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為城市剪掉“辮子”
admin
2008-07-03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00年以前,根本不敢穿白襯衫上街,出門遛達一圈就染一層灰。”這是48歲的溫慶波對上世紀的沈陽最切身的體會。如今,他可以穿著白色的T恤隨意地在沈陽的街道上行走,路兩旁
“2000年以前,根本不敢穿白襯衫上街,出門遛達一圈就染一層灰。”這是48歲的溫慶波對上世紀的沈陽最切身的體會。如今,他可以穿著白色的T恤隨意地在沈陽的街道上行走,路兩旁綠樹成蔭,而且街道上再也沒有了嗆鼻的氣味。
沈陽如今被稱為“園林城市”,而在上世紀大家都稱之為“光灰的城市”、“煙囪城市”。從煙囪林立到綠樹成蔭,沈陽實現了一個優雅的轉身。近日,我們走進沈陽的街巷,探尋這種變遷的足跡。
關停搬遷污染嚴重企業
溫慶波如今所在的單位是一家保安公司。2005年,他工作了27年的油脂化學廠因效益滑坡、污染嚴重被關停。
將污染嚴重的企業關停、搬遷,這是沈陽在新世紀進行的一場對歷史舊賬的清算。據沈陽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李剛介紹,作為老工業城市,沈陽曾經遍地都是煙囪,被人們稱為“城市的辮子”,從2002年開始,沈陽平均每年炸掉1000根煙囪,一共炸掉了5000多根。
環境的變遷,并不只是關停、搬遷企業那么簡單。“沈陽曾經是工業門類最全的城市,突出特征是重工業化,結果留下很多后遺癥。”李剛說。及至今天,很多后遺癥正在等待解決。
如今在沈北新區的一處工地上,300多人正在施工建鉻渣無害化處理廠。工地旁邊,矗立著一座占地30畝、12層樓高的山——鉻渣山。作為已破產的新城子化工廠的遺留物,這個被視為環境“大毒瘤”的鉻渣山,已在此矗立了近半個世紀。到今年10月,處理廠將投產運營,而處理掉這座鉻渣山還需要將近兩年的時間。
人均綠地12.8平方米
如今,沈陽這座工業基地已經被綠色所掩映,綠色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主色調。而在上個世紀,充斥著這座城市的主色調還是灰色,它源于水泥廠房、火柴盒式的水泥住宅樓以及彌漫的濃煙。在“全球十大污染城市”排行榜上,沈陽一度名列其中。
2001年編制和實施了《沈陽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自此沈陽市開始從重化工業基地向現代化綠色城市轉變。“我們的綠化主要包括三種:一種是生態敏感點的綠化;一種是在城區內見縫插針綠化,主要是建精品綠地;一種是對鄉村進行綠化。”李剛說。
流經沈陽城區的渾河,如今已是一條景觀河,河兩岸綠化帶各1公里寬。對它的綠化正屬于生態敏感點的綠化。而在2002年以前,渾河尚是排放污水的干道,河兩岸垃圾堆積。
60歲的荊樹林自小在渾河邊長大,見證了渾河的這種變遷。在年輕時,他曾在渾河中抓過一條魚,重達36公斤。他看著河兩岸的樹木一天一天減少,又一天一天增多。“現在河兩邊的樹還沒長起來,等長起來就更好了。”荊樹林對渾河的將來滿懷期待。荊樹林五代人在河邊居住,如今他每天上午都要帶孫子到河邊來。
如今,沈陽的綠化覆蓋率由2001年的25.1%增加到40.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不足4平方米增加到12.8平方米。
建起家庭節能減排檔案
“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節能約2.5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這是《沈陽市家庭節能減排檔案》中列出的節能常識中的一條。該檔案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列舉了33個節能減排的日常行為。
節能減排這個看似宏觀的命題距離普通百姓的生活正越來越近。市民郭興的家庭檔案中詳細記錄了每月的能源支出、生活消費以及環保行為實施情況。在今年4月,他的家庭使用一次性餐具10次,5月則是7次。在他眼中,所做的事情盡管有些繁瑣,但節能減排的意識在一點一點增強。
事實上,沈陽在市民中建立家庭節能減排檔案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讓市民參與到節能減排的行動中來。
目前,在沈陽,類似郭興這樣建立家庭節能減排檔案的家庭已經達到了2萬戶。今年底前,沈陽將在5萬戶家庭中建立節能減排檔案。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