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中國園林網5月19日消息:“走遍四海,還是威海。”近期央視的一句廣告詞這樣說。威海為什么好?“威海最好的原因是威海森林城市建設得好,環境建設得好。”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森林城市論壇上,山東威海市市長孫述濤如此闡釋。
多年來,威海市始終把生態綠化放在首要位置,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戰略工程、作為建設幸福人居城市的基礎工程、作為利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利民工程來抓,按照“自然融入城市,城市歸于自然”的原則,將建設城市森林與優化人居環境緊密結合起來,變“在城市中建森林”為“在森林中建城市”,形成了“林海相依、碧海藍天、青山綠水”的生態格局。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9%,城市綠地率達到41.7%,人均公園綠地達到24.1平方米。
在森林城市建設中,威海強化“沒有生態化就沒有現代化”的理念,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出臺了《威海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并將造林綠化與城鄉規劃、生態規劃、產業規劃等銜接,著力構建一個多層面的規劃體系。
根據規劃,在城市空間拓展上,威海充分考慮到保護林地、發展林地的需要,摒棄了穩定蔓延型的傳統形態,規劃了“1個中心城市、4個次中心城市、12個中心鎮”的組合型城市集群,避免城市過于集中而帶來生態壓力,也避免城市拓展損毀林地。在編制《威海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時,把造林綠化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自然環境特點,細化了全市范圍內的生態分區規劃,明確了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并出臺了綠地系統、濕地資源、飲用水源地等方面的一系列專項規劃。威海還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同步,在不斷增加綠色儲蓄的同時,本著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原則,規劃發展特色林業、林果加工業和生態旅游業“三大產業”,著力探索“治山、養山、綠山、富山”的發展道路。
威海地形屬于丘陵地帶,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積的68%。市區依山傍海、層巒疊嶂,具有“城在海中、山在城中、樓在樹中、人在綠中”的獨特景觀。有人提出,與城市緊密相連的青山完全可以滿足城市的“綠肺”功能,沒有必要再花代價搞造林綠化。但威海堅持生態環境不能只保護、不建設,要通過當前的積極行動,把過去開荒造田毀掉的林地恢復起來,把應該成為林地的區域發展起來。
為此,該市提出每年植樹2000萬棵、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的目標,按照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講求實效的原則,大力實施了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綠色通道林、沿海防護林、城鄉園林“五林工程”。因為堅持保護林地與發展林地并重,威海逐漸形成了聯動推進的造林綠化格局。
造林綠化、建設森林城市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威海始終注重從制度機制建設入手,努力建設有利于調動各方積極性的長效機制。特別是去年以來,該市結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大力弘揚植綠、護綠、愛綠的綠色文明,開展了綠化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活動,激發了全市上下“熱愛家園、綠化家園”的積極性,“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在城市森林建設中,該市引入了承包機制,在市直部門、駐威單位和市屬企業實行包山頭綠化,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一包幾年不變;完善了資金投入機制,積極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體系;完善了資源管護機制,通過出臺《城市綠化管理辦法》、《封山育林管理辦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為城市森林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設城市森林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后,威海將繼續為創造優美、清新、安全、舒適的生態環境而努力,實現“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目標,從而為廣告詞“走遍四海、還是威海”不斷增添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