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重建十大方案亮點多 可能建成步行城市
admin
2008-07-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昨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距離5·12大地震已經整整兩個月了。來自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法國、瑞士等地的設計規劃機構(聯合體)和我國相關機構的代表匯聚青城山鎮,在“都
昨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距離5·12大地震已經整整兩個月了。來自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法國、瑞士等地的設計規劃機構(聯合體)和我國相關機構的代表匯聚青城山鎮,在“都江堰市災后重建規劃概念方案”方案介紹會上,亮相一個個精彩規劃概念方案。據了解,10家規劃設計單位或聯合體經過實地勘察、走訪后,全部完成了設計方案。本報特披露、編輯每套方案中的亮點,與關心都江堰災后重建的讀者分享。
昨日,建設部規劃司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方案介紹會,今日上午,還將舉行專家討論會,對10個規劃概念方案研討論證。之后,專家將整合這些方案上報成都市政府。
亮點:城市功能
把都江堰建成個“步行城市”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會上,來自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代表表示,都江堰應建為世界災后重建的典范。復興后的都江堰將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中華歷史文化名城、國際風景休閑度假旅游城市、成都都市附中心城市、城鄉一體化的宜居生態城。
設計方案分為空間、經濟、社會、文化、生態5個角度。其中,空間為安全緊湊防災生活圈;經濟為風景休閑度假創意文化產業商貿“場鎮”;社會為社會公平、自助互利,以工代賑;文化為世界遺產保護城市文脈延續川西風格延承;生態為山水林城、生態承載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
方案還建議,重建應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步行城市。而在土地利用方面,要建設緊湊城市,土地利用強度適度增加。此外,他們還強調突出城市的旅游功能,分組團分功能建設;建設慢速步行系統,加強度假型旅游。
亮點:避震建設
城里建個防災公園如何?
奧雅納工程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他們設計了城市防災公園,規劃了城市避震疏散系統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規劃,并建議實施災后重建實施機制———設立災后重建局,該部門預計在重建的6年時間里發揮作用,在完成重建后解散。
設計方案中還稱,要通過可持續生態城市規劃,不斷創新,同時優化城市中的環境、社會和經濟等要素,打造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一個產業與環境協調、人與自然和諧、資料節約、環境友好、社會融洽的未來城市。
他們認為,地震給都江堰市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面對自然災害,人們表現出的是重建家園的勇氣。而重建的過程同時也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挑戰和機遇。在受損地區重建設和新城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引入生態城市的發展理念。
亮點:交通規劃
這里不需要紅綠燈和停車
馬來西亞AKIPRIMA設計單位
“都江堰城中心將環繞博物館和藝術中心,沿水岸邊可以從四個方向進入中心城區,這里將沒有紅綠燈,交通通暢。”AKIPRIMA設計單位代表在會上稱,他們在建筑中融入中國元素,西岸建造長約3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巨龍形態的觀光游覽車,設計可以容納20萬市民和10萬游客的巨型建筑,新城建成將歷史性地創造10萬個旅游業的就業機會。同時,該機構代表還提出開發利用新城綠色能源———利用岷江沿岸風動力能源,還有在河岸邊開闊地的建筑上安裝太陽能利用器。
在交通規劃中,他們提出了先進的無障礙道路系統規劃設計。“新城整個城市的道路系統不需要紅綠燈,也不需要停車。”代表稱,將來簡單的道路系統設計可以讓人到達城市的任何一個地點,環線和居民生活道路采用單向設計,而未來的都江堰新城完全不需要轎車。
亮點:養生產業
發展深度體驗型養生產業
臺灣大學建筑與城鄉研究所、四川省建筑設計院聯合體
設計方案中稱,都江堰重建目標是依據這里的人文歷史與產業趨勢,重新定位市域的總體方向。要用重建機會,重新調整市域空間架構,優化都江堰生活和旅游環境。方案還舉例了臺灣的經驗———包括社區重建、居民參與和就地安置。比如重建過程中要重點照顧弱勢、獨居的單身老人。
規劃定位方面,方案中表示,要強化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定位,重新賦予全球性歷史資產的重大意義。在有機分散、順勢集中的規劃方法下,全面性地調整并強化城鎮群體的角色與功能。在產業方面,方案將都江堰產業轉型的重點聚集在結合百草藥學,發展深度體驗型養生產業。要匯集醫療研發產業,配合休閑旅游,創造不可取代的地域型產業形態。
亮點:特色空間形態
