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為北京城市建設注入新動力
admin
2007-05-24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從那一刻起,奧運就與北京發展歷史性地聯結在一起。2002-2006年,北京市經濟年均增速為12.1%,比1997-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過去的5年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從那一刻起,奧運就與北京發展歷史性地聯結在一起。2002-2006年,北京市經濟年均增速為12.1%,比1997-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過去的5年,北京到底發生了哪些具體的變化?日前,在北京市政府主辦的奧運與北京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盧映川作了解答。
基礎設施投資達到2838.9億元
2002至2006年,北京市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達到2838.9億元,相當于前一個5年的1.8倍。以軌道交通為基礎的城市交通網絡建設加快推進,目前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有4條114公里,其中13號線、八通線等60公里分別于2002和2003年正式運營。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線路共4條115公里,到2008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198公里。五環路、六環路(主要路段)、京承高速路一期、二期等重點工程相繼建成通車,同時,城區路網結構不斷改善。截至2006年末,全市公共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9萬公里,比2001年末增加5399公里。
同時,北京郊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明顯改善。目前,北京9個郊區縣已實現與中心城連接,京平高速也將于奧運會前建成通車。“十五”期間郊區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100公里,北京市道路主干網和郊區縣建成區路網及配套管網主架基本形成。鄉村道路水平大幅度提升,2005年全部實現了“行政村油路”,并開始向自然村延伸,2006年自然村通油路完成了471公里。天然氣管線已延伸到順義、通州、大興、昌平、房山等5個郊區縣。
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北京的城市環境質量在這段時間也有明顯改善。城市污水處理廠從2001年的8座增加到2006年的49座,城八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0%,比2001年末提高48個百分點。城八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2002年的89.1%提高到2006年的96.5%。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成效明顯,綠化隔離帶建設全面完成,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全市林木綠化率為51%,比2001年末提高7個百分點。2006年,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及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241天,占全年天數的66%,比2001年提高15.3個百分點。
垃圾管理開始步入“村收、鎮運、區處理”的良性軌道,截至2006年末,郊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57.5%。太陽能、秸稈氣化、沼氣、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加快推進,農村開始“亮起來、暖起來、循環起來”。郊區全部11個新城和2/3的中心鎮實現了建成一個以上的污水處理廠。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郊區農村中小學改造、基層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等,農村基層公共服務條件明顯得到改善。
奧運推動城市發展格局優化
近年北京市經濟年均增速的提高,既是首都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使然,也有奧運動因。奧運經濟發展為北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直接拉動了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城市空間發展格局也趨向優化,北京市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實行區縣功能定位,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制定區域分類評價考核辦法,推動了城市空間布局優化和功能完善。一批有代表性的城市功能區開始形成,金融街、CBD、中關村科技園區、奧林匹克中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王府井步行街、西單文化廣場等特色街區,逐步成為體現現代化城市風貌的重要標志。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