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認高明 廣州十年巨變折服規劃專家
admin
2010-11-22
來源:景觀中國網
“亞運會開幕式好看,一方面是構思好,更重要的是廣州建設得好!如果沒有珠江水的清澈和城市中心的靚麗,也就不可能形成這樣的構思。”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建設部原副部長趙寶江10年來親身見證廣州大變,連說6次“激動”。在19日舉行的“2010年全國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年會暨亞運會與廣州城市規劃發展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專家贊賞廣州城市發展的進度,并為“后亞運”的廣州規劃提出不少寶貴意見。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市規劃局局長王東到會,并與專家們進行了互動討論。
廣州的成就,反映了一種心態:不自認高明
[“亞運會開幕式好看,一方面是構思好,更重要的是廣州建設得好!如果沒有珠江水的清澈和城市中心的靚麗,也就不可能形成這樣的構思。”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建設部原副部長趙寶江10年來親身見證廣州大變,連說6次“激動”。在19日舉行的“2010年全國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年會暨亞運會與廣州城市規劃發展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專家贊賞廣州城市發展的進度,并為“后亞運”的廣州規劃提出不少寶貴意見。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市規劃局局長王東到會,并與專家們進行了互動討論。]
點評
十年巨變
世界文化名城特色初現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趙寶江:過去在我的印象中,或者在大多數外地人的印象中,廣州的城市面貌是比較亂的,沒有突出城市中心,但是現在確實體現出來了,廣州的變化太大了。廣州在十年間逐漸地長大了,正如汪洋書記所形容的,“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城市“十年一大變”的目標順利實現,充分體現了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建設的核心作用。廣州保存了大量的歷史文脈要素,譬如大元帥府、陳家祠、北京路等,它們與現代服務業相結合,煥發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廣州“世界文化名城”的特色已經得到了初現。廣州十年巨變,將成為中國城市化道路由“數量級增”到“質量級增”的一個里程碑。
香港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在城市當中拆墻建綠,非常漂亮,也非常難得,我看過以后深有感觸。廣州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民:2000年以前,廣州的規劃還沒有什么章法。現在,廣州的規劃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廣州的成就,其實也反映了一種心態:不是老覺得自己高明。有的城市,領導的主見太強,聽意見是流于形式的。而在廣州,領導推心置腹地聽你的意見。聽到不同意見,下次還會請你。而在有些城市,下次領導就不一定請你了。
廣州這十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從中心外延走向市域空間的統籌。廣州非常注重“大事件”對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借助“大事件”,對城市進行躍升。廣州的亞運會不僅僅是為了短暫的比賽,而是考慮到城市長遠的發展需求,抓住關鍵點,顯山露水。
美國Heller Manus事務所總裁Jeffrey:我看了荔枝灣涌,發現廣州對于高質量的城市文化保護得很好。
建言
“后亞運”
低碳出行警惕“交通病”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石楠:城市發展就是由“大事件”組成的,利用得好,是實施規劃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是規劃引領發展的重要手段。要敢想、會干。我擔心的還不是設施,而是管理手段。很多地方的政府常常把緊急狀態常態化,結果導致失敗。就像北京,把汽車單雙號限行變成常態,除了促進汽車產業外,(對解決交通堵塞)一點效果都沒有。如何對待“大事件”和政府目標,把它們和規劃目標更好地結合起來,需要仔細思考。
在北京,大量的道路資源被拿來讓位給機動車,等于滋長了小汽車的發展。要把自行車道拿回來,把停車場配置降下來。小汽車是好東西,也是壞東西,要讓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讓大家形成低碳的思維方式。在廣州,我看到新中軸線很振奮,通過規劃,做得很成功。
趙民:廣州中心城區向外圍發展,也要及早調整機制,如果在改造中心城區的城中村的同時,又在新區滋生城中村,這樣就有問題了。所以要一開始就防微杜漸,通過政策調整,預防、控制城中村。蘇州、無錫、常州在建設新區的同時,就把村莊改造好,早期花小錢,遠期省大錢。
蘇澤群:我曾經很傷自尊
“我曾經最傷自尊的一次,是負責汶川援建的時候。四川人說:‘廣州人能不能做規劃啊?’我想說的是,廣州規劃差嗎?不差啊!廣州人做的汶川規劃,用28億元寫在大地上,現在個個都說好。”蘇澤群聽完專家一席話,感慨萬千:“規劃要敢于制定‘跳起來才夠得著’的目標,我們的河涌,就是從龍須溝到清溪川的跨越。規劃要有這個膽量。”
蘇澤群很感謝專家:“廣州的民主空氣特別濃厚,迎亞運期間,我們在大罵中實現大變。批評也是一種動力,讓我們做事更加謹慎,更加全面。專家們提出建議,我非常感謝。”
“廣州規劃的特點是什么?我覺得,是戰略規劃的原則性和實施的靈活性,兩者有機結合。”蘇澤群說,要理性分析規劃,改正不好的,堅持好的。“我始終反對放開自行車,當年我從東山到長堤上班,海珠橋上黑壓壓的自行車,還是公共交通的效率高。但是從主干道公交站到小區,我就贊成搞自行車。如果主干道放開給自行車走,我們試驗過,發現會影響交通效率。以人為本,應該是以大多數人為本,要大力發展公交地鐵。”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