改善離堆西街傳統步行道
日本東京大學、慶應大學聯合體、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勘察設計研究院聯合體
方案提出,重建后的都江堰將是生態、文化可持續發展,并且是成都市域內的旅游、科教、文化、創意新城,具有特色城鄉空間形態的國際旅游城市。方案提出,將采用系統性的思想,將歷史地段和節點的保護和城市旅游系統相結合。通過重建,改善玉壘山、離堆、西街的傳統步行道,修復內江兩岸的古建筑群,延續古城 “滿城水色半城山”的特征風貌。
方案還提出了對區域城鎮外向擴展發展時序的建議:城鎮發展近期以災后政策性安置為主,主要發展空間在平原區各城鎮點,尤其是山前結合帶城鎮作為接納重點區域,聚源新城形成發展基礎。遠期以聚源新城建設為核心,以區域城鎮與環境空間協調為原則,以城鎮空間結構的區域調整為重點,促進都江堰整體區域經濟和環境的發展與提升。
亮點:拓綠亮河
讓濱河綠帶成為休閑空間
瑞士伯恩應用科學大學、都江堰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體
“重建規劃的總體策略是顯山露水。”該聯合體代表在會上表示,都江堰具有“山水城林堰”的特色,重建應“拓綠亮河”,即對一環路內河流兩側,拓寬公共綠地,布置旅游服務,商業、文化娛樂設施,使濱河綠帶成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
同時,他們還認為都江堰最高密度的發展將位于新火車站附近,該區目前處于城市的外圍,將被發展為城市的新區,主要為公共和混合用途。重建的舊城以及中心周圍的密度較低。城的西面有一個低密度、高標準的住宅區。東北面是新型輕工業、科研與教育區,配置新的公共交通系統。
在公共交通方面,該聯合體提出,新的輕軌會將都江堰和成都連接起來。火車站是公共交通系統總匯,是城市中心的新焦點。
亮點:心靈產業
慢節奏生活方式的心靈小鎮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體
該設計方案特別提出要打造“心靈產業”,它是指滿足人們在心靈的、精神的訴求。該產業以心靈訴求為導向,可以分為釋放壓力、開闊眼界、豐富閱歷、追求健康、社會交往、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實現自我,分別對應的產業有休閑娛樂、度假、問禪悟道、觀光、主題游樂、醫療、養生、會展會務、教育培訓、探險、極限運動、文化創意、研發等。
方案稱,“心靈產業”布局為一軸兩組團,一軸是從都江堰老城區到新城區,功能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產業載體。兩組團是青城山-大觀組團,位于青城山鎮和大觀鎮片區,形象定位是問道養生,功能是休閑度假。龍池-虹口組團,位于龍池-虹口景區,形象定位是險峻叢林,功能是科考、探險、極限運動。另外,方案還策劃了項目———“心靈小鎮”,位于都江堰老城區建設路以內,主題為拜水,無污染、慢節奏生活方式的回歸,包括古堰景區、歷史街區、特色休閑區。
亮點:三級抗災空間體系
河渠也要成為避難通道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重建規劃考慮建立了三級抗災空間體系。都江堰城區三級抗災空間體系的建立是對原規劃進行抗災布局梳理和完善的基礎上進行的。城市抗災的主通道和避難的主場所除了包括城市的主要放射性主次干道和主要城市公園外,沿四條內江分支的河渠及其兩側也成為城區抗災和避難的主通道和重要場所。在四條河渠之間的指狀片區內,通過聯系道路以及與河渠兩側開放空間直接連通的片區和組團綠地,建立兩級枝狀延伸的抗災空間系統,將匯集避難人群和運送救災物資的通道深入到人口密集的組團內部。從而更進一步降低抗災的脆弱性。
同時,城市的道路網密度也需要增加。從提高城市抗災能力的角度,增加道路網密度、減小街坊規模是增加疏散通道和降低災害人員傷亡的有效途徑。在都江堰城區重建規劃中,在重建區域內采用小街坊的模式,設想把道路網間距控制在150米左右。
亮點:創意產業
游山玩水也要有創意
美國威爾考特建筑事務所、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體
規劃方案提出,要通過規劃幫助都江堰實現跳躍式發展。要通過重建大幅度提高城市住房質量,對受災地區的清除能讓城市通透起來、綠起來。
具體規劃為,以都江堰的山水田園與歷史古跡為硬件,以都江堰的道教氛圍、名人傳奇、休閑特質和生活哲學為軟件,使兩者在未來的城市中融為一體,以此為基礎塑造城市人居環境,打造山水田園與人文情懷并重的人居天堂。同時,都江堰未來的產業必然是綠色生態無污染的,教育培訓、設計創意、生態農業類產業將是首選。
在旅游方面,開發具有創意的旅游項目,同時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旅游發展重心轉移至健康度假類的旅游項目上。
亮點:城市結構
靠近城中心建高密度住宅
法國AREP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
方案認為,都江堰要建立獨立的城市中心區,并保持與現有城市的聯系,通過城市中心建筑確立城市形象與特點,并組織城市結構。同時,為了組織人流,減少交通距離,應按照城市區域不同尺度設置公共建筑。而在城市綜合體設計中,應將工作區域與生活區相鄰,簡便日常交通;靠近城市中心以及綠化中心建立高密度住宅區。
針對聚源新區規劃,該設計機構提出了生態水都的方案,將其定義為生態、高效、安全的時尚之都生態化的城市格局,自然融合城市。到時候,聚源新區可利用區域內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打造現代都市水鄉,三條穿越而過的岷江支流及沿江生態公園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親水空間。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