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真坦克做成的雕塑成了市民玩耍的工具
“為啥這條步行街要弄半個坦克?它的炮筒是指向那棟居民樓嗎?”昨日,記者在路過高灘巖步行街時,聽到路人在議論矗立在路邊的半個坦克雕塑,而“坦克”的炮筒看似指向對面的居民樓。
“坦克”炮筒指向惹爭議
昨日,記者在高灘巖步行街中段看到,在一個類似舞臺的半弧形平臺上,有個“坦克”頭,而另一半看起來像是鑲入了一壁鐵墻之中。“這坦克的炮筒正好對著對面的居民樓。”路過的杜先生對此有些不舒服。而長期居住在此的王大爺則表示,“炮筒”對著哪對他們沒有影響。“哪里有恁個迷信嘛!”
下午4時許,記者看到不少附近放學的孩子來攀爬“坦克”。“這個是坦克!”4歲的洋洋利索地爬上“坦克”,坐在“炮筒”上,奶聲奶氣地說。“一到夏天,很多小孩來爬坦克耍。”洋洋的爺爺告訴記者,放學后來爬的小孩很多。“這個是用來打壞人的。”洋洋離開時還一臉認真地說。
景觀體現“紅色”主題
“這其實是一條雙擁大道。”據了解,高灘巖步行街兩年前就修好了,景觀設計上被定位為“紅色”。“雙擁大道步行街根據其駐地部隊相對集中的周邊環境,定位于體現軍民團結、互幫互助的革命傳統精神。”沙區建委規設科的劉科長說。
“這里一共包含有3個主題。”劉科長告訴記者,入口的浮雕建筑被稱為“鋼鐵長城”;“中間段就是‘坦克’那里,被稱為‘駐軍風采’,雕塑裝置著重表現了一種戰爭留下的痕跡。”最后一段是“魚水情深”,通過一位婦女手捧清水救助一位受傷戰士這一場景,直觀的表達了人民群眾對解放軍戰士的愛護和關心。
被迫調整“炮筒”角度
記者昨日聯系到此次景觀雕塑設計的負責人——美院雕塑系的徐教授。據了解,當初該景觀落地時還受到居民的反對。“他們說炮筒對著他們的家了,不吉利。”徐教授介紹說。
為此,徐教授在落地當天調整了炮筒角度。“現在炮筒的方向是在兩個塔樓中間。不存在指向哪個居民區。”
“坦克”凸顯視覺沖擊
為什么“駐軍風采”要用“坦克”體現?雕塑設計者徐教授稱,步行街中段其實是一個供人們休閑娛樂、宣傳聚會的廣場,在這里設計一個以一輛舊坦克和一面銹蝕的背景金屬墻融合一體的環境雕塑,能著重表現一種戰爭留下的痕跡,和周圍的建筑綠化環境形成對比。“這樣做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感覺像是從鐵流里面駛出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