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最近,一個長期、全面、科學的野外觀測平臺———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觀測研究站正式在甘肅省玉門市揭牌,這標志著祁連山地區的冰川、積雪、氣象、水文和生態環境將得到全面系統的檢測研究。
近年來,祁連山冰川的大幅縮減和祁連山區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態勢,已嚴重威脅到河西走廊乃至我國西部地區的生態安全。記者近日從甘肅省政府有關部門獲悉,該省已編制完成了《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總投資46.6億元,目前正在爭取國務院的批復實施。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參加甘肅團審議時,又強調了祁連山生態保護等問題,這已是溫家寶總理連續3年在全國“兩會”上牽掛祁連山的生態保護。
生態惡化
“整個祁連山地的現有雪線,比古雪線升高了500至800米。”這是甘肅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對祁連山冰川考察報告上的一段話。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多年的監測表明,從1950年代以來,祁連山地的冰川大幅度縮減,東部冷龍嶺年均后退16.8米,中部和西部的走廊南山年均后退3.3米,局部地區冰川的后退幅度每年達16米以上。
甘肅省氣象局的一份最新資料表明,祁連山冰川融水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區的雪線年均上升竟達12.5至22.5米。
有專家預測,如果再不采取大規模的治理,祁連山冰川或將在2050年左右基本消失。由于冰川縮減、地下水位下降等綜合原因,祁連山區退化草地面積達到99.94萬平方公頃,占全區草地總面積116.3萬平方公頃的85.9%。
資料顯示,與上世紀50年代相比,祁連山牧草產量下降了30.4%,牧草覆蓋度下降了11.11%,牧草高度下降41.09%,畜均草地占有量由上世紀50年代的2.25平方公頃減少到現在的0.6平方公頃。
伴隨著生態的惡化,河西走廊的濕地也大幅度萎縮。以張掖市為例,這座城市歷史上曾是“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剎遍地”,境內水多湖廣,湖面及沼澤約占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一。但如今,張掖甘州區北郊的濕地已不足2.6萬畝。
因濕地減少和破壞,祁連山保護區內一大批國家級保護動物及珍稀物種種群數量銳減,雪豹、藏雪雞、白唇鹿、野驢、金雕等難覓蹤跡,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惡化之因
“河西走廊生態的惡化,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氣候變化,這是自然變化,無法抗拒;另一個就是人為因素。”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王乃昂教授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表示。
甘肅省氣象局的最新資料表明,近50年來,河西地區氣溫平均上升了1.4℃,幅度遠高于北半球和全國的平均水平。
“近兩千年來,人類活動對石羊河下游湖泊的影響量級,整個歷史時期平均為28%,清代以來則高達88%以上。”王乃昂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西走廊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及其反饋過程研究》得出這一結論。
在漢唐繁盛時期,河西走廊人口很少突破40萬人,即使到明朝后期,河西三大流域人口也只有35萬。而如今河西走廊的人口達到460萬。
盡管近年來祁連山保護區繼實施了封山育林、禁牧、退耕還林(草)、生態移民、天然林保護等多項保護工程。但由于區內目前還生活著大量的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而且生活、生產用地與林區互相交錯,保護起來難免損害居民的利益。
資金不足也嚴重影響了祁連山生態建設進度。據了解,祁連山高海拔區氣候寒冷,前山區干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造林成活率低,封山育林期限長,造一畝林的成本約為500元,封山育林成本為300元,封山育草成本200元。
實施天保工程以來,甘肅省加大了祁連山區的封山育林任務,但每年也只有1.3萬公頃至2.6萬公頃,造林補助費、封山育林補助都每畝只有幾十元,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
祁連山保護區現有64萬公頃林地,被納入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有47萬公頃,被納入生態公益林補償范圍的有2萬多公頃,尚有10幾萬公頃林地沒有被列入國家林業重點工程。
祁連山保護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管理體制本身就缺乏對祁連山冰川和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長期協調管理機制之下,行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各地各部門制定和執行的法規政策不統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不盡協調,導致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各自為政、治理手段和方法單一、綜合治理力度不夠。
保護之道
“不是因為我生長在祁連山下,才呼吁保護它。而是因為祁連山生態實在是太重要了,保護祁連山生態刻不容緩。”全國政協委員、肅南縣政協副主席楊新華每次在全國“兩會”都講“祁連山的故事”,一講就是7年。
“祁連山的雪水匯成黑河,這條養育著河西走廊460萬人口和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5萬多人,其生態問題直接關系到數百萬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楊新華說。
“國家實施的退牧還草、退耕還林工程對于緩解祁連山生態惡化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后續政策還需加以完善。”楊新華說。
地處祁連山山腳下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長安國鋒認為,應參照國家已實施的京津風沙源重點治理工程模式,把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作為國家的重點工程項目,將青海、甘肅兩省9個市23個縣(市、區)總面積15.37萬平方公里納入工程建設實施范圍,由國家牽頭制定總體規劃。
“將甘肅省祁連山區的肅南縣和天祝縣的一部分列為試驗示范縣,鼓勵支持其在加強生態用地管制、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和可持續經營、創新保護與建設機制方面探索新的路子。”安國鋒說。
河西走廊生態恢復問題十分復雜,需要多方面的長期努力,比如保護祁連山的水土涵養林、防沙治沙、生態移民。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王乃昂教授認為,生態移民必須做,但不應該是主要措施。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城市化進程是解決河西走廊“三農”問題和節約用水的根本出路。
“從水的角度來說,需要‘開源’和‘節流’并舉。”王乃昂說,調水是最直接的方法,不妨引黃河的水緩解河西走廊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危機。甘肅省氣象局提出開展“祁連山人工增雨雪”工程項目,根據測算,項目實施后每年可增加降水3.7至7.4億立方米。
去年9月,國家林業局組織調研組在甘肅、青海兩省對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問題進行專題調研,甘肅省向國家發改委建議按照國家林業局調研報告意見,或將甘肅、青海兩省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作為一個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編制規劃批復實施。
據悉,甘肅省先后組織編制了《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議書》和《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近期,甘肅省修改完善了總投資為46.6億元的《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已報送國務院批復實施。
甘肅省先后組織編制了《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議書》和《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近期,甘肅省修改完善了總投資為46.6億元的《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已報送國務院批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