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長征路”路漫漫多少文物建筑等不起
admin
2008-11-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根據市民的報料,記者昨日在沙面島上找到了國家級A類文物保護建筑——沙面大街14號天主教露德圣母堂,由于年久失修,已經“傷痕累累”;更讓人擔憂的是,沙面16棟文物直管公房大部分居民已搬出去,若不能盡快地出臺保護方案,這些現處于空置狀態的老屋可能重蹈43號的命運。
關于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建筑沙面北街43號屋頂坍塌的報道(詳見《沙面文物開天窗何時修繕天知道》)一石激起千層浪,不斷有讀者致電本報,稱沙面島上,還有不少文物建筑在審批“長征路”中無奈地等待。
根據市民的報料,記者昨日在沙面島上找到了國家級A類文物保護建筑——沙面大街14號天主教露德圣母堂,由于年久失修,已經“傷痕累累”;更讓人擔憂的是,沙面16棟文物直管公房大部分居民已搬出去,若不能盡快地出臺保護方案,這些現處于空置狀態的老屋可能重蹈43號的命運。
天主教露德圣母堂:
鐘樓嚴重風化天花板漏水
“你看,教堂的天花板有好幾處出現了漏水現象,墻上的批灰也脫落了不少”,昨日,當記者走進天主教露德圣母堂時,這里的莊神父憂心忡忡地說。莊神父告訴記者,由于修繕申報手續尚未獲得正式批復,多年來,這座建于1892年的教堂一直缺乏必要的維護。記者在現場看到,教堂的粉色外墻已有數十處露出水泥石灰,白色的外墻裝飾線也一塊塊脫落下來,窗戶上的紅色木頭也至少有三分之一出現脫漆現象。
“樓上的鐘樓風化得更厲害,連鐘都不能掛在原來的地方”,莊神父告訴記者,僅有七八平方米的鐘樓大部分地方已被白蟻蛀掉,幾年前教堂只能禁止游客上鐘樓參觀。“今年8月刮臺風時,鐘樓頂端的4個裝飾尖塔,有一個被刮倒在地上。”
對此,莊神父透露說,早在2006年,廣州市政府就已經撥款4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沙面大街14號的修繕,“可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誰也不敢動工”。
記者從有關途徑獲悉,早前,荔灣區有關部門原計劃按危房搶修項目制定上報教堂維修方案,但因涉及規劃審批和文物保護等問題,該方案一直未能實施。現在,在尋找到具有文物保護工程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合作后,沙面大街14號的修繕計劃又開始新一輪的報批“長征路”。
沙面南街2-10號:
充斥著灰塵和霉味
與沙面大街14號不同,沙面南街2-10號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居民房。根據資料記載,沙面南街2-10號面積約有1800平方米,“清末民初建,曾作印度人住宅”。這座正對沙面東橋的外廊式建筑,有著漂亮的建筑外立面。
“這里起碼有十年八年沒維修過了,后面那座比較低的樓已經被鑒定為危房,居民都搬走了”,家住沙面的街坊李伯帶著記者走到沙面南街2-10號的背面,只見后座較低的樓房完全被磚頭封了起來,破舊的墻面甚至連窗戶都不齊全。
記者走進其中一座住戶已遷出的危房,一股濃濃的霉味和灰塵味頓時撲鼻而來,地面已經破得不成樣子,上面層疊著各種臨時鋪上的木板,天花板的板條更是大片地脫落,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搖搖欲墜,手一扶上去感覺隨時會掉下來。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沙面南街2-10號屬于國家級B類文物保護建筑,該建筑屬于近期廣州市和荔灣區政府推進的16棟直管文物建筑住戶置換之列。
據悉,荔灣區讓“72家”房客搬出去,是為了盡量減少人為對文物建筑的破壞,但方案遲遲未批下來,在長期空置的情況下,又有可能出現另一棟北街43號。
專家觀點
制定“保護指引”縮短審批時間
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嶺南建筑研究所所長湯國華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縮短修繕計劃的審批程序。他表示,受有關部門的委托,目前正在對沙面的16棟直管文物建筑制定統一的“保護與利用行政指引”,“這種做法在廣州還是第一次”。
湯國華表示,“先對文物保護建筑制定一個‘指引’,然后將這個‘指引’送給省文物廳進行專家論證,并送國家文物局審批。當‘指引’通過審批后,可以再根據‘指引’來制定具體的設計和利用方案,而這個方案報送只需要經過省文物廳的批準就能動工。”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