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采煤塌陷地變身城市生態圈
admin
2010-06-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楚風漢韻的古彭城徐州,作為江蘇乃至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基地,當她把大量煤炭源源不斷外運的同時,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是大量的塌陷地。雜草叢生,荒蕪一片,使這座城市的生態環境一度跌至失衡邊緣……
楚風漢韻的古彭城徐州,作為江蘇乃至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基地,當她把大量煤炭源源不斷外運的同時,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是大量的塌陷地。雜草叢生,荒蕪一片,使這座城市的生態環境一度跌至失衡邊緣……
撫平生態瘡疤
打造環境優勢
面對傳統粗放型的產業,徐州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應該怎么走?徐州市的決策者提出:重整河山就在今天。
徐州市“百里煤田”開采近130年。當她把10億噸煤炭奉獻給社會之后,卻留下了32萬畝的采煤塌陷地。面對“傷痕累累”的生態“瘡疤”,徐州市強力推進采煤塌陷地修復,讓煤礦“瘡疤”變為生態優勢。
在徐州市的北郊,有一個江蘇省唯一的生態濕地公園——九里湖生態濕地公園。放眼望去,開闊清澈的水域,波光粼粼,湖邊的植被輕搖婆娑;湖中的野鴨攪起片片漣漪;亭臺廊榭依水為伴,馥郁的五彩花木相映其間,生態景色美不勝收。誰能想到,這就是原來廢棄的采煤塌陷地?
九里湖生態濕地公園的建成,成為徐州大舉推進礦區塌陷地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記者采訪得知,按照江蘇省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要求,目前,徐州市正組織開展徐州礦區塌陷地生態修復和綜合利用規劃,將主城區周邊的采煤塌陷地建成城市的生態走廊,成為構建徐州生態城市的新優勢。
位于徐州市賈汪區南部的南湖生態園,原是一處總面積達2900畝的韓橋煤礦深度塌陷地,隨著570多萬元資金的投入和3年多挖湖抬田、橋涵配套、養殖種植等高水平建設,打造出了一個集生產、生態、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區,新增耕地1510畝,林地210畝、蓄水庫面積1050畝,土地利用率由原來的不足30%提高到100%。
昔日遺留下來的生態“瘡疤”,現在變成寶貴的生態資源。記者了解到,為打造生態徐州,全市正在緊密圍繞采煤塌陷地修復來建設“徐州生態圈”。從徐州市北部的微山湖開始向西南方向,通過修復柳新、龐莊、臥牛、新河等采煤塌陷地,使其成為生態濕地或者綠地,與城市西南部的云龍風景區,形成環繞主城區西部的生態空間;由微山湖開始向東南方向,通過韓橋、大黃山等采煤塌陷地的生態修復,與城市東南部的呂梁山風景旅游區形成環繞主城區東部的生態空間。由此,構建起了方圓百里的生態徐州主骨架。
修復采煤塌陷地區
置換建設用地指標
位于徐州市銅山經濟開發區第二工業園區的云意電子電氣有限公司二期擴建工程基建工程日前全面竣工,公司總經理付紅玲說:“占地60畝總投資2.5億元的這期工程之所以能夠快速啟動,主要得益于銅山縣政府及時把復墾的塌陷地置換來的用地指標批撥給我們。”
據了解,僅2009年以來,銅山縣就有83家企業用上了采煤塌陷地復墾置換來的用地指標,總量接近4000畝,有效破解了發展用地難題。
如何讓這些廢地重新煥發生機?2008年,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決策,其中一點就是對煤礦塌陷地進行全面開發治理,規定塌陷地復墾成耕地后,可等面積置換為建設用地指標。這對銅山縣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銅山縣是徐州境內重點煤炭生產基地,采煤造成15.28萬畝土地塌陷,是江蘇省塌陷地生態修復的重點區域。過去,這里的塌陷地基本屬于“癱瘓”土地。從2009年初開始,銅山人整合各方力量,先后對大彭、馬坡、劉集、柳新、漢王等5鎮16村的兩萬多畝符合條件的煤塌地進行了復墾修復,共新增耕地指標12055.2畝,置換成建設用地指標11887.5畝,接近2009年省國土資源廳下達給銅山縣640畝用地指標的20倍。
好鋼用在刀刃上。銅山縣用置換來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食品、裝備制造、汽車、電子電器等優勢主導產業,吸引新醫藥、新能源、現代農業園區以及商貿物流旅游企業入駐。
記者采訪得知,僅僅2009年,銅山縣的建設用地有八成以上來自復墾置換用地,恩華藥業、云意電氣等83家高、優、新、大產業項目陸續落戶,促進了全縣產業升級轉型和發展提速。
昔日低洼塌陷地
化為萬畝生態園
記者在徐州市銅山縣采訪看到,那些昔日低洼不平、常年被黑水淹浸的塌陷地,正變成一塊塊糧豐魚肥菜香果甜的生態田園。據悉,經過多年來大規模的生態修復,截至目前,銅山縣已成功治理修復塌陷地10萬余畝。
記者在銅山縣采訪時了解到,8年來,銅山縣在用于農業綜合開發的采煤塌陷地修復項目上共投入4659.2萬元,已讓7萬多畝“癱瘓”土地重新煥發生機,還開挖出精產魚塘近4萬畝,經過生態修復的塌陷地已變成農業生態開發區。如今,銅山縣煤礦塌陷區已形成“有水有田,魚蝦滿塘,良田連片,瓜菜滿園”的產業格局。再加上近城靠礦,交通發達,生態環境相對優越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觀光型高效農業,提高了農業開發的綜合效益。
在大彭鎮侯樓村,記者看到,經過生態修復的塌陷地上,已建成太陽能溫室180棟,建設了占地200畝的大棚葡萄、櫻桃采摘園,畝產值達3.6萬元;在劉集鎮棉布村,1萬多畝塌陷地通過修復得到復墾,建成8000多畝的時鮮果菜園和2500畝的魚塘,村里依靠這些環境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旅游,來此垂釣、摘果的城里人絡繹不絕;在漢王鎮西沿村,建設了千畝生態觀光農業示范園,僅建成的日光溫室就達300余棟。
“修復城市傷疤,償還生態債務,是徐州最大的實際,也是最大的政績。”徐州市委書記曹新平指出:“徐州作為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尚不發達的地區,環保與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也不能靠緩慢發展來消極地保護環境,絕不為了追求政績而犧牲環境,更不能要背棄民心的‘面子工程’”。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