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位于天津中心城區西北部,是天津對外交通的門戶地區,也是市內重要的交通樞紐。規劃范圍東至南口路,西至紅旗北路,南至南運河,北至普濟河道,規劃總用地面積1O平方公里。
二項目優勢
1區位優勢
紅橋區是天津西北部與中心城區的橋梁,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則是紅橋區的心臟。隨著濱海新區的建設,城市東南地區已然步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津西北地區必將奮起直追,打造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促進實現天津市東西部和諧、可持續發展。
2交通優勢
對外交通樞紐
天津西客站位于我國未來南北與東西客運專線及城際鐵路的“十字"相交處,是國家鐵路發展的重要樞紐站,也是天津市鐵路對外交通的主力站點之一。
京滬、京津、津保、津秦四條高速鐵路接入天津西站,加強了天津西站的對外樞紐功能。
京滬高速鐵路開通后,天津至北京將在30分鐘之內可達,與上海的交通時間將減少至4小時左右,實現了與北京的“同城效應”及與上海的“當天往返”。
綜合交通樞紐
1、4、6號地鐵線的建設,以及西青道、新河北大街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系統的完善,加強了本區與中心城區其他各區的聯系。
3環境優勢
四河六岸
北運河、子牙河、南運河、新開河流經區內,在三岔河口匯入海河,形成“四河六岸”的水系景觀態勢,構成區域內的生態骨架。
西沽公園
地處中心區核心地段的西沽公園,是城市副中心建設不可多得的園林綠地資源。現狀西沽公園生態景觀、綠化植被情況良好。
4開發優勢
本區發展相對滯后,拆改難度低,經濟效益高。
現狀多為低層次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土地價值未得到充分體現,尤其是地區內仍有大量平房,這種低層高密度的低效土地使用方式,亟需大規模改造升級。
三規劃理念
1項目定位
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將建設成為輻射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集商務金融、商業貿易、文化休閑居住于一體的,集中展現天津嶄新城市形象的綜合性城市副中心。
依據天津市城市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將依托交通樞紐的建設,主要發展金融、商業、貿易及信息產業,擁有大量商務辦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設施,通過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商務活動的場所。
2規劃結構
總體構思——四河六岸,一軸雙核,五大板塊
全面提升的河岸空間——子牙河、北運河、南運河及新開河及沿岸是副中心地區最寶貴的景觀資源,濱河地區生態環境的提升,可以作為地區景觀資源優勢,改善副中心的各種活動環境,提高地區價值。
高度復合的發展軸線——發展軸線南起南運河,北至北運河,連接西站樞紐和西沽公園,是集生態休閑軸線、便捷交通軸線、人文景觀軸線和功能發展軸線于一體的城市綜合發展軸線。
主題不同的雙核引擎——以西站及軌道交通樞紐為主要推動條件的綜合交通核,將為地區帶來大量的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生態景觀核(西沽公園)可以視為“城市綠肺”,為片區提供了優質的城市開放空間;雙核引擎為推動地區開發奠定了好的基礎條件。
互動共生的功能布局——在雙核的拉動下,在城市綜合發展軸線的兩側發展的五個功能板塊:核心商務板塊、休閑商務板塊、樞紐商業板塊、科教生活板塊和創意生活板塊。
各板塊功能與土地利用
(1)核心商務板塊
該板處于地區發展軸線的核心地段,緊鄰西站樞紐,并由有兩條地鐵線路穿境而過,具有突出的環境優勢和基礎設施優勢。功能及地區產業應以金融、商務、商業為主題,集約發展中高密度的金融、商務辦公、商業、商住等現代服務業;環境以河流、綠軸、公園為特征。 土地利用方面,應充分考慮產業細分與相互關系,集中發展如會計、法律、認證、評估、咨詢、銀行、投融資等商務金融服務;建設信息化平臺,著力于加強企業之間的交流與管理,滿足企業的商務經營、貿易活動、組織管理等需求;發展時尚購物中心、特色商業街、打造高檔酒店服務等,實現商業功能的創新;在濱河親水地塊的土地利用上,以商業為主要功能,可布置酒吧、咖啡廳等濱水休閑商業設施和一些文化功能建筑,將子牙河岸建設成為人們日常休閑活動的場所。
核心商務板塊用地面積約212公頃,總建筑面積約470萬平方米。
(2)休閑商務板塊
休閑商務板塊地處北運河、天泰路和志成道圍合的區域內,擁有優美的河岸線,定位為核心區高端金融商務功能的補充,滿足河北區部分商務辦公場所的需求;同時,依托北運河的景觀優勢,布局適量的濱水休閑、商業娛樂和高端公寓等設施。本板塊內考慮以娛樂休閑為主題,充分發展舞蹈、健美操、聚會型娛樂等商業服務設施及居民活動場所;同時可以沿北運河,發展一些高端的生態會所,滿足高標準的商務休閑需求。
