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縣澎溪河消落帶濕地自然保護區
admin
2010-04-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重慶開縣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為重慶市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于2008年5月。保護區位于三峽庫區腹心區域,地理位置東經108°28′15″至108°33′05″,北緯34°54′40″至34°42′16″,地處重慶開縣新城以下至開縣與云陽縣的交界處,西起烏楊橋水位調節壩以下,東至開縣澎溪河與云陽縣澎溪河的交界處。總面積36.86平方公里。根據保護區濕地生態資源、動植物分布狀況和生態環境特征,將保護區劃分為3個功能區,其中核心區面積983 公頃,緩沖區面積937 公頃,實驗區面積1569 公頃。
重慶開縣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為重慶市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于2008年5月。保護區位于三峽庫區腹心區域,地理位置東經108°28′15″至108°33′05″,北緯34°54′40″至34°42′16″,地處重慶開縣新城以下至開縣與云陽縣的交界處,西起烏楊橋水位調節壩以下,東至開縣澎溪河與云陽縣澎溪河的交界處。總面積36.86平方公里。根據保護區濕地生態資源、動植物分布狀況和生態環境特征,將保護區劃分為3個功能區,其中核心區面積983 公頃,緩沖區面積937 公頃,實驗區面積1569 公頃。 重慶開縣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為典型的水庫消落帶濕地,夏季低水位運行(145 m),冬季高水位運行(175 m),在145-175m高程區域,形成夏季出露、冬季淹沒、漲落幅度高達30m的水庫消落帶。受三峽水庫水位的季節性變動影響,在“自然-人工”二元干擾作用下,水庫消落帶由陸地轉變為水陸交替的濕地,形成典型的水庫消落帶人工濕地。消落帶濕地是三峽庫區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結構單元,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國際上高度關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消落帶濕地生態環境最引人矚目。尤其是開縣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類型多樣,濕地生物資源豐富。根據濕地分類系統,保護區濕地分為兩大類型、十個亞型,即自然濕地(湖泊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型,包括終年河道自然濕地、間隙河自然濕地、河灘自然濕地、水庫消落帶人工濕地、人工蓄水池、水生植物種植田、水生動物養殖塘等亞型。 保護區濕地生物資源豐富。擁有高等植物980種,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植物有水杉、銀杏、蓮等。在保護區的高等植物中,濕地和水生植物達100余種,這些豐富的濕地植物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濕地植被類型。保護區內有野生脊椎動物306種,其中哺乳動物38種,鳥類174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13種;魚類62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28種,如水獺、鴛鴦、大鯢等。保護區內屬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共有168種。三峽水庫蓄水后,由于湖面增大,湖汊和庫灣增多,水生植物資源豐富,這里已經成為鳥類越冬的樂園。冬季來臨時,大量的水禽從遙遠的北方飛來越冬,調查表明,蓄水后飛到保護區越冬的水禽多達30余種,數量達到數萬只,其中,國家珍稀保護鳥類就有十余種,如鴛鴦、赤頸鸊鷉等。 澎溪河消落帶濕地自然保護區不僅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濕地生態資源和眾多的濕地動植物種類而倍受關注,更有其幽深莫測、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其自然綜合體有很高的科學意義和保護價值。該生態系統的穩定對多種珍稀濕地動植物的生存,對維護長江流域,特別是三峽庫區的生態安全有著重要作用。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提供了生態緩沖、保護水厙生態安全的功能。作為濕地原生演替重要研究基地和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場所,開縣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在科學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自保護區建立以來,就注重開展科學研究,與重慶大學聯合建立了澎溪河濕地生態實驗站,開展了相關合作研究。目前,已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等多項科研項目,已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一部。注重開展國內外合作交流,多次邀請國內外濕地生態的專家、學者來保護區進行考察、交流。先后邀請了國家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美國Ohio州立大學、加拿大Dalhouse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上海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重慶市濕地管理中心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對保護區進行考察和調研。2008年6月邀請了SCOPE(國際科聯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生態工程和生態系統恢復項目首席科學家、美國濕地學會主席、美國生態工程協會主席、Ohio州立大學的William J. Mitsch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陸健健博士、重慶大學博士生導師袁興中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學者對保護區進行了考察和調研,專家們高度贊揚了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成就。考察結束后,由中美學者聯合撰寫的文章“Optimiz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優化中國的生態系統服務”)于2008年10月發表在美國的科學雜志(《Science》),表明了國際上對該保護區的高度關注。 保護區與重慶大學建立了長期科研合作關系,正在下述方向開展長期研究: (1) 研究三峽庫區消落帶濕地生態系統結構,消落帶濕地系統生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揭示消落帶濕地系統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和生物過程之間的耦合機理,闡明消落帶濕地的形成和發育規律; (2) 了解消落帶濕地生態系統演化的驅動因素,研究水位漲落引起的生態水文條件諸因子變化中,消落帶濕地系統演變的關鍵控制過程和關鍵驅動因子;研究消落帶濕地生態系統特征、結構對生態水文周期性變化的響應方式; (3) 辨析消落帶濕地系統演化的驅動機制和模式,包括消落帶濕地系統發育和演變的水系統動力機制和水生態驅動機制; (4) 研究基于水生態和水環境安全的消落帶濕地系統整體調控途徑。同時注重加強應用研究,包括消落帶濕地生態工程應用研究(如消落帶林澤工程、消落帶濕地基塘工程、消落帶濕地植物浮床工程等)、濕地生態旅游、濕地農業工程等。 在保護區管理局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心支持下,重慶開縣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將在濕地資源保護、濕地生態恢復、濕地可持續利用方面,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