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劇院請回生母 三十年恩仇一笑而泯
admin
2002-04-23
來源:景觀中國網
最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悉尼歌劇院修整工程即將展開,但澳大利亞方面不得不面對一個巨大的尷尬——36年前,丹麥建筑大師喬爾恩·尤特松在他設計的悉尼歌劇院建筑
最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悉尼歌劇院修整工程即將展開,但澳大利亞方面不得不面對一個巨大的尷尬——36年前,丹麥建筑大師喬爾恩·尤特松在他設計的悉尼歌劇院建筑工程僅完成一半的時候,心懷悲憤地被“趕離了”建筑工地。而現在,要想理清千頭萬緒的歌劇院修繕工作,悉尼不得不低下頭來與這位已經83歲的老人重新修好。
經過反復的說服、解釋,尤特松終于同意重返澳大利亞,出任修整工程顧問,一圓36年前那個未圓的夢。
■建筑大師隱居在西班牙的一個村莊,他再也沒去看過歌劇院一眼
■建筑師兒子將代替他親臨第一線
丹麥建筑大師約恩·尤特松目前隱居在西班牙東部的馬略卡島一個偏遠的村莊。這里的農民幾乎不會講西班牙語,而是講加泰羅尼亞語。
要找到尤特松居住的地方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的居所位于馬略卡島一座小山的頂部,這是一座設計現代、用石頭砌成的建筑,坐落于一片郁郁蔥蔥的松樹林中間,可以俯瞰通向地中海的道路。
恐怕沒有人追究過是誰將悉尼歌劇院列為“世界第八奇跡”,但美國《時代》雜志已經把這座位于本訥朗角的標志性建筑列為20世紀建筑史上的五大奇跡之一,稱它是“集獨特的結構和令人驚嘆的位置完美地融于一體”的建筑,說它“可以變舊,但永遠不會過時”。
尤特松是那種歷經磨難的悲劇性天才人物。由于厭惡新南威爾士州新政府對悉尼歌劇院工程用款的壓榨,他在歌劇院建到一半的時候中途憤然退出他所負責的工作。1966年發生的那次退出事件曾經使他名聲大噪,就像他在設計這座劇院一事上所獲得的名氣一樣大。
悉尼歌劇院建成以后,尤特松再也沒有回去看過它:這是一座像巨浪般滾滾向前涌動的白色結構的建筑物,除一面與陸地相接外,其余三面均被悉尼港翠綠色的海水所包圍。
現在,由于歌劇院方面已于4月初決定籌措900萬英鎊的專款,在尤特松的親自協助下對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筑進行大修整。
這座大劇院未來的模樣至少將有一部分按照他的思路去修整。在這次修整過程中,尤特松將對他的建筑師兒子簡和澳大利亞建筑師理查德·約翰遜兩人所負責的工程進行幫助指導。三人具體將如何合作目前尚不清楚,但據歌劇院方面說,尤特松擁有對兩人的任何一種工程方案一票否決的權力。
悉尼政府官員稱,由于已經年過八旬,像尤特松這把年紀的人身體太脆弱,無法親赴悉尼,雖然尤特松看起來非常健康,但直到現在還有人心存疑慮地說,親赴悉尼對他來說將是一次極其痛苦的經歷。
不過,這將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故地重游。新南威爾士州總理鮑勃·卡爾日前宣布說:“無論是對悉尼歌劇院,還是對澳大利亞人來說,30多年后他重返這里,參與這項工程的整修,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性事件。”
隨著年齡的增長,建筑大師變得更加老成持重了。他表示,雖然那次中途退出歌劇院建設工程傷害了他的自尊,但這并不意味著澳大利亞向他關閉了大門。他解釋說:“我非常喜歡這座建筑,那時候我在澳大利亞過得很高興,那是一段美麗的時光。”他接著用丹麥式的諷刺口吻說道:“澳大利亞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多么糟糕的建筑師,這種機會對于我來說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
■尤特松的設計圖紙曾被扔到廢紙簍中
■州總理發行特殊彩票,為建設歌劇院籌資金
■為拿出施工方案,他用了整整七年
當年,悉尼歌劇院差點毀了他的建筑師生涯。但他現在承認,那其實是一次獨一無二的機會,讓他用建筑材料進行了藝術創造。
“令人愉快的是,無論如何,我們仍然可能針對這座建筑進行交流,而這已經變得如此重要。”
當年,有一則傳說——還在設計競賽的預選階段,尤特松的設計構想就遭到了淘汰,但競賽評委中有一個叫埃羅·薩里寧的,他硬是從一大堆廢紙中找到了尤特松的設計圖紙,一下子就被他獨特大膽的設計迷住了,并當即宣布,他無法再支持其他人的作品。