土地利用方面,主要的商業服務及高品質居住用地沿北運河布局,并在北運河灣地塊打造城市親水廣場。
休閑商務板塊用地面積約93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60萬平方米。
(3)樞紐商業板塊
該板塊地處西站樞紐周邊,依托樞紐地區的人流匯集效應及完備的基礎設施,將地區樞紐注入活躍的商業氣氛,充分考慮商場、酒店、賓館、公寓等商業服務設施的布局。
土地利用方面,充分結合各類商業服務設施之間的互動關聯,以及與基礎設施之間的空間關系,緊湊布局。首先,充分利用市區內軌道交通樞紐的優勢條件,確定服務于市區的大型商業設施的布局,同時也為有一定收入和能夠自由支配時間的度假旅游乘客提供高質量、方便的購物中心,以及餐飲、娛樂,休息的環境;充分發展賓館、酒店等商業業態,以滿足旅客休息和召開較大型會議及進行商務活動的需要。
西站樞紐商業板塊用地面積約216公頃,總建筑面積約290萬平方米。
(4)科教生活板塊
該板塊位于勤儉道、復興北路、北運河和鐵路圍合的區域內。國內重點高校河北工業大學坐落于本板塊內,此外本區域內現狀住宅較多,土地利用規劃應結合現狀,逐步提升用地功能,優化地區生活,完善生活配套,發展適量的城市商業設施。
科教生活板塊用地面積約234公頃,總建筑面積約260萬平方米。
(5)創意生活板塊
該板塊地處整個規劃區域的東側,位于普濟河道、志成道、南口路和天泰路圍合的區域內。本板塊功能以副中心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為主,結合現狀住宅,整合空間環境,布局居住用地,發展中高端住宅產業,同時沿南口路結合河北區產業規劃及總體城市設計,布局適量的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發展一定規模的創意產業。
創意生活板塊用地面積約254公頃,總建筑面積約320萬平方米。
3混合功能與精明發展
城市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是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中的多項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功能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
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區位、交通、環境等各方面條件優越,具備發展城市綜合體的條件和潛力。
復合城市功能,增加商業活力
不同活動在同一地區、同一地塊甚至同一建筑中的復合能夠有效利用不同活動之間的誘發聯動關系,提高活動效率。 復合城市時間,打造不夜之城
每種城市功能都有特定的運行時間范圍,將不同時段的城市功能組合在綜合體內,在時間上進行銜接,使其各部分活動組織有序,功能完善,即可保障區域的24小時繁榮。那些在非工作時間“死去”的中心地區將重新獲得活力,在夜晚扮演更具人氣的城市娛樂生活中心。不同時段有不同活動主題,每日活力不斷,人氣永駐。
副中心內的綜合體
核心商務綜合體——承擔城市中心區不具備的金融、商務辦公、商業、商住等綜合功能,實現城市副中心規模與功能的完善。
休閑商務綜合體——通過打造一個集高端商務、商業娛樂、休閑文化為一體的次級商務中心,優化西站副中心功能結構,帶動河北區片區的建設。
站前商業綜合體——依托樞紐,將廣場、商業等各類載體加以系統組合,將賓館酒店商業等服務于樞紐的功能設施復合設置。
4建設規模
區域總建筑面積為1500萬平米,其中核心區(包含核心商務板塊、休閑商務板塊及樞紐商業板塊)建筑面積為920萬平米。
5開放空間
生態廊道
在西沽公園和子牙河之間,設計一條寬度近百米,長度逾一公里的城市綠地廊道,作為副中心區最活躍的開放空間和核心綠地景觀。將分散獨立的北運河岸景觀、子牙河岸景觀及西沽公園景觀串聯起來,形成整體的綠地景觀體系。
整個廊道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同時以大尺度、進入式的景觀,融合兩側巨大的建筑尺度,并且作為城市緊急避難場所,滿足防災要求。綠廊整體由西站北廣場至西沽公園的設計主題也由人文向自然不斷過渡,在一公里的綠化廊道中用不同的景觀手法,體現主題的銜接與過渡。
濱水空間
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主題,四河六岸是本地區的重要特色,因此方案設計中充分地提出了親水的設計理念。首先,在整體規劃布局中考慮了直接親水的建筑組團布局方式,實現從濱水的商業建筑到子牙河水面的無障礙設計;第二,在子牙河兩岸考慮布置一定量的木棧道,給觀賞者與居民提供人性化的步行、休憩、親水空間;沿河的建筑設計,建議用協調且有特色的流線型設計手法,豐富人的視覺感受,形成多姿多彩的濱河建筑景觀和充分親水的岸線設計,充分提升河岸魅力,打造豐富多彩的水岸生活。
在方案設計中也充分考慮了防洪與景觀的結合。在直接親水的組團設計中,統籌堤岸、建筑、道路的設計標高,既保證了城市整體的防洪需求,也滿足了人性化的濱水景觀要求。
6交通組織
道路等級及性質
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道路網絡由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個等級構成。
