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腎”仍然“病纏身”
admin
2008-02-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健康的濕地才能養育健康的人類。”人類從濕地提供的食物、清潔的水源、藥材中直接受益,而濕地管理不當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直接危害人類健康,洪水、洪水過后的瘟疫、水污染
“健康的濕地才能養育健康的人類。”人類從濕地提供的食物、清潔的水源、藥材中直接受益,而濕地管理不當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直接危害人類健康,洪水、洪水過后的瘟疫、水污染等也可能讓人類失去生命。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被稱為“山西之腎”的我省濕地生態系統如今是否“安康”?省林業廳專家告訴記者,從全省總體情況看,天然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濕地生態系統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據介紹,濕地不僅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物、調節氣候等巨大的生態功能,而且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著多種資源,如水資源、糧食、肉類、魚類、藥材、能源、礦產以及多種工業原料。我省的動植物資源大量集中在濕地這塊“樂園”上:105種水鳥、70種魚類、13種兩棲動物、28種爬行動物、27種獸類,686種藥用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纖維植物、飼料植物等組成龐大的濕地植物群落。濕地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光旅游。
山西地處內陸腹地,濕地資源本來就較為匱乏。然而,有著眾多生態功能的濕地,在我省卻不斷萎縮。據了解,我省現有濕地面積已經由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49.57萬公頃減少到了36.59萬公頃(2004年10月省國土資源廳調查數據),僅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3%。從1990年到2004年的十多年間,濕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約8600公頃。
但還承受著污染加劇、泥沙淤積、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等“傷害”。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農藥、化肥造成的水源污染等,使得我省境內文峪河、涑水河、汾河等9大河流水質變壞,全省三分之二的河流遭到嚴重污染,水體失去自我凈化能力,生物多樣性受損,而且這種威脅仍隨著經濟的發展在迅速增大。全省有四成的天然濕地已經遭到或正在面臨被開墾和改造的威脅,濕地生態環境功能嚴重退化。
面對目前的濕地現狀,相關部門對自然濕地展開搶救性保護。嚴格控制開發占用自然濕地,位于自然保護區、河流源頭和上游區、泄洪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自然濕地,一律禁止開發占用或隨意改變用途。對于變更濕地生態和自然屬性,造成濕地污染和可能導致濕地面積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的項目,省林業廳將一律不予批準。在濕地鳥類集中分布區,禁止采用化學農藥配制毒餌的方法防治農林病蟲鼠害。對于濕地公園、濕地多用途綜合利用示范區等合理開發利用濕地的項目,必須具有有資質規劃部門編制的《總體規劃》,經所在地縣級政府同意后報省林業廳,省林業廳將組織有關專家實地考察,通過論證后進行審批。凡列入國家和省重要濕地名錄及位于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濕地,一律禁止開墾占用或隨意改變用途。對開墾占用或改變濕地用途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予以處罰,并補救恢復。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