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城市化”質量首都明年改造50個“城中村”
admin
2010-12-16
來源:景觀中國網
北京市城鄉接合部建設辦公室日前對外界透露,2011年京城將有50個市級重點村同時開建,建設項目近200個,其中包括基礎設施、產業項目以及回遷安置房等。
北京市城鄉接合部建設辦公室日前對外界透露,2011年京城將有50個市級重點村同時開建,建設項目近200個,其中包括基礎設施、產業項目以及回遷安置房等。
“首都打造世界城市”的消息自今年年初的北京市地方“兩會”傳出后,便成為多方熱議的話題,然而,有學者指出,防止“世界城市”成為口號還需以城市化發展質量為重,從重“規模”向重“質量”轉變。
“50個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有望提升首都城市化質量。”相關專家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強調,這無疑將成為京城提升城市化質量工作的重要補充。
“補漏”要趁早
眾所周知,北京市“不斷向周邊延伸”的發展方式被形象地比喻為“攤大餅”,由此產生的城市化質量不高的問題也引來多方詬病。
從北京市城鄉接合部建設辦公室提供的“北京市50個市級重點村的位置圖”上,記者發現50個大小不一的“城中村”分布在朝陽、通州、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昌平、房山、順義等九個城區。
與首都的發展方式被形象地比喻為“攤大餅”相對應,這些密布于首都版圖上的“城中村”則被公認為是由于“攤大餅”手段不成熟而造成的“漏洞”。
從事城市化進程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城市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高曉路對本報記者分析,“漏洞”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化進程單純追求規模化發展所致。
“由于早前相關規劃以及市場自身對資源要素的配置等原因,城市內出現所謂‘價值低洼’地區是在所難免的。”高曉路強調,“城中村”的形成源于單純追求規模化發展,填補這些“洼地”、提升地區整體價值對北京而言已刻不容緩。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秀山也對本報記者強調,改造“城中村”,填補城市價值“洼地”,將帶來包括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改善、社區管理科學化發展以及人口居住相對穩定等多項利好。
他認為,北京秉承“建設世界城市”的理念,對重點“城中村”進行改造宜早不宜遲。
“村”變“城”諸多事項需注意
孫大爺原來住在北京市朝陽區平房鄉姚家園村,該村也被納入了此次京城重點改造的“50個市級重點村”之列。他向本報記者介紹,根據相關部門的承諾,原本是村民身份的他也將隨著重點村的改造變為居民身份,同時相關回遷政策也都得到了保證和承諾。
陳秀山認為,隨著“村”變“城”進程的加快,諸如人員安置、回遷政策的落實等一系列事項需要許多部門的共同努力。
北京市規劃委副總規劃師郭援向記者介紹,重點村城市化的改造,不僅會讓環境由村變成城市,村內的村民身份也會隨之轉變成居民。為此,在改造過程中,財政、土地、規劃等方面都會推出相應政策。農民轉為居民身份后的社保等政策也都在制定中。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全面開建的50個重點村改造工程對“產業項目”做出了重點明確。陳秀山對此給出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這與以往單純解決集中居住的問題有著本質不同。
“‘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產業發展不能局限于低端產業,應該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主。”陳秀山認為,按照世界城市建設的要求,城中心地區不應該聚集較多的低端產業,而應該逐步向周邊地區轉移。
“50個重點村的改造只是起步。”陳秀山說,首都打造世界城市,路還很長。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