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失憶與城市危局
admin
2007-01-22
來源:景觀中國網
現代文明創造著現代城市,現代城市也在演繹著現代文明。 城市是人造的,也是為人服務的,它與現代人的生活和生命緊緊地連在一起。 50多年前,梁思成老先生建議北京城
現代文明創造著現代城市,現代城市也在演繹著現代文明。
城市是人造的,也是為人服務的,它與現代人的生活和生命緊緊地連在一起。
50多年前,梁思成老先生建議北京城的建設要保留北京的文化古都特點,再建中要妥善保留北京的文物古跡。
時任北京市長的吳晗對梁思成先生說:您是老保守,將來北京城到處建起高樓大廈,您這些牌坊、宮門在高樓的包圍下都成了雞籠、鳥舍,有什么文物鑒賞價值可言?
梁先生當場失聲痛哭。
以高樓大廈為標志的新北京,牌坊、宮門、城墻沒有了,四合院一個接一個蒸發。還有一些“紀念碑”供人們追尋記憶,如元大都城垣遺址、皇城根遺址公園、東便門城墻公園、金中都遺址紀念闕、故宮博物院、北海公園、天壇公園、地壇公園……老北京就注定要成為今天的新北京,歸國尋找老北京記憶的老華僑也注定會看到“失去的記憶”。
迷失記憶的不只一個北京:南京50平方公里老城已經拆遷改造完畢;濟南投入22億元資金拆遷了44萬平方米、7700戶居民、43個片區,大量特色街道消失在推土車輪下;鄭州新標志是“一路、一區、一城”,古城全部翻新;開封和洛陽古都已被現代化草坪覆蓋;舟山定海一段老街區被毀,經媒體曝光后掀起大波;長沙福源巷37號“左公館”一夜之間被鏟平……
一拆一建,歷史和文化的記憶戛然而止。
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說,現在具有京味兒特點的建筑,或者被圈起來收費觀瞻,或者開發成豪宅供給最有錢的人,或者變成了高檔消費場所。
據了解,北海等公園周圍的“水景住宅”曾火爆一時,一些老四合院被搬遷后也變成了豪宅,一套房子數百上千萬元。
德國《明星》畫刊在一篇報道中說:“被譽為世界最美麗城市的北京,現在與亞洲其他大城市如曼谷和雅加達幾乎沒有什么區別。八車道的環形路,玻璃外墻的辦公大樓和飯店使整個城市改變了模樣……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幾千個村莊、小鎮和大城市的老房子地區被夷為平地,隨之消失的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性建筑和古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許多證物……現在,中國每一個城市看上去都一個樣。”
什么是城市化?鋼筋水泥取代了土壤,玻璃幕墻取代了森林,瀝青瓷磚取代了草地。氧氣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光化學煙霧多了。
這就是我們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的目的嗎?
城市的可識別性、地域標志性正在逐漸消失,城市的記憶正在被高漲的雷同化開發熱情快速抹去,一些區域在繁榮的同時淪為淺薄和平庸。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篇報道中稱:“世界上最為昂貴、也最有創新性的建筑師正在為中國打點各式各樣的工程,中國城市形象正被改變得不同以往。”
中國城市未來的形象,難道就是一群外國建筑大師設計展示和試驗的樣板間?
高樓大廈快速增長,特色建筑難覓蹤影。城市面臨危局,建筑失去記憶。
有關專家呼吁:搶救歷史文化名城刻不容緩。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干峙指出:目前國內正處在城市化高潮之中,對具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街區任意拆毀,使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事業面臨嚴峻局面。現在對歷史文化名城,到了要搶救的程度了。“平遙、麗江通過開發新區保護了古城,蘇州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必須通過立法來確定這種模式,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早一天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歷史文化名城就會少一些破壞,多一些保護。”
人們為尋找迷失的記憶,開始追尋文化與建筑的內在統一。
北大奧運場館為古松讓路,場館建設為保護7棵古松而改變場館設計。2008年以后,所有人將看到,在中國最古老的大學中,新建的奧運場館和200年前的人文古跡和諧地站在一起。
世界最大水利基本建設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文物保護工作,已成為中國考古界今后工作的重點。所有考古和文物保護力量,將聯合起來進行一次大規模、多學科、高層次的文物搶救會戰。
阮儀三,同濟大學教授,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他對古鎮懷有深厚的感情,走遍了全國大大小小的城鎮,堅持保護建筑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上世紀80年代以來努力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被稱為是中國古城鎮的守護神。2003年,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人們感激他:我們慶幸有他,才得以看到美麗依舊的家鄉。
為了找尋這份記憶,古跡旅游、自然風光旅游、鄉村旅游蔚然成風。因此,旅游景點的門票雖然一漲再漲,愈來愈多的黃金周旅游,愈來愈火爆的各類項目旅游還是吸引了現代人沖出鋼筋水泥森林走向喚起記憶的古跡、風景和古樸的鄉村。
深思旅游業發達的原因:之所以貴,是因為物稀。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