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地震災害過后,災區農戶將有怎樣的新家?同濟大學專家近日為汶川大地震重災區紅白鎮農民設計自建房規劃方案,盡力展現當地藏族、羌族民俗風情,充分利用災后廢墟中可用的建筑材料,提高永久性住宅的“性價比”。
6月初,國家有關部委聯合開展了地震災區災后農民自建房設計規劃行動,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家設計規劃單位的專家分成7個組趕赴災區考察,根據當地特點推出農戶新建永久性住宅的規劃方案。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6人專家組的“包干區”是震中95%房屋倒塌的重災區紅白鎮。
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都市設計院常務副院長湯朔寧介紹,整個房屋設計講的是因地制宜。他們實地考察測繪時,不斷與當地人交流、開展調查,比如,“希望外觀是怎樣的?”“每家大約多少人住?”“日常生活對房屋的功能設計有啥特殊要求”等等,充分考慮農戶最迫切的需求。
調研后還發現,身邊許多資源可以充分利用。首先,紅白鎮地處林區,有著豐富的木材資源,根據國家規定,當地每人可使用9立方米的木材,而在建筑材料學中,木結構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韌性,只要在建筑過程中注意“防火間距”,無疑可以造出安全系數較高的“抗震房”。其次,當地絕大多數房屋倒塌后,廢墟中的“垃圾材料”隨處可見,這些只要善加利用,均可成為有效又安全的建筑結構填充物,降低了建筑成本。據悉,經進一步細化后,這一方案將首先為鎮中心區域五桂坪村的300多家農戶建起樣板房,之后再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