領取了設計獎獎金以后,尤特松返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他根本沒有期望再被叫回來。但到了1957年,尤特松應邀將他的設計圖紙變成現實生活中的一座建筑!按照今天的標準,尤特松當年所獲得的這份差使是非常惹人眼紅的。但在當時,建成這座歌劇院將耗費多少資金,誰的心里也沒譜兒,就連尤特松本人也沒有搞清究竟該如何建造這座歌劇院。
他的座右銘“在可能的邊緣干下去”成了指導整個建筑工程的總原則,也正是這條座右銘最終使他不得不中途退出工程建設。他回憶說:“我們覺得自己工作的方法就像音樂家工作的方法一樣,我們做不到使它好得不能再好這一點。只有人類才能做出非同凡響的事情,從來都是這個樣子。”
尤特松喜歡利用藝術手法在工程設計方面與別人展開競爭。他把設計一座大型建筑物比作建造一艘帆船(他父親就是建造帆船的),又把它比作指揮一個交響樂團。他說:“這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崇高的事業,不去嘗試,你就不會知道你自身有多大能量。”
當時的新南威爾士州總理約瑟夫·卡希爾告訴他,如果在工程建設方面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去找他。就是這位卡希爾州總理,利用發行特殊彩票的方法為這項建筑工程籌到了足夠的資金。“他認為新南威爾士人缺乏歐洲任何一個大城市市民所具有的那種素質,他每做出一個決定都基于一種對人民非常具有同情心的、不可思議的情感之上。”尤特松如此評價卡希爾。
準備動工興建的悉尼歌劇院地址是悉尼市煤站的舊址,卡希爾命令工程在預定計劃之前提前動工,因為他擔心自己可能會在下屆州總理競選中落選或死于癌癥,而一旦落選,他的繼任者很可能會放棄建設這項工程。
本訥朗角特殊的地理位置向施工人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尤特松設想的解決方案是:把劇院的內部設施隱藏在一個平臺上,然后在平臺上建起宏偉的白色貝殼狀建筑構架,整個半球形建筑的每一個弧形部分都建成相同大小的面積。他對自己的方案進行解釋說,這樣的設計使“觀眾只能看到悉尼港和劇場的演出”。
尤特松與建筑工程師們經過長達七年的實際論證,對不同的建筑式樣反復研究,最終拿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就這樣,這座聞名于世的建筑開始浮現在人們眼前。歌劇院施工的前半階段,保羅·羅伯遜有一次前往悉尼訪問演出。在施工工地,他興奮地爬上高高的腳手架,激動地對著工人們放聲高歌。
■新黨上臺,追加15倍的財政投入簡直成了幻想
■誹謗,竟使他失去了工程設計的資格
■他拒絕接受好幾個含金量很高的獎項,只想要回設計的權利
■一名企圖自殺的姑娘,準備從海港大橋欄桿上跳下時,悉尼歌劇院那壯觀的美使她突然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后來,尤特松中途退出了歌劇院的建筑工程。談起當時的情況,他至今仍難以抑制激動的情緒:“工程絕對不可能再繼續下去了。原因很簡單,新的公共工程部部長不需要我在那里。”
當時,卡希爾的勞動黨在州政府大選中敗于保守的自由國家黨。據官方稱,工程施工當局為歌劇院的建設問題與新上任的公共工程部部長戴維斯·休斯發生了爭論,爭論的最后結果是,州議會通過了一項關于該工程建設的議案,決定把他內部用木制橫梁這一大膽而切合實際的設計式樣全盤否定。
但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他還抱著被政府當局召回去的幻想。韋斯頓說:“他想他們會認識到工程是離不開他的,但新政府再也沒有召他回去過。”要完成整個工程的建設任務,要多花費七年時間,并且還要在第一次資金預算的基礎上再增加15倍的財政投入。
尤特松剛走,一場誹謗他的運動就開始了。由于新建成的歌劇院經營慘淡,這座建筑對他的事業造成了嚴重打擊。新的州政府指責說,尤特松根本不懂該如何設計歌劇院的內部結構。有人輕蔑地稱他為不切實際的幻想家。
對于非常熱愛工程建筑的尤特松來說,這種攻擊和責罵可真是夠激烈的了。回到丹麥以后,他被告知,再也不能接受工程設計一類的活了,因為他已經辜負了客戶對他的期望。最后,他輾轉去了美國夏威夷,在一所大學里以授課為生。據說,在教書期間,他時常替別的建筑師設計一些工程,為人捉刀。丹麥境內許多令人贊美的樓宇和教堂都出自他的手筆,是他獨自設計出來的,但大的公共建筑物都避開他。他和兒子簡共同設計了科威特議會大廈,但由于他主持設計的悉尼歌劇院引發的風波尚未平息,他從來沒有非常貼近地參與這項工程的建設,大量的現場指導工作都交給了簡,這種情況使他感到很難受。
