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獨立步行空間 專門給行人、自行車留空間
admin
2007-07-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現在老城里有個怪現象:騎車人和行人被逼得越來越窘迫,也引起了許多老百姓的不滿。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視,保障行人、非機動車路權也明確寫入《白皮
現在老城里有個怪現象:騎車人和行人被逼得越來越窘迫,也引起了許多老百姓的不滿。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視,保障行人、非機動車路權也明確寫入《白皮書》。
調查:半數老城路損失慢車道
這幾年南京縮窄、消失的慢車道究竟有多少條?恐怕沒有人能數得清。南京市建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幾乎每一次大的施工或道路出新,都會造成一些慢車道被侵蝕。尤其是十運會前,老城里一半以上的道路沒有了慢車道或者部分消失。記者通過兩天采訪發現,新街口、鼓樓、洪武北路、丹鳳街、白下路、建鄴路、珠江路、升州路、建康路等老城核心地區,就有十幾條主次干道慢車道缺胳膊少腿。另外還有一些新修的道路,慢車道非常狹窄,僅容一兩輛自行車并行通過。要想找一條從頭至尾快車道、慢車道、人行道嚴格分離的標準道路,只有在河西等新區或是龍蟠中路等新建道路上才能夠看見。
影響:戰略顧問關注慢車道
為編制《白皮書》,南京特意通過國際招標,選中了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英國阿特金斯咨詢公司為戰略咨詢單位。上海交通所的國內《咨詢報告》中專門對南京非機動車出行狀況作出評價:自行車在交通出行結構中仍占到44%,是南京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但自行車卻沒有相對獨立的通行空間,主要在主次干道通過機非分隔、地面劃線等方式混行,交通效率不高。
對于行人而言,阿特金斯公司在國際咨詢報告中分析指出,目前主要存在四大問題。一是道路中間過街設施不足,這使得行人不通過長距離繞行很難穿越主干道;二是行人與騎車人經常產生沖突;三是路中央極少有為行人設置的安全島;四是在為盲人鋪設盲道的同時,很少有設施為坐輪騎的殘疾人提供方便,尤其是在地道和人行天橋。
目標:構建獨立的步行空間
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的專家們指出,對于南京來說,近期要建設完善中心區行人過街設施、人行道,形成相對獨立的步行空間,同時要充分考慮殘疾人的需求,建成無障礙設施系統;遠期還要注重景觀設計,不斷挖掘人文內涵,提升步行空間的品質。
對于自行車、電動車等非機動車,近期可將出行比例控制在40%以下,梳理主城區支次路網,構筑相對完善的自行車網絡,減少非機動車交通事故率。遠期非機動車出行比例下降到30%,形成獨立、完善的自行車網絡,使非機動成為公共交通的重要銜接方式。
同時,要引導長距離非機動車出行向公共交通轉移,并做好不同交通方式的銜接。
對策:將步行交通引入地下
加大地下空間開發,人行引入地下。《白皮書》指出,要結合老城改造,擴大和完善新街口、夫子廟商業步行街區,建設湖南路地下商業街,利用地鐵、隧道建設大量增加地下過街行人通道,將行人引入地下,實現人車分離。
車道配建安全島。《白皮書》要求,今后4車道以上道路必須增設路中人行安全島,增加觸摸式行人過街信號燈,交叉口信號燈要保障行人過街時間。
開放學校、商場、醫院等,方便停自行車。《白皮書》提出,要明確自行車存放管理的責任單位,保障停車者的安全,在中心區商業街、公交樞紐、地鐵站等換乘點要增設自行車公共停車設施,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商店、商場、醫院、學校等建設和開放自行車停車場。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