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街:貪大求洋 丟了“商魂”
admin
2006-11-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部分商業街改造大型化、盲目化、同質化、形象化現象嚴重 近年來,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國內一些城市不斷掀起商業街的建設和改造熱潮,但凸顯出來的“四化兩缺”現象嚴重
部分商業街改造大型化、盲目化、同質化、形象化現象嚴重
近年來,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國內一些城市不斷掀起商業街的建設和改造熱潮,但凸顯出來的“四化兩缺”現象嚴重。近日接受記者采訪的有關專家透露,商業街區作為一種獨立的形態出現,客觀上需要在建設管理方面進行規范,目前首部《全國商業街區管理技術規范》正在起草制定過程中,明年商務部將正式對外頒布實施。
據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介紹,所謂“四化”,一是大型化,商街改造普遍“貪大求洋”,體量不斷增大,一些改造后的商業街“長高了、變‘肥’了”,搖身一變成了“商業城”、“商業圈”;二是盲目化,一些二、三線城市也開始興建大型商業街,甚至一些鄉鎮也對商業街建設傾注極大熱情。據中國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管理聯合會不完全統計,全國商業街的數量已超過3000條,總長度超過1800公里,面積已超過1.5億平方米。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商業街總量將超過5000條;三是同質化,千街一面、千店一面現象突出;四是形象化,一些地方政府將商業街建設作為“形象工程”。
“‘四化’現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商業街建成改造后不缺名氣,但缺商氣;不缺面積,但缺效益。”韓健徽說。
據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的一份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城市商業街,特別是地、縣級城市的部分新建商業街經濟效益堪憂,顯性空置率達到15%,隱性空置率將超過20%。由于市場供給往往超過區域及項目輻射范圍內人群消費能力的真實需求,造成很多商街設施閑置,人氣流失。客流少、效益差、轉讓、停業正成為一些商業街的主題詞,更多的商業街面因市場困境不得不改弦更張。
韓健徽指出,商業街的建設和改造要遵循客觀規律,根據所在城市和區域的基本功能和獨有特征來確定商業街的定位,與當地的實際狀況和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劉曉鐘建議,就開發步行商業街而言,打“特色牌”、追求“小而精”,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他同時提醒說,商業街改造千萬不要丟掉了“商魂”。所謂“商魂”,指的是它的商業文化。這種商業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是一個漸變的有機更新的漫長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商業街改造應避免“大拆大改大建”,應注重保留原有的經營特色和文化底蘊。(記者:李佳鵬 羅博 實習生:邱嫻婷)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