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文關懷的缺陷
admin
2002-04-18
來源:景觀中國網
初來乍到城市,客人最怕什么?怕陌生。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建筑,陌生的面孔,生疏令人以十二倍的小心還覺處處不踏實。長期生活的城市,市民最怕什么?怕不便,不便令人對久居的城市忍著
初來乍到城市,客人最怕什么?怕陌生。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建筑,陌生的面孔,生疏令人以十二倍的小心還覺處處不踏實。長期生活的城市,市民最怕什么?怕不便,不便令人對久居的城市忍著十二分性子還有怨氣。
這陌生和不便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城市缺少了人文的關懷。
去年出差到上海,從賓館開車去東方明珠,駕駛員初到上海不識路,上了高架后,因路標不清走了相反方向,快到虹橋機場才發現。掉頭往回趕,在南浦大橋下橋時又選錯了出口,竟與東方明珠背道而馳。最近參觀拉薩布達拉宮,導游告知,全游程三個多小時,內部沒有廁所,進去前先排隊如廁,參觀結束又一齊涌進公廁,那感覺真糟透了。還聽說,有位外地駕駛員在過京津間的一座三層立交橋,因找不準出口,在橋上轉了兩個多小時,后在橋上停車被交警發現罰款后,才算走上了歸途。此類情況,在城市中屢見不鮮。除了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復雜的立交橋外,比如,供行人穿越交通干線的地下通道和過街天橋,地鐵站的出口,公廁的地點--標識不全,有的不清,極易產生岐義。車站、廣場、港口、機場、劇院商場等公眾場所,高檔次、高滑膩、高光潔度的地面--選材不當,好看、難行。街頭綠地、公眾綠島、城市廣場,靚麗另致,但無樹遮蔭擋雨、無路可以進入,無椅可以落坐--游而難憩,悅目不賞心。盲道鋪設、無障礙設施建設越來越普及,新建小區的樓道燈越裝越高檔,馬路窨井蓋也由鐵而鋼,甚至換上了鑄銅的,但盲道斷頭、樓道不亮、窨井缺蓋已司空見慣--形同擺設,關懷不感溫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同樣的事情,在香港和巴黎卻是另一番風景。香港的地鐵站數量眾多,一個站的出入口,最入的五六個,最多的中環站有14個,許多站口與公用設施直通,出了地鐵站就是火車站臺,或者公共汽車站,或者直接進入商廈,盡管出入口眾多,但絕無走迷宮之惑,不必問路,在任何一個你可能產生歧義的地方,都會恰到好處地出現醒目的路標。巴黎的盧浮宮每天接街游客幾萬人,大廳的中央有一個圓形平臺,上面擺放著幾十種國家文字的說明書,圖文并茂,任你挑選,不收費用。數以百計的大大小小展廳,以及宮外的廣場,都設有足夠的座椅,供人休憩。在塞納河的游艇上,不但免費提供中文說明書,還有普通話廣播講解,乍到這些陌生的城市,親切感油然而生。
毋庸置疑,我們城市中人文關情的缺陷,有不少是原本的城市規劃和設計造成的,也不無眾多的歷史原因。但是,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和市民及游人的需求,再作一些必要的改進和添加,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資,甚至只是舉手之勞,看來,城市的人文關情還大有文章可做。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