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委員呼吁:保護草原生態 為固碳減排作貢獻
admin
2010-01-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草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之一,覆蓋陸地面積約25%至50%。草地生態系統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具有多功能性,但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注重的僅僅是草原、草地承載多少牲畜給草,提供多少飼料,而忽視了草原、草業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等方面的多功能性。
草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之一,覆蓋陸地面積約25%至50%。草地生態系統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具有多功能性,但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注重的僅僅是草原、草地承載多少牲畜給草,提供多少飼料,而忽視了草原、草業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等方面的多功能性。
從數據上看草原
草原上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且固定在土壤植被中,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抑制溫室效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專家初步估計,世界范圍內的生態系統的碳存量一般在43%,而草一般在33%-34%,農田是20%-22%,其他的濕地是4%-7%。我國的天然草地面積是4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1.7%,概算我國天然草地每年能夠固碳達到1至2噸/公頃,年總固碳量約為6億噸,約占全國年碳排放量的1/2,所以草原、草產業在生態系統碳匯功能方面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有著最大的草地資源,面積達13億畝,占自治區土地面積的67%,在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專家的初步估算,內蒙古的草原草地的碳匯總量在1.3萬億噸,這相當于減少了6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都在呼喚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今天,發展草地資源,可以有效地增加草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被學術界認為是低成本的固碳減排的一種途徑。
然而,據統計,我們國家草地的退化面積已經達到了1.35億公頃,有1/3的草地在退化。而且每年遞增的速度是在200萬公頃,荒漠化的面積已經達到了2.62億公頃,退化的速度很快。
調研:為草原生態平衡辦實事
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期間,民革中央、民盟中央和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多件關于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促進牧區可持續發展,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的提案,這些提案受到全國政協提案委的高度重視,被列為全國政協2009年五個重點調研提案之一。2009年8月31日至9月11日,由全國政協提案委、農業部、中農辦、發改委、財政部組成的聯合調研組,赴內蒙古、甘肅進行調研。聯合調研組在調研中了解到,內蒙古自治區2008年全區草原植被的覆蓋率增長了39%,比2001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同期,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植被類型由200多種恢復到了420多種;甘肅省的西部荒漠區草原植被的覆蓋率也有提高的趨勢,產草量也提高了30%左右,草原生態狀態好轉,農牧民收入增長,社會和諧穩定。
調研的結果顯示,內蒙古自治區在草原的生態保護建設方面確實作出了一定的成績,實施了一系列的生態補償措施,諸如草原生態補償試點、禁牧、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使局部草原生態得到了一定恢復,草原的固碳能力比原來有所增強,但是由于受氣侯、人口增長等種種因素影響,加上草原保護措施的受益面比較窄,很多草原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現象,草原病蟲害承載過牧仍然存在,草原生態總體上比較脆弱,深刻影響著碳循環的過程。
事關草原命運的六條建議
為了落實賈慶林主席在內蒙古自治區調研時提出的“高度重視發揮森林、草原的碳匯功能”的要求,不斷加強草原生態保護的力度,聯合調研組提出了六條政策性建議:
一是建立草原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有關部門要以實現草原保護建設為出發點,研究制定草原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短期內要在總結西藏草原生態補償試點基礎上,盡快將內蒙、甘肅以及其他主要省區納入試點范圍,增加資金投入,完善相關政策,形成符合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補償模式。
二是加大退牧還草工程的建設力度。按照要求,大幅度增加退牧還草工程的投入,擴大工程實施范圍,力爭盡快覆蓋全部的草原牧區;另一方面要提高禁牧休牧的補貼標準,適當延長補貼年限。
三是盡快提高牲畜圈養方面的補貼,建立草原生態防控和沙化治理專項治理。
四是研究制定統籌草原生態與牧區生態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盡快把還沒有承包到戶的10億多畝草原承包到戶,在這個基礎上,引導草原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對部分國家生態保護重點縣取消GDP考核,通過國家財政轉移支付保障財政的支出。
五是大力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提高游牧民定居的住房補貼和各類補貼,研究出臺牧民生活補助、社會保障、困難救助等方面的措施,有效地化解牧民參與草原生態建設的后顧之憂。
六是支持鼓勵科研單位開展畜牧科技的創新。
目前,以上這六條政策性建議經調研組反復征求多方意見、多次討論后形成了《關于草原生態保護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該報告已得到王剛副主席的批示,回良玉副總理也批示將這六點建議納入明年農業政策統籌考慮的范圍。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