1980年,尤特松時來運轉,他被授予皇家建筑學金質獎章。他在當時表示:“如果你欣賞一個建筑師的工作,你最好給他一些項目讓他去設計,而不是一枚獎章。”據傳,他曾經拒絕接受好幾個準備頒發給他的含金量更高的獎項。就在各種榮譽接踵而來的時候,悉尼歌劇院也發生了不少故事。有一名企圖自殺的姑娘,當她站在悉尼海港大橋欄桿上準備往下跳時,因為看到了尤特松設計的悉尼歌劇院而突然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到他的名譽完全恢復時,尤特松本人已經失去了設計大型工程的興趣。朋友們說,他這時的感情變得非常脆弱,還說他是建筑師中的詩人,已經游離于異常殘酷的現代建筑領域。
■先進設備、建筑材料甚至戲劇表演的方式等都發生了徹底變化
■三十年過去了,但他還是堅持要對歌劇院做些改動
現在,尤特松已經與悉尼言歸于好,但在悉尼歌劇院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上,他還是堅持己見。
尤特松的中途退出使歌劇院的內部結構失去了它應具有的多姿多彩的設計式樣:用獨具創造性的弧形木制橫梁和層疊起來的玻璃構成其主體部分。最后,它們被實用但呆板的內部結構所替代了,這種內部構造使大多數造訪者備感失望,因為這種從實用角度設計的內結構必然要有那種把人給嚇走的外表來搭配。
韋斯頓說:“負責接管工程的人們都是技藝完美的建筑師,但他們根本不可能與一位天才建筑師同日而語。”
三年前,當悉尼歌劇院要重新整修的消息傳出時,尤特松的澳大利亞崇拜者們強烈要求把他請回澳大利亞。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憤怒地向政府當局呼吁,要求把歌劇院附近新建的公寓住宅區全部推倒,并游說當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數十年過去了,歌劇院的設計者至今仍然健在,這一消息對于一些年輕的建筑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喜訊,他們對此感到十分驚喜。自1973年以來,尤特松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馬略卡這個偏僻小島上默默無聞地度過的,年輕一代中有誰知道他還活著?
現在,他要重返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的內部結構肯定有一部分要恢復原來的設計,已經在人們心目中留下難以改變的印象的標志性建筑是否會失去它獨有的特色呢?尤特松本人也說不準:“現在我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時間會說明一切的。”
事實上,歌劇院不可能再完全恢復尤特松原來的設計。這位飽經滄桑的建筑大師指出,歌劇院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進,也就是說,要考慮用30年前根本無法找到的建筑材料來做這次整修。今天,先進設備、建筑材料,甚至戲劇表演的方式等都發生了徹底變化。就拿以前他計劃用來制作橫梁的膠合板來說,這種東西早就從建材市場上消失了。但尤特松富有魔力的設計理念仍將派上用場。
按照他的設計,歌劇院內新建的室內音樂大廳將用一幅色彩艷麗的巨型掛毯覆蓋其中的一整面墻,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尤特松保證說:“不經過深思熟慮,是不會隨意往上增加什么的。”
尤特松絕對稱得上是建筑界的一位超級巨星,可是,現在連很多澳大利亞人都對他一無所知。尤特松對此并不在意。朋友們說,由于要重返他曾經魂牽夢縈的悉尼,而且知道自己創造出了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筑,再加上關于他的一本最權威的傳記最終問世,建筑大師似乎又回到了年輕時代。
談到這些年來的感受,尤特松表示:“我的心態很平和,我為我作為一名建筑師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但不會為自己失去的東西而消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