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浦東場館將建大面積屋面雨水回收系統
admin
2007-01-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上海首個大面積屋面雨水利用系統,將在世博會核心區域誕生。記者昨天從有關部門獲悉:根據相關規劃,世博會浦東場館區市政用水系統將采用“雙水源”,即屋面雨水和黃浦江水源。
上海首個大面積屋面雨水利用系統,將在世博會核心區域誕生。記者昨天從有關部門獲悉:根據相關規劃,世博會浦東場館區市政用水系統將采用“雙水源”,即屋面雨水和黃浦江水源。該雨水收集系統建成后,僅屋面雨水利用量預計一年就可達10.97萬立方米。
提及水源,市民自然而然想到的,一定是黃浦江和長江———目前本市最主要的兩大水源。其實,這幾天綿綿不絕的雨水,恰恰是大自然
賜予我們的“第三水源”。據專家介紹,按上海年均降雨量1124毫米計算,全市每年降雨總量應為70多億噸。扣除蒸發、滲透等因素,水務部門估計,全市每年白白流失的雨水總量約在24億噸左右。以全市平均每天用水量500萬噸計算,僅雨水量就能滿足。
目前上海在雨水利用方面才剛剛起步,利用率不足10%。作為全國節水型社會試點,浦東首創利用河水、城市管道雨水替代自來水澆灌綠化。經初步預測,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自來水2400萬噸左右。
上海計劃到"十一五"期末,在雨水利用方面取得較大突破。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生態世博"、"綠色世博"的要求,上海世博會核心區域的公共活動中心、演藝中心、主題館、中國館等4大永久場館和世博軸景觀頂棚,都將建設屋面雨水利用系統,成為"生態世博"的示范設施之一。世博會期間,園內的一般生活用水,一部分將由雨水承擔,其余由經過處理的黃浦江水作為補充,預計一年可節約自來水101.9萬立方米。
今后,上海還將大力推進雨水利用。在農業方面,本市將努力推廣孫橋等地的經驗,利用大棚頂蓋回收雨水,經沉淀過濾,澆灌瓜果蔬菜。道路建設中,在路面和廣場大力推廣滲水材料和結構,讓大部分地面的雨水徑流成為回灌水源。在高架兩側,本市擬在地下建設若干蓄水池,使沿高架流下的雨水可以就地"回收",晴天時抽出來,用于"養育"高架旁的花草樹木。有條件的緩坡屋頂,本市將提倡建設蓄水系統,利用蓄積的雨水來沖洗道路、洗車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