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火車站景觀規劃出爐 打造水鄉特色生態空間
admin
2009-12-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生態型景觀將扮靚武漢火車站 今年底投入使用的武漢火車站,將是一個被綠色和水景圍合的華中陸港。武漢市規劃院為這座國內一流客運站設計的景觀規劃日前露面,目標是打造獨具水鄉特色的生態型活力空間。
生態型景觀將扮靚武漢火車站
今年底投入使用的武漢火車站,將是一個被綠色和水景圍合的華中陸港。武漢市規劃院為這座國內一流客運站設計的景觀規劃日前露面,目標是打造獨具水鄉特色的生態型活力空間。
武漢站地處楊春湖地區,是武漢市總規中設計的主城區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北臨楊春湖,南鄰東湖,東有近百米防護林帶,西接700米長的中央大街綠軸。
武漢站景觀規劃鎖定友誼大道、建設十路、三環線和中北路延長的圍合區間,面積2.9平方公里,為楊春湖核心地區。
楊春湖地區規劃布局為“一軸雙核兩區”:
——貫通武漢站、迎鶴湖,建設東西向的“中央”景觀軸。
——兩個核心,即東邊以車站為主體的“站前綜合服務核”,功能是交通集散樞紐;西邊的“環銀鶴湖服務核”,功能是為火車站和城市副中心提供配套的商業、辦公、文化、展示、娛樂、旅游服務。
——東湖港以西布局西部城市生活區,三環線以東布局產業園區,形成副中心兩大拓展主題。
核心區內規劃有三座公園。楊春湖公園位于火車站北側,銀鶴湖公園在西邊,更西邊是北洋橋公園。
三條生態廓道為武漢火車站構建了一個清新綠色的空間——沿三環線,百米寬樹陣形成武漢站的后院綠障,遮擋來自武鋼工業組群的生產塵埃;一條人工渠從銀鶴湖出發,北邊流入楊春湖,南邊投向東湖懷抱,渠道兩側種植樹林灌木;最西側,沙湖港和東湖港沿岸種綠,營造柳樹垂岸的休閑空間。
武漢火車站門前將建“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寬70米,路兩側是疏林草地為主的休閑景觀林帶,綠化覆蓋率80%以上。中央是旅客集散的主要步行空間,林帶兩側布局商業、辦公等公共建筑。業內介紹,這將是楊春湖城市副中心的一條重要城市軸線,它為武漢站而生,是“對視”武漢站的最佳通廊。
10月31日,武漢市市長阮成發到武漢站工地現場辦公時提出:武漢火車站缺乏一條正對它的大街。目前乘客如抵達火車站,只能從其他路上轉到火車站門前道路上。想全視野感受武漢站的宏偉,只能坐上直升機俯瞰。他希望,建一條“直面”武漢站的道路,讓人們走到這條路上,第一視覺就能“擁抱”氣勢磅礴的武漢站。
規劃師介紹,“中央大街”一旦建成,市民和乘客就不用“側著看”武漢站了。
在武漢火車站核心區建設中,近期將全線高架中北路,60米寬,雙向6車道,形成一條直達武漢站的快速路。
武漢市規劃院介紹,武漢站核心區內的路網骨架是“三縱三橫”——友誼大道、團結大道(武青四干道)、中北路延長線、工業大道、建設十路、三環線。
按規劃,近期快速架構“三縱三橫”。新建中北路延長線、團結大道,三環線東段、工業大道、建設十路,完善友誼大道。
據悉,武漢站集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長途客運、城市軌道、公交、出租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年旅客發送量5000萬人。站內建有長途客運站、公交樞紐站、軌道換乘站和出租車站點,可實現多種交通“零換乘”。
規劃設計,近期形成武漢火車站-漢口火車站-天河機場間的城際鐵路,提高武漢火車站、天河機場為武漢城市圈及華中地區服務的能力。
花園式景觀大道
武漢火車站規劃了兩條進站景觀大道——建設十路折向沙湖大道段和建設十路折向團結大道(武青四干道)段。這兩條道路目前是進出武漢站的主要通道。
沿著建設十路拐向沙湖大道,其東北方向就是武漢站。規劃設計這一段建成花園大道。
道路兩側以植物造景,種植色相豐富的喬木和體現季節特征的道路分隔帶。行道樹的縱線上,混合種植合歡、雪松、桂花;街旁綠地里,交替種植銀杏、紅葉李。裝點出一條四季色彩變幻的道路。
沿著建設十路拐向團結大道,北臨楊春湖,南對武漢站。擬建景觀畫廊,道路中段臨湖一側建親水平臺,人們可以駐足透過湖面遠眺武漢站。沿路種植少量柳樹和綠地,營造親水空間,使道路的親水特色與宏偉的現代建筑相映生輝。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