經改變做法。今年,北京首次對能夠登記的汽車數量規定了配額。但其他城市不太可能效仿這種做法。
全球性研究公司杰迪保爾公司分析師珍妮·顧(音)說,抑制私家車購買等于熄滅一臺經濟增長引擎。
為了在控制汽車使用的同時不讓經濟引擎熄火,一些城市的規劃者選擇了提高駕駛成本這一做法。在上海,登記一輛私家車意味著參加一次拍賣,至少要付出6000美元,以獲得一個車牌。重慶希望仿效倫敦的做法,收取擁堵費。
但是,中國的城市規劃者真正希望的是,他們的公民不需要出行,連公交車和地鐵都不需要乘坐。
哈佛大學的城市規劃專家蘇米達·斯里尼瓦桑說,改變土地使用方式也許可以解決問題。由于中國城市人口密度很大,讓寫字樓、購物中心和其他人們日常需要去的場所都靠近他們的住所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她說,這樣的話,中國人通過步行或騎自行車就能到他們想去的地方了。
中國的城市規劃者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北京天通苑就是一個例子。28歲的天通苑居民曾靜(音)說,如今,天通苑的居民可以到附近的大型超市購物,到附近一家室內冰場滑冰,在當地的3D影院觀看最新的熱門影片。
在被問到是否打算買車時,曾靜笑著答道:“是的,但我們只會在周末出去玩時開車。”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