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玲瓏塔:本不是奧運演播塔備選方案
admin
2008-08-26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08年8月2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進行第二次彩排,很多慕名前往“鳥巢”的游客都驚訝地發現,在“鳥巢”背面的一座塔狀的高聳建筑,變幻著藍、金、紫、綠、紅各種不同的顏色。
2008年8月2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進行第二次彩排,很多慕名前往“鳥巢”的游客都驚訝地發現,在“鳥巢”背面的一座塔狀的高聳建筑,變幻著藍、金、紫、綠、紅各種不同的顏色。人們猜想,這或許是新添的景觀設施,卻不知道,這座塔的真實身份是奧林匹克多功能演播中心。
2008年5月6日上午,當最后一根鋼梁被成功吊升到100多米的高空時,這座面向世界的演播塔,終于宣告完工。而晶瑩剔透的塔身,更為它贏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玲瓏塔”。
北京奧林匹克轉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組委會第一次提供了專用的新聞中心。自此之后,在奧運體育場館設置國際廣播中心成為慣例。然而由于北京奧運場館本身沒有設計太大的承重,因此并不適合在頂端加蓋演播場所,而整個奧林匹克公園內也缺少一個可以俯瞰全局的制高點。因此為了滿足各國轉播商們“希望捕捉到有關奧運最新鮮獨特畫面”的要求,奧組委決定建設一座全新的演播塔,并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統一公開競標。
“說到‘玲瓏塔’方案的出爐,真是幾經曲折啊!”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筑師、“玲瓏塔”方案設計者之一崔愷對《北京科技報》表示,最早關于這座塔的方案,并不是針對奧運演播塔的設計需要,而是參與奧運觀光塔的方案競爭。但在那次的競爭中,“玲瓏塔”只是崔愷工作室眾多備選方案的其中之一,而最終勝出的則是該工作室的另一方案——“生命之樹”,不過由于種種原因,觀光塔最終并沒有投入施工。在崔愷心中,那份對于“玲瓏塔”獨特造型的深厚情結卻越發強烈了。一年后,當演播塔公開競標之際,機會終于來了。
考慮到以奧運場館為背景的電視轉播需要,設計小組將它的位置定于奧林匹克公園的中心區,西側與中軸景觀大道相接,東側與國家體育場的訓練場相連。崔愷說,玲瓏塔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東方古老的塔建筑,然而卻并非刻意突現“中國塔”,而是希望回避掉人們概念中熟知的“封閉型”塔結構,展現一種時尚的幾何外觀理念。“奧林匹克公園中的主角是‘鳥巢’與‘水立方’,因此‘玲瓏塔’給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應當是絕對的搶眼,而是一種通透與纖細的特殊感覺。”
方案確定了,施工起來卻并不輕松。由于演播塔的每層,都是由一個正等邊三角錐和一個倒等邊三角錐相扣而成,因此在傾斜60度的坡面之上,工人幾乎無法站立,更別說具體作業了。北京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郭海剛告訴《北京科技報》,“沒有平面,我們就制造平面。項目部在每兩層之間都用鋼構件搭造架子,然后再在這個架子上安裝平臺,工人站立的問題終于解決了。”
另一個難題來自于龐大的施工材料。“整個工程用鋼約2100噸,由11萬塊鋼構件組成,全部需要人工現場拼接,然后再整體提升,但世界上卻沒有同類工程可供參考。”郭海說,針對這樣的難題,技術人員決定采用“地面組拼、整體吊裝”的“搭積木”方法。先在地面將器件組合成64個小錐面體,再進一步將它們合并為18個大單元體,然后在空中實施整體吊裝,這樣不僅降低了高空作業的難度,同時還減少了從地面搭建繁瑣腳手架的周折。
建成后的“玲瓏塔”,在夜晚變化的燈光下風情萬種,但唯獨頂層觀光廳下空缺的一層,讓很多人產生疑惑,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有人說是為了通風,有人說是為了穩定結構、避免頭重腳輕。
“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基于造型和美學上的考慮。”崔愷說,“玲瓏塔”區別于古老塔造型的重要一點,就是它外觀上的空透。“這樣做,可以打亂節奏,凸顯頂層的觀光廳。此外也可以明顯劃分出功能區域,‘空缺層’之上是觀光層,之下是轉播層。而從遠處望去,觀光層就好像一只屋頂上的寶瓶。”
作為奧林匹克公園中的最高建筑,132米的“玲瓏塔”也是整個奧運工程的收官之作。來北京考察的倫敦奧組委官員曾對它的設計贊不絕口,甚至開玩笑說要在倫敦舉辦奧運會時,將這座塔漂洋過海地搬過去。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