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的生態保護項目讓三江源重現千湖美景
admin
2010-01-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得益于大規模的生態保護項目,青海省三江源地區近年來再現碧水藍天,一些地方重現“千湖”美景。
得益于大規模的生態保護項目,青海省三江源地區近年來再現碧水藍天,一些地方重現“千湖”美景。
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的發源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上世紀后期的近30年,這一地區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面臨嚴峻的生態危機。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監測組2005年調查顯示,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達2100公頃,黃河、長江在青海境內每年平均輸沙量高達8814萬噸和1232萬噸。
為了使三江源重返“生態天堂”,2005年中國政府規劃投資75億元,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采取退牧還草、禁牧減畜、生態移民、荒漠化治理和人工增雨等一系列措施,對這一地區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整治。
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說,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涉及青海省果洛、玉樹、黃南、海南4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生態保護項目。截至目前,這項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27億多元,項目執行進度為90%以上。
李曉南告訴記者,工程實施近5年來,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三江源地區生態退化趨勢明顯緩解,水源涵養功能初步恢復,向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中下游輸出的水資源有所增加,且均為優質水標準。
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三江源地區出境水量僅為412億立方米,到2009年出境水量達到776.3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91.075億立方米,工程“增水”效果顯著。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監測組監測顯示,工程實施后的2005年至2008年間,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江域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Ⅰ-Ⅲ類標準,以Ⅰ-Ⅱ類水質為主,河流水質為優;三江源區主要城鎮生活飲用水水質,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為優。
監測結果還表明,三江源區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以及標準限值,三江源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整體狀況為優。
“黃河源頭第一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2009年全年降水總量達到了448毫米,再加上退牧還草、人工增雨等一系列生態保護項目,重現了星羅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這一地區湖泊數量已經恢復到4000多個。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