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認為 ——建筑應有時代內涵
admin
2002-05-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聊起北京,眼前浮現的是金碧輝煌的故宮和天壇,巍峨蜿蜒的長城,以及北京人懷念的小四合院和胡同,還有那天橋上的糖葫蘆和泥人。百廢待興的年代,推土機推走了古老的建筑,但卻驅不
聊起北京,眼前浮現的是金碧輝煌的故宮和天壇,巍峨蜿蜒的長城,以及北京人懷念的小四合院和胡同,還有那天橋上的糖葫蘆和泥人。百廢待興的年代,推土機推走了古老的建筑,但卻驅不走塵土中的樟木氣息,抹不掉四合院的溫情。老先生記憶深處的那個大柵欄已經蕩然無存,留給人們的只是扼腕嘆息,還有思索。到底什么樣的北京才是我們的家?
地產商作為城市的建設者,首先應該關注的當然是人們的居住生活需求,但面對城市的日益膨脹,面對現代對傳統的撞擊,他們也有迷惘、困惑,因為他們也深深地愛著他們生活和工作的這個城市。
紅石實業總經理潘石屹講,夫人張欣回國后尤其喜歡四合院。為此兩人看了不下200家,但都不滿意。“連個會客室都沒有!”進深太窄,木頭就這么長。在有鋼筋水泥、玻璃、電梯的情況下再去模仿一個一模一樣的四合院是毫無意義的。
潘石屹認為建筑應該有時代的內涵。漢朝的瓦罐,唐朝的唐三彩,清朝的瓷器彌足珍貴,但不能去簡單模仿。清朝模仿的唐三彩就是贗品,當然如果能夠保留下來那是對于傳統文化的尊崇,但如果在畫蛇添足進行仿造的話,生產出來的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
建筑師應該是一個哲學家。建筑是次要的,自然才是主要的,不能破壞自然。之所以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建筑,就是因為其巧妙融于自然,而不是生硬的天外來客。建筑是跨國界的,建筑要因自然環境、文化氛圍而建。
北京有北京的氣候、自然風貌、幾百年的建筑、降雨量和緯度。“在建筑歸屬形式下,所以不能脫離北京的大建筑環境?!迸耸偕钗蚨U道。禪的精神就是追求事物的本質,即追求形而上,不要被形式所左右。
農業文明時代,房子的功能是混合的,即多功能的。而在工業文明時代,住宅功能趨向細化,居住和工作區域分離,整個工業文明的發展就是專業化和逐漸細分的過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工作和生活追求效率,這又需要一種融合,這種融合卻是一種升華,是效益的提高和整個社會的進步。SOHO就融入了一些文化結晶和時代的因素。
“為了適應快節奏的工作,大中型城市中心地帶應該是高層公寓,有著完全現代化和全面的服務設施。”李長山預言,快則30年,慢則50年,以獨立性住宅為主體的模式恐怕會占到80%左右。“Studio這種模式在世界上是有自己的發展歷史的,也是適應我們這個時代的。Studio不是小戶型,其完全實現了辦公居住一體化和全功能的服務,消費群是一些都市中的單身白領?!?br>
人類有過什么樣的思想,經歷過什么樣的時代,一定會在建筑中體現出來,建筑是時代的烙印。因此這種“千篇一律”可能是一種歷史。一個城市的建設是其發展的見證,每個城市都應有自身的特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