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建紀念場所 鐫刻汶川地震遇難者名字
admin
2008-05-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六大遺址、3座紀念場所、3個中心、兩個歷史博物館、一座志愿者空間公園……本報推出的全球征集“為汶川地震遇難者建紀念碑”的建議、方案和碑文以及地震實物資料活動開
六大遺址、3座紀念場所、3個中心、兩個歷史博物館、一座志愿者空間公園……本報推出的全球征集“為汶川地震遇難者建紀念碑”的建議、方案和碑文以及地震實物資料活動開展后,收到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響應。昨日,本報收到活動開展以來最為詳盡的一份計劃書。長期從事藝術評論的查常平博士聯合8位學者、專家、藝術家一道向本報遞送了一份“‘5·12’汶川大地震遺產保護計劃”倡議書。查常平表示,他想通過倡議,使我們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關系中真正成熟。而遺址保留工作則應立即啟動。
本報將繼續向全球征集有關大地震紀念碑的建議、方案和碑文,征集熱線028-86969110歡迎您隨時撥打。
9位學者共同發起保護倡議
“一個以成都、九寨溝為對角線原點的棱形(‘◇’形)自然-人文景觀帶,由于‘5·12’汶川大地震的發生而正在形成。”談起整個大地震遺產保護計劃,查常平表示,面臨災難,我們最需要的是思想。好的思想能形成好的方法,以此來解決一系列問題,“‘5·12’地震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值得紀念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這對后代有深遠的影響。”
經短暫商量,查常平立即起草倡議書,并邀約博物館學家、城市規劃專家、旅游學學者、建筑設計師等8人一同發起倡議。他們建議,在四川以汶川、北川、都江堰為主,德陽、綿陽為輔,實施“‘5·12’汶川大地震遺產保護計劃”。查常平表示,這個計劃非常宏大,囊括多種紀念表現形式,包括六大遺址、3座紀念場所、3個中心、兩個歷史博物館、一座志愿者空間公園。
6大遺址為科學研究作基奠
“保留‘5·12’大地震汶川遺址(舊城原址、映秀鎮、漩口鎮等代表性遺址)、北川遺址(舊城原址、北川中學遺址、堰塞湖遺址等)、青川余震遺址、德陽東企工業城遺址 (綿竹漢旺鎮)、茂縣蘿卜古村落遺址與江油李白故里遺址。”昨日,查常平特地將整個計劃完整地梳理出來。他們認為,可在汶川、北川、綿竹修建3座紀念場所,詳細收集并刻出每位遇難者的名字及個人資料。“遺址的保存不能只圍繞旅游開發,還應凸顯科學意義,為科學研究、地質研究作基奠。”對此,查常平建議,建立中國汶川地震文化研究中心、“5·12”綿竹地震文獻中心、“5·12”都江堰藝術中心,設立北川中國地震歷史博物館、汶川人類自然災害歷史博物館。同時,為紀念作出貢獻的志愿者,還可在整個紀念群落打造中修建“5·12”德陽志愿者空間公園。建成后,每年可邀請公共藝術家在其中創立紀念性作品。
選址慎重 顧及震區群眾心理
“地震紀念群的選址上,應充分顧及當地原住民的心理與傳統。”查常平表示,遺址的選擇不當,有可能給當地原住民造成心理傷害。所以,在選址問題上,應征詢當地原住民的意見為參考,在盡量不傷害他們的情況下,作出對遺址的選擇。遺址選擇好了,人們會時刻警醒,以此為動力,就能起到正面作用;遺址選擇不好,就有可能讓他們長期處于一種痛苦的心理狀態,起到負面作用。
查常平表示,這份倡議書,不日便會呈交給有關政府部門。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