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集美新城道路主干網下的市政共同管溝。(陳立新 攝)
▲集美新城市民中心效果圖。
▲集美新城規劃館。 (應潔 攝)
集美新城核心區效果圖。
核心提示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尤其對于新興城區來說,在前期規劃上做足功夫就顯得更為重要。早在集美新城正式“誕生”之前,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以“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要求,以及“規劃島內外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島內外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島內外一體化”的標準來規劃集美新城,并在空間布局上予以具體落實推進。未來的集美新城,將建設成為集教育科研、商務運營、生活居住、旅游休閑、交通樞紐功能為一體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為市民提供優質、便捷、低碳的生活。
以一流國際標準建設新城
2009年10月的一個下午,馬哥孛羅東方大酒店內聚集了多家國際知名設計院的代表。在市規劃局牽頭的集美新城概念性城市設計方案國際征集專家評審會上,德國歐博邁亞、美國RTKL和日本日建設計分別提交了極具競爭力的方案。三家公司從集美新城的功能定位、空間結構布局、交通組織、土地利用優化和景觀營造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思路和方案。很多超前、領先的規劃設計思路在這次會上被提出。最后,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各方案進行綜合,取各家之長,并聽取有關部門的建議,最終確定了集美新城的規劃定位——集教育科研、商務運營、生活居住、旅游休閑、交通樞紐功能為一體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依托“一灣、兩線、四片”的發展格局。廈門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一所所長、高級規劃師蘭貴盛告訴記者,集美新城的規劃早從2008年就開始著手進行,通過國內外設計方案競標的方式,對提升新城建筑景觀品質具有很大的作用。
布局“一灣、兩線、四片”
根據規劃,集美新城將形成“一灣、兩線、四片”的城市格局。一灣,指環杏林灣片區;兩線,指集美大道沿線和孫坂路沿線。集美大道沿線將布局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國貿商城、中煙研發中心、華大綜合體育館、市環境監測技術大樓、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項目。孫坂路沿線主要包括孫坂路拓寬改造、海翔大道跨線橋、英村安置房小區、兌山安置房小區、港頭農貿市場改造等。四片,指的是西亭核心區、集美文教區、廈門北站片區、園博苑片區。西亭核心區,即集美新城核心區,總用地6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7萬人,將建成以商務辦公功能為核心,集生態公園、生活居住、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城市中心區。集美文教區位于集美新城東北部,目前已有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廈門理工學院、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華廈學院工商旅游學校、廈門工學院、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等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師生總數約10萬人。廈門北站是高鐵網絡中重要的樞紐站,目前主站房已建成投入使用,各種車輛的停車場以及南廣場等一系列樞紐配套服務設施均已基本到位,片區對外交通聯系的主要道路已基本建成。片區內長途汽車客運中心、郵件處理中心、圣果院商業中心等配套服務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
園博苑片區,占地面積6.76平方公里,總投資23億元,目前正在不斷優化和完善園博苑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增加水上活動項目,建設溫泉島和五星級酒店。環杏林灣部分完成清淤600萬立方米。
高起點建設市政共同管溝
作為集美新城規劃建設“四高”標準的具體體現,以往只出現在歐洲電影里的寬敞的地下管溝,也將出現在新城核心區內。不過,這些管溝您可看不見,它們將“藏身”于新城“三橫三縱”市政道路之下。據了解,集美新城市政共同管溝總建設長度為6.66公里,呈網狀輻射整個核心區,將囊括除燃氣管外的供水管道、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廣播電視電纜、供冷輸送管、雨污水管道等各種網線,構成以共同溝為平臺的管線敷設系統,并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建成后,管線修理在管溝內就能完成,有效避免對路面的“開膛破肚”。有關專家表示,共同管溝的建設將大大提升新城市政基礎設施的整體水平。
和悅路是核心區“三橫三縱”市政道路的其中之一,也是最先開建共同管溝的路段。昨日,在和悅路的共同管溝施工現場,記者了解到,該路段的共同管溝高4米、寬4米,已基本建成600米。廈門市政建設開發總公司項目經理、工程師賴桂林告訴記者,以后管線維修、管理人員可坐電瓶車在管溝中穿梭。此外,共同管溝具有保護管線、減少道路破壞等優點,但造價十分高昂。目前,國內采取共同管溝的城市并不多見。相比于國內其他城市共同管溝模式,集美新區核心區共同管溝內空間更大,并預留足夠的后期管道擴容空間。有了共同溝以后,所有網線都走地下,未來新城核心區的天空將“一覽無余”。
打造廈門市首個低碳示范區
日前,國家住建部確定廈門市為全國建設領域首個低碳示范城市,集美新城西亭核心區則被選定為廈門最具備條件的首個低碳示范區。蘭貴盛表示,在對集美新城西亭中心區的規劃中,“低碳生態”理念得到全面凸顯。“比如,核心區中部的中央公園,原來的地形就是一個山包,我們就依勢建山體公園,不去破壞他原有的地貌。”蘭貴盛說,新城建設將尊重原有環境的生態體系,盡可能保留灣區、水體和山體等自然資源。并在中心區建構更多的生態廊道,與大的生態系統相聯系,并體現山、水、城相互交融的特色。
交通方面,將倡導低碳的公共交通,構建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車道,使新城成為綠色交通的發展典范;在基礎設施的規劃上,采用發達的軌道交通、先進的清潔能源照明、統一的地下管網管溝等高標準的綠色低碳設計;在地下空間利用上,設計使地下空間直接跟外界通風,減少空調使用;注重水資源節約,建設中水回用系統,建設市政綜合管溝,實現集約管理。西亭核心區的“低碳”示范還包括建筑物節能、城區能源中心、垃圾回收等。今后的集美新城將成為廈門人“低碳”生活的一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