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在圣童之家中由修女及孤兒所繡的祭臺布及其它生活用品
集體回憶、歷史建筑,備受時下香港人關注,然而,大家對舊建筑物的認識,又有幾多?只要細心觀察,會看得出,香港的懷舊建筑,風格各異,這是由于受到來自不同地方的建筑師、設計師所影響。現于文物探知館舉行的「共建香江─法國筑跡160年」展覽,專門介紹法國建筑師的設計,在香港留下法國文化「遺產」。
展覽分三個歷史階段來介紹法國建筑物及在建筑物里的生活。第一部分是一八四○年代至一八九○年代,十九世紀下半葉。期間建成的著名法式建筑物有圣童之家(育嬰堂)、伯大尼療養院及舊大會堂。
圣童之家養育孤兒
中文大學逸夫書院李和聲香港歷史資源中心主任何佩然介紹說,這些都是較傳統,當時在法國流行的建筑形式,例如圣童之家,整座呈長方形,設有百葉窗的法式大門連接深長的走廊,斜尖的屋頂鋪著中式磚瓦,柱廊采用歌德式拱形設計,反映了建筑物的宗教背景。圣童之家是修女收留養育棄嬰的居所,后來發展成學校、醫院,工業學校、盲人院、老人院等慈善用途,讓當時貧民百姓都在當中生活及使用。現場展出了當時孤兒院修女及院童的手繡祭臺布、熨斗等文物。
伯大尼歌德式建筑
伯大尼療養院中的教堂,亦有歌德式的建筑特點,但那里整個區域主要是教士療養所,建筑物半圓形窗頂是十三世紀法國典型歌德式教堂特色之一,壁頂處各有一個小頂塔,建筑中大量采用歌德建筑的四葉紋和三葉紋作主題。這里最有趣的歷史,是兩位教士是植物專家,他們發現了洋紫荊,達十多種,在一九六二年,當時的張有興議員建議洋紫荊作為香港市花。
舊大會堂具羅浮宮特色
至于當時香港地標性的建筑,應是舊大會堂,舊大會堂位于現時的匯豐銀行大廈,由法國建筑師艾米特通過公開比賽得獎設計,何佩然說,舊大會堂的風格有點羅浮宮的特色,平面U型設計,正門頂部呈半圓形,以花形圖案裝飾,面對雕工精美的噴水池,庭院式設計如皇宮及豪華大宅。不過,何佩然表示,在殖民地時期,大會堂的文娛生活,是將洋人與華人、男性與女性分開,部分地方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入,可說是當時上流社會活動的地方。現場除了展出模型與圖片,亦放映幾段一八九六年,開始有電影放映時,大會堂曾放映過的電影片段,每段約十多秒至一分鐘。
終審法院采新古典風格
第二部分是二十世紀初至抗日戰爭時期(一九○○年至一九四五年),何佩然表示,這時的法式建筑物結合了新古典風格及裝飾藝術風格,又帶有簡約、實用的味道。如現為終審法院的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便是新古典主義的優雅建筑,紅磚墻則是其另一特色。大樓建于1842至1843年,它是第一任港督砵甸乍和第二任港督戴維斯的居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它更一度成為香港臨時政府的總部。1989年,被列為法定古跡。
法國建筑師設計唐樓
政府早前公布,即將被保存及修建的太子道西唐樓,原來亦出自法國建筑師之手。四層高混凝土平頂建筑物,兩座唐樓共享一條樓梯,具裝飾藝術風格特點,著重平面、垂直建筑線條,及幾何圖案作裝飾,樓宇之間及樓梯通道亦飾有垂直圖案,游廊與陽臺的扶手上有長而窄的條紋,二樓以上的樓層有深長的露臺,用方柱承托,騎樓受中式建筑風格影響,扶手呈竹子形,樓梯上中式建筑采用通風格子窗。
利舞臺中西合璧
何佩然說,當時的不少建筑物,都采取了東西結合的元素,如人們熟悉的利舞臺,外表是西式建筑,以法國和意大利歌劇院所采用的建筑設計為藍本,流露著格魯吉亞風格,采用的大理石柱子具裝飾藝術特色。正門頂部的小塔,小塔上方建有圓形拱頂,繪以金箔裝飾的九條金龍,糅合中國和西方的建筑特色。
內里的大劇院亦照歌劇院形式興建,但劇院頂的鳳凰、仙鶴、蓮花等裝飾,座椅設計等仁、義、禮、智、信、中、東和西座,都是中式風格,而劇院中常上演的,大部分是戲曲表演。
第三部分是香港光復至今(一九四五年至二○○八年),這段時間的建筑,隨著香港的不斷建設,似乎以實用較多,如啟德機場跑道、塞拉利昂隧道、香港大球場重建工程、中區至半山自動扶梯、亞洲國際博覽館等。
知專設計學院具創意
當中較有特色的是,將于二○一○年落成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是法國高地菲及伙伴建筑公司(Cold?fy & Associ?s)設計。這座位于將軍澳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相關的設計學系,構思和創意來自一張白紙,建筑物由三個基本元素組成一平臺,突出「空中之城」浮起的感覺,既充滿詩意,亦同時展現一個充滿創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