交通性道路承擔區域主要的交通流量與對外交通的聯系,以滿足交通性功能為主,車速快,車輛多,車行道寬,道路線型要符合快速行駛的要求,道路兩側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生活性道路主要為區域居民購物、社交、游憩等活動服務,以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為主,兩側多布置為生活服務的、人流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
軌道交通系統
現狀地鐵1號線由南向北穿過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設有天津西站和洪湖里站兩個站點,建立了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與西橫堤居住區、丁字沽居住區、南京路、中心商業區、中心商務區、西南樓地區、陳塘莊工業區等重要功能組團的聯系;規劃6號線由東麗區大畢莊至西青區梨園頭,自西站南廣場下穿過,線路建立了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與天津樂園、行政中心、體育中心、王頂堤居住區、天拖南居住區、天津北站、新開河居住區等重要的客流集散點的聯系,同時分流了西青道的過境壓力;規劃4號線為補充線路,垂直穿越西站站房經過核心區折向西北,站點的布局與區域內的開發強度充分結合。三條軌道線路在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形成重要的軌道換乘樞紐,為西站向城市各個方向的客流集散提供了大運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時也是服務于本地區的交通樞紐。
步行系統設計
依托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天然的河道景觀以及規劃的綠色廊道,將西站南北廣場、綠色廊道、河岸通過步行道連接起來,通過構建步行綠色廊道、二層步行平臺、廣場、地下通道等設施,構筑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的連續、無障礙的步行交通系統,步行系統包括景觀步道、城市步道以及沿街步道,充分與城市景觀與道路空間的設計相結合,考慮步行空間的親水、親綠以及人性化的設計。
公共交通系統設計
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應充分發揮公共交通的優勢進行交通集散。公交快線主要為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與天津市其他地區的聯系提供服務,沿快速路、主干道設置,并結合西站公交樞紐,做好軌道交通的補充作用;內部交通聯絡線主要連接軌道交通站點與主要客流集散點;核心區結合綠軸兩側布置地上小軌道有軌電車系統,體現綠色交通理念,滿足核心區觀光客流的短距離便捷交通需求。
7地區形象
城市風貌
總體形態布局采用以中央商務區為核心向四周呈圈層式擴散的發展模式。通過近百米寬的城市綠軸連接西沽公園和西站北廣場,形成以公園和廣場作為兩點、綠帶作為一軸,帶動整個西站片區10平方公里發展的空間格局。
城市之源、西北門戶、四河六岸和伊斯蘭風情是在城市風貌上最能夠體現地區特點的因素。我們對其進行了充分的發展,并在具體的節點中加以體現。在整體風貌上通過綠軸、廣場、標志性建筑、重要節點等空間的設計,形成區域景觀特征,塑造具有天津文化、現代時尚的整體氣質。
各個片區風貌在總體風貌和形象的控制下,突出展現自身的特色。樞紐地區追求氣派、現代、標志性;辦公區簡潔明快,追求效率和統一,強調內外空間均好;商業區突出活力與豐富,尺度宜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居住片區體現生態和諧環境友好的形象與氛圍。
建筑空間形態控制
為形成特有的地區空間特征,建筑高度采取分片、分區控制,分為三個梯度,第一梯度:>40層(大于160米);第二梯度:15-30層(60米-120米);第三梯度:<15層(小于45米)。地區標志性建筑可不受高度分區的限制,依據本城市設計中給出的原則高度,根據建設條件可作適當調整。
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的空間形態在總體上呈現“中心高、周邊低、中間過渡”的建筑高度分布特征,形成四個高層及超高層積聚區,其外圍建筑的高度密度呈遞減趨勢。
核心商務區建筑未來以超高層及高層為主,形成地標性區域,體現紅橋區現代城市風貌。
休閑商務區超高層高層主要在北運河灣集聚,形成河北區的地標性區域。
北竹林地塊以高層為主,高度由子牙河向鐵路沿線遞增,塑造濱河空間層次。
城市天際線設計
天際輪廓線是人們認知和記憶城市的途徑和對象,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的天際線設計追求突破“線"的概念,從整個區域的歷史文化、地理特征、規劃布局整體出發。
西站地區城市副中心設計了一個最高點,兩個次高點的三峰式天際線輪廓,形成高低錯落,富有韻律的城市天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