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建成12000平方公里生態自然恢復區
admin
2010-04-08
來源:景觀中國網
從2007年開始,鄂爾多斯市捆綁各類國家項目,集中投入,已建設13000平方公里生態自然恢復區,使長期生活在惡劣環境中的1.3萬戶44000多農牧民過上新生活,占全市草原總面積四分之一的荒漠化草原重現生機。
從2007年開始,鄂爾多斯市捆綁各類國家項目,集中投入,已建設13000平方公里生態自然恢復區,使長期生活在惡劣環境中的1.3萬戶44000多農牧民過上新生活,占全市草原總面積四分之一的荒漠化草原重現生機。
高梅天是2007年6月初從鄂托克前旗上海廟生態自然恢復區撤出的牧民,政府給她家的5700畝草場每年每畝五元的補償費,一次性付給5年的補償費,她用這筆錢在旗府所在地開一個商店,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對建設生態自然恢復區的政策很擁護:搬出來,精神生活好,對娃娃上學好,生活質量也提高了。現在的政策比較好,你看我們牧區有一部分收入,出來還能掙點錢。5年后,如果把草場還給我,我不會回去,把我的草場管理好,保護好。
鄂爾多斯市曾經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但由于上世紀無節制的開荒種地、超載過牧,造成了草牧場嚴重退化沙化,全市40%的草牧場被風沙吞噬,當地農牧業生產水平低下,農牧民增收非常困難。為了徹底扭轉這種局面,2006年鄂爾多斯市為了保障生態安全,永固草原綠色,制訂了農牧業經濟“三區”發展規劃,將全市劃為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其中,禁止發展區國土面積4.44萬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51.1%,區域內4萬多農牧民將逐年全部轉移,除生態項目外,其它項目一律不準進入,促進生態系統自我修復。
經過3年多建設,鄂爾多斯市累計投入資金10億多元,并捆綁各類國家項目,集中投入生態自然恢復區建設。到目前,全市13000平方公里生態恢復區的4.4萬多農牧民通過生態搬遷,告別落后封閉,走進城鎮,穩步增收,過上新生活。“三區”規劃的實施,讓項目區昔日被牲畜啃食低矮光禿的草原重新煥發了生機,草群的各項生態指標逐漸向良性演化,部分地區重新再現了風吹草地現牛羊的景象。據測定,項目實施地區草原植被蓋度由以前的25%提高到目前的80%,草群高度由過去的15cm提高到現在的40cm以上,牧草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野生動物的數量也有所增加,狼、狐貍等多年消失的動物又出現在草原,鄂爾多斯正構筑起祖國北部一道綠色生態屏障。政府副市長白玉嶺:今年,必須把退耕還林工程、退牧還草工程、林業生態補償資金、林業環保上的生態保護區、封育工程、水保上的生態修復工程、全部捆綁起來集中投入,決不能分散使用。我們經過20年的打井上電、抗災保畜,終于把非常漂亮的鄂爾多斯草原變成了一片荒漠,現在,我們在把這些項目放進去,爭取用5到10年的時間,把這一片荒漠再初步變成風吹草低的景象,這個決心必須下。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