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化進程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在城市化進程中,中國顯然已成為當代國際城市規劃與建筑界的舞臺,在不同地區甚至是不同時期的規劃思潮在這里驟然圍聚,由此,也引發了我們對如何實現歷史城市的再生與發展,如何更好地促進城市規劃的思考!
11月4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術報告廳里面正進行著一場圍繞“改變與演變:城市的再生與發展”的論壇,有來自國內外的眾多知名專家與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層次、全方位的探討,尤其是上海市規劃局副局長湯志平先生更是深刻地指出了我們現在在城市規劃和演進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存在的問題:
1、歷史與傳統的記憶正在消失,城市正在讓人變得陌生
在我們現今城市化進程中,這一點表現的尤為明顯。無論是北京、上海、廣州等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還是濟南、青島、武漢等這樣的中等城市,各自城市的歷史與傳統正在變得模糊,城市面貌和形式也正在趨于雷同,“千城一面”的形式在大江南北正火熱上演。
2、傳統的城市肌理正在改變
人們都說北京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古老是因為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的文明文化和明確的城市肌理,而現代是因為北京不僅是一個政治、文化的中心,還是一個經濟匯聚的中心。然而可惜的是北京在近年來發展的同時,由于規劃的不太合理,古老的規則軸線肌理正在改變,而形成了現代的環環相扣的“餅式”圍合肌理形式。人們搬離了自己親切、熟悉的四合院,住進了遠離土地的高樓大廈,而這樣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街道擁擠,使得交通堵塞成為了家常便飯。不僅北京如此,全國很多傳統城市如西安、洛陽、鄭州等城市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3、富有生活氣息的城市功能正在弱化
有人形容現在的城市為“鋼筋混泥土的叢林”。放眼望去,到處是高樓大廈、到處是景觀大道,還有那些空曠的大廣場、大草坪,而這樣的城市并不是人們所真正需求的,人們需要交流,需要在工作之余找塊場地休息、散步,需要充滿生活氣息的空間場所。然而,隨著城市化的進行,隨著城市人口巨增與土地不足矛盾的產生,富有生活氣息的城市功能也在逐漸弱化。
4、新區建設新村化,缺乏人性化的交流空間。
思考:
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優秀寶貴的遺產,那么作為后人先輩的我們,應該留給他們什么樣的優秀遺產呢?
采取的措施:
1、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引導城市健康發展。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我們應避免搞大建設、大破壞,盡力保留或延續原有的城市文脈及肌理。
2、在城市規劃中走緊湊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即要注意在合理規劃的同時,還要注意節水、節地、節能等措施。
3、塑造具有個性的城市,避免千篇一律。各個城市在規劃發展時,要因地制宜,在尊重當地的文化、歷史和風俗的同時,還要尊重當地城市的自然肌理,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符合自己個性的城市。
4、在舊城改造中,要尊重原有城市的肌理,盡量利用和改造舊建筑,而不是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
5、加強對國際方案征集的反思。在城市規劃征集方案的過程中,并不是國外的設計方案就一定比國內的強,即存在著“崇洋”的風氣,這是一個誤區。在規劃的時候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知道我們需要什么?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環境?我們需要什么樣功能的城市?這一點對于我們非常重要,而這一點也往往是現在的城市決策者所缺乏和忽略的。
6、走出標志性“高、大、洋、怪”的誤區。這是在現實中存在的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尤其是在建筑中表現的尤為突出,人們普遍認為越高大的越好,越洋的、越奇怪的建筑越好,這種觀念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建筑首先是要滿足人們功能性的需求,形式固然重要,但功能永遠是第一位的。建筑師設計建筑時不應該是本著一種在“玩建筑”的心態,她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形式如繪畫、音樂、舞蹈、書法等,因為真正的建筑是需要資源、材料的,是需要關心人民生活的。
小結:
城市的健康發展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的責任!
上海市規劃局副局長湯志平先生
上海世博園規劃圖