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溫州城區行車難、停車難的交通狀況,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亂停車、亂占道、亂穿馬路現象,則已經成為城市生活的組成部分。機動車輛遠超過道路建設的增長速度,使道路寬了,車速卻慢了,而且引發了城市環境質量惡化、老城衰落、步行者安全無保障等一系列城市問題。城市機動化快速交通正在剝奪人們在街道空間中的自由與祥和。構建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已是緩解交通困難的必由之路。
一、慢行交通模式與溫州慢行交通系統的現狀
發達國家早年同樣經歷過機動化快速發展時期,在大量興建道路仍不能有效解決交通問題后,便把目光轉向多種交通工具組合模式,即:公交車、私家車、自行車及步行的組合,力圖建立一個更為方便、快捷而又環保的交通系統。其中,以自行車和步行為主的慢行交通是這一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這個系統有助于增強城市公共空間活力,把城市開放空間歸還給公眾。而且作為一種短距離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系統具有能源消耗少、無污染等優點,有優化城市環境的積極作用。
據2008年初道路交通普查,溫州現狀人行道面積423萬平方米,占道路總面積的21.31%,非機動車道面積223.3萬平方米,占道路總面積的11.25%,慢行道面積合計為32.56%。表面上、平均地看,盡管受到機動車不斷的擠壓,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尚具有較好的通達性。實際上人行流量主要集中在舊城區、商業中心區、交通樞紐、大型公建、公園以及大型住宅區等地區,分配很不均衡;此外目前主城區已建、在建的人行過街設施(包括天橋和地道)僅有7處,專用慢行道路更嚴重缺乏。慢行交通設施的不足是交通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又據近年來調查,溫州人出行發展趨勢,呈現私家車比例較高,非機動車比例較低且逐年下降,步行比例緩慢上升,慢行交通總比例逐漸下降的特征。慢行出行模式的下降是當前溫州交通惡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不斷改善交通設施、交通管理的同時改變出行模式,是解決行路難的一個值得推行的途徑。
二、當前溫州慢行交通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1、系統性、完整性欠缺
由于短視行為,目前城市交通系統的規劃,存在著重視機動車交通,忽視非機動車交通和步行系統的傾向。特別是步行系統,僅限于在局部的點、線如步行街、人行天橋等做文章,缺乏整個步行街區的系統規劃,因此迄今僅有五馬街和濱江綠帶兩條路能滿足街區要求。此外,步行空間往往僅注重交通聯系功能的需要,忽視與周邊的公共建筑、居住空間互相依存,缺乏交通規劃與城市功能的整體性考慮。
2、道路板塊設置不合理,不能體現以人為本
機動車輛的擠占,造成部分非機動車道過窄,安全、順暢的通行要求得不到滿足。因此越來越多的路段采取行人與非機動車共一板塊的斷面形式,把非機動車搬上人行道。雖然這樣做緩解了機動車道的緊張,但帶來了混行的安全隱患。而且使步行空間更加狹窄、單調:綠化稀疏;休息場所缺乏;座椅、電話亭、環衛設施、綠化小品等人性化設計缺失;一些無障礙設施形同虛設。使步行系統僅僅是通行性的交通空間,體現不出人性關懷。
3、過街設計不合理、設施缺乏
主要交叉口存在過街人流與左轉機動車沖突。由于“車讓人”的觀念尚未建立,搶道現象嚴重,大大降低了行人過街速度和安全性;人行過街橫道設置不夠合理、要繞行,使行人亂穿馬路現象較多;人行天橋及地道設置太少,部分地段布點不甚合理,設施利用率低;一些交叉口人行過街信號設置不合理,行人無法一次過街等。
4、換乘設計不完善
步行空間體系缺乏停車設施的支撐,使得步行與其他交通方式之間的轉換相當局促,缺乏必要的緩沖。交通換乘站點附近往往形成大規模的人流聚集,而換乘站點周邊的步行系統又不完整,大量人流得不到有效、快速的疏散。換乘站點一般都設計簡陋,狹小,不能給步行者提供一個高品質的換乘空間。
5、管理混亂、占道嚴重
機動車停車設施建設遠跟不上機動車的發展需求。非機動車停車設施,由于規劃忽視配建而缺失、找不到停車架。不僅居住和工作地點的停車成問題,許多購物、娛樂等公共活動場所也未設專用停車場,造成支路、次干路非機動車道、甚至人行道都被劃為路邊停車場,導致行人、騎行者和各種車輛混行,降低了通行效率,不利于交通安全,且促使交通干道路邊違法停車現象越來越嚴重。交通管理、尤其是舊城區的交通管理,實際上處于無為狀態。除了機動車、非機動車,攤販也把營業攤位直接擺到行車道上,使通行空間像弄堂小道,車、人混雜,略一爭道,立即造成交通阻塞,往往要長時間才能疏導,行人叫苦連天。
三、構建溫州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對策和建議
在機動化社會追求“快”的同時,人們依然要求有“慢”的寧靜。 溫州應構建安全、便捷、通暢的慢行系統,提倡、引導居民短距離出行以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得非機動車方式,緩解溫州目前機動車交通擁堵狀況,形成以人為本、有溫州特色的慢行系統。在城市規劃層面上,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1、規劃慢行通廊、劃分慢行單元,構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統
一是利用山體河流、公園綠地、公共開敞空間等自然條件,規劃城市步行通廊和非機動車通廊,使之同時成為居民重要的休閑空間。重點應構筑濱江、城西、古城塘河、城市中軸“一橫三縱”慢行廊道,引導城市非機動車出行逐步由交通性的向休閑性的出行轉變。
二是按照不同功能和步行服務半徑,以快速路、主干道、鐵路以及山體與水體等為隔斷,將中心城區劃分成若干個步行單元。不同功能的單元提出不同的步行出行比例及交通實施策略,強化步行優先原則,合理疏導機動車交通,加強交通管制,緩解交通壓力,重點解決機動車停車以及公交與步行、公交與自行車接駁問題,構筑步行網絡系統。以河流、山體、鐵路、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等非機動車難以跨越的阻隔為邊界,以大型居住區或就業區為中心,按照非機動車合理出行半徑及預測計算的區內短距離出行比例,將中心城市劃分為若干個非機動車慢行區,盡可能把交通組織在分區內部,減少跨分區的遠距離交通。
2、創建友好的慢行空間
步行、非機動車行納入整體道路交通的規劃和設計,通過道路斷面、建筑后退、路邊停車等設計,平衡道路上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之間的利益;通過步行道、街道轉角、交叉口與過街等設計優化,創建友好的慢行空間;完善地面鋪裝,交通照明、標識系統,創建綠景觀、公共藝術品等步行環境;引進非機動車系統新技術;設置多樣性的道路斷面,適應不同的步行需求,體現人性關懷。
3、建設非機動車換乘樞紐
通過非機動車與軌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常規公共交通站點之間的停車換乘,即“非機動車+公交”的交通出行方式,延長非機動車的出行距離?,F狀及未來幾年內,公交車將是溫州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要對應于規劃的都市區級、中心城區級、片區級三級公交樞紐,建設四級非機動車換乘樞紐站滿足需要。
4、依法加強對非機動車停車場管理
一是制定非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規范非機動車停車經營管理,保障停車秩序。二是制定建設項目配建停車設施的標準與準則。根據交通評估,因地制宜地調整、確定適合溫州城市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配建指標。三是嚴格道路交通及非機動車停車場交通執法,加強對非機動車停車場設置和占道泊位規劃、經營許可、標志牌等的統一管理。 四是加強對非機動車停車場經營的監督檢查。規范收費標準、停車設施、停車位及經營服務行為。
解決交通難問題,一要靠硬件建設,要有能滿足需求的交通設施;二要靠軟件建設,要有完善的交通管理體系;三還要靠轉變觀念,改變出行模式。在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急劇增加的今天,短距離出行應當求快捷、方便、節能,這是慢行交通系統的理念基礎。許多人雖然騎車、甚至步行去上班比開私家車快,還是選擇后者,把開車看成是身份的象征,這是車累。因為在擁擠的車道中穿行,出現刮擦很正常,卻給陽光的一天帶來了煩惱,更何況節能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