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敕建”海神廟遺址在津重見天日
admin
2008-08-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天津市首次對明清海防遺產資源系統調查登記,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翱滴蹼方ā焙I駨R遺址得以重見天日。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此次考古調查中,對位于大沽船塢附近的海
天津市首次對明清海防遺產資源系統調查登記,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翱滴蹼方ā焙I駨R遺址得以重見天日。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此次考古調查中,對位于大沽船塢附近的海神廟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清代海神廟甬道、山門、西配殿、御制碑亭及圍墻建筑基址等遺存;出土清代御制海神廟漢白玉石碑、柱頂石、綠琉璃筒瓦、板瓦等重要文物。大沽海神廟遺址的初步考古成果,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重要考古發現。
獨特的復合型文化遺產 海神廟建于1695年,康熙視察大沽,敕造此廟,并御題“敕建大沽口海神廟”匾。1922年,海神廟觀音閣失火,大廟化為灰燼,成為遺址。這次海神廟遺址的發現使大沽船塢成為復合型文化遺產。從性質上看,既是傳統文化遺址,又是工業遺產;從時間上看,既是古代遺存,又是近代文化;從形態上看,既有地下遺址,又有地上建筑;從遺產的功能上看,既有像海神崇拜這樣的精神內涵,又有體現了修造輪船、槍炮這樣的物質生產過程。該文化遺產的多元性,充分體現了天津城市文化的特征,其核心價值就是不同文化要素的相互滲透、相互依托。大沽炮臺、海神廟與大沽船塢遺址等明清海防文物資源共同承載了中國從古代走向近代的曲折歷程,對于它們的科學調查與保護,為深入發掘我市大尺度線性文化遺產價值提供了重要載體。
“勘定”大沽口炮臺
大沽??谧怨艦榻蜷T屏障,明代始建炮臺。清嘉慶、道光、咸豐年間不斷增修擴建,南北兩岸共有炮臺6座。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在這里進行了中外聞名的大沽口保衛戰。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軍戰爭中,義和團將士和清軍士兵共同進行了反侵略的斗爭。1901年,清廷與八國簽訂《辛丑條約》,炮臺隨即被拆毀。本次考古勘察的重大突破是:確認了大沽口炮臺的原初地面,約在距現地表以下2.2米深處。大沽口炮臺的原初地面的發現,像一把鑰匙,解決了一直以來對炮臺圍墻高度難以確認的“鎖”,為全面多角度認識大沽口炮臺原貌又增加一個可靠的“標尺”,在地球物理勘探和遙感考古成果的基礎上,取得了考古新進展。
湮沒已久的船塢得以確認
由李鴻章主持修建于1880年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也是本市海防遺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位于大沽口炮臺東側,是中國北方第一家近代化的造船廠。作為北方工業搖籃、中國北方產業工人的發祥地、中國造船工業和兵器工業的活化石,大沽船塢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自然與人為淤塞導致廢棄,有的船塢逐漸變成遺址。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大沽船塢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共發現4處船塢遺跡與1處船臺遺跡。
由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展的此次專項考古調查已在塘沽區、漢沽區調查登記炮臺、船塢、營盤、軍械彈藥庫等海防遺存近20處。這是本市繼長城、大運河資源調查之后第三處大尺度線性文化遺產專題調查。通過全面考古調查與重點考古勘探與發掘,進一步證實天津海防工程作為明清時期國家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明、清兩代,乃至中國近代史上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此次的遺產資源為全面審視本市地域文化特色、彰顯城